电力工程管理的新模式及其运用
2020-03-08刘宝泉
刘宝泉
(山东钢铁集团房地产有限公司温州分公司,浙江 温州 325000)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电力行业的发展要求也越来越高。电力工程作为一项关系民生的重大工程,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部分,因此,它的管理模式的创新程度及应用、管理水平的高低,都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力。然而,现今在电力工程管理中仍有一些问题存在,这些问题成为影响电力工程管理水平提高的障碍,同时电力工程建设的质量也因此受到影响。基于此,需要重视电力工程管理问题,有效借鉴新的工程管理模式与理念方法,让工程管理的作用得到最充分的发挥,最终促使建设质量得到应有的提升。
1 电力工程管理的现状
目前,从整个国际的电力工程管理水平来看,我国的工程管理起步比较晚,虽然整体的水平在不断地提高,但是存在各方面因素的制约。由于电力在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影响范围也在不断变大。电力工程的发展管理方向由粗放式变为集约式,可持续发展理念成为主流。现今的大多电力企业也已经结束了粗放型的管理方法,管理水平也有了提高。但是因为电力工程的工艺繁琐规模庞大,并不利于集约管理的开展。我国与国际的整体水平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缺少坚实的安全生产基础作为支撑,安全责任不明晰,未落实到具体的公司、部门甚至是个人头上;(2)关于电力管理方面的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安全设备设施不完善;(3)未建立规范的项目管理内容,个别项目的管理人员搞不清楚投资方、电网管理部门、项目业主这几方之间的关系,以致于工程建设权、责以及利的完整性与统一性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4)工艺水平不高,这是我国电力工程管理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部分施工企业与项目法人对施工现场的管控、工艺的质量完全不重视;(5)施工企业制度的创新度不够,大部分企业并未具备制度的创新意识,对制度的完整与统一性缺乏正确的观念;(6)企业本身不具备先进的技术装备,经营的方式也不够灵活;(7)电力工程的施工企业,结构基本大同小异,功能也比较单调,不能完美地实现各企业间的充分互补。
然而工程管理是必要的,其贯穿于电力工程施工过程的始终,电力工程施工的全部过程均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规范与相关标准进行监督监管,从而对施工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予以保障,对工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有效规避降低风险发生概率,使得综合施工质量得到提高。只有在项目中注重管理工作,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协调各个工程项目管理部门,才能使部门之间协同工作,施工高效化。另外,电力工程的施工工艺具有繁琐性,而运用电力工程管理能够使工程项目更好地实现规范化、系统化。因此电力工程管理工作的加强,有助于工程的有效实施[1]。如今,随着电力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它已渐渐地变成了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因此对电力工程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必须依据现实情况及时调整,运用新的管理模式,保证电力工程高效率地运营[2]。
2 电力工程管理的传统模式
最早期的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就是常说的总承包管理模式,也属于企业自建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内都被广泛应用,经验极其丰富。该模式在设计公司、建设单位、业主代表以及项目的总承包人之间形成了非常密切的联系[3],使得各单位能够紧密协作,一起完成电力项目的建设。在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因为职责比较明确,所以施工的进度以及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都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
然而近年来,由于电力工程管理模式与模式创新的重要性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管理模式创新水平发展缓慢,直接结果是拉低了管理水平的提高速度。长此以往,必然对整个电力行业发展造成不良影响,而电力企业的发展状况也将会对居民生产生或多或少的造成影响[4]。
但是社会在不断地进步,对于电力工程建设的管理也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这个时候传统管理模式的一些缺点或者弊端就会显现出来,与新时代的要求脱轨。比如,第三方监理公司的介入,只是单纯地对项目施工进行监督与管理,但是对于整个施工的具体情况则了解得不够全面细致,因此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不能及时做出正确的决定,而且对整个项目监管的深度与力度都达不到理想的要求。
因此,为了保证电力工程管理安全、高效地进行,必须不断地更新其管理模式,使其适应新时代电力工程管理的标准与要求。
3 电力工程管理新模式的探索与运用
为应对时代的发展与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只有进一步完善电力工程管理模式,深入挖掘电力工程管理潜力,才能保证电力行业稳步发展。在电力工程管理的发展过程中,其发展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再加上国内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起步较晚,思想上落后于其他国家,研究与实践的相对时间短,经验尚且不足,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管理模式在创新上的进展。基于以上问题,在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与运用上,更应该不断完善管理思想上的不足,以思想为指导发挥管理的主观能动性,结合实际,保证电力工程管理的稳定、创新发展;必须优化管理与创新意识,提高人员自身素质,保障企业管理体制稳步建立,并为不断完善电力企业管理制度提供可靠条件。
模式的创新是电力工程管理发展的时代趋势与要求,在进行模式创新的时候,必须把握以下6点:
(1)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纵观全球,能源的可再生与环境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电力专业作为民生产业,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新模式的探索要以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为前提,加强节能减排的力度,倡导低碳模式,实现环保、社会效益、电力工程管理的科学可持续发展。
(2)注重战略目标的管理。电力企业若想打破常规,开辟新的管理模式,前提必须设立明确的战略发展目标,确定企业的理念与基本管理原则。只有充分认识到战略目标的重要性,并以此为企业开拓创新的依据,才能在寻找新的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大刀阔斧、游刃有余。
(3)时刻把握信息动向。如今是信息化的时代,各行各业如果把自己封闭起来进行管理,不能随时接收新的信息,如何做到创新管理模式?所以,企业若想改变原有的管理模式,必须根据自身行业特点,应用相应的专业管理软件,保证管理模式的系统性、网络开放性,利用开放的信息管理平台,加强对企业的宏观管控。
(4)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在倡导全球贸易协作的大环境下,企业如果想在本行业中立足,单打独斗是绝不可取的,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势在必行,只有将企业各环节的力量凝聚到一起,协同进步,才能增加企业的生产力,提高效率。
(5)组建素质高、专业好的管理队伍。只有组建素质高、专业好的管理队伍,才能可靠地把握电力工程的实施质量,确实保障工程的顺利完成及投入使用。
(6)坚持以人为本。电力行业的工程管理主体是人,进行管理模式创新的主体也是人,所以电力企业在管理创新中绝不能忽视领导与员工之间、部门之间的关系,企业中上下级之间要互相尊重、理解,各部门之间要团结协作,这种和谐的关系能够营造出良好的办公氛围,以达到合理地分配劳动资源、提供工作效率的目的,为管理模式的探索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基于以上原则,电力企业在管理过程中,经过不断地研究总结,现除了原有的自建管理+监理的模式外,也探索出了EPC、PMC、DBB、CM、PDCA等新的管理模式,这些模式或是对工程承包管理的环节进行管理,或是由一部分经验丰富的精英作为领头羊的方式进行管理,或是利用设计环节—招标环节—建筑环节的模式,或是借助图形与表格分析管理工作的全过程,或是通过工程的设计环节与施工过程的同步,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率。在开展电力工程管理的相关设计工作时,需要不断扩展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只局限于施工进程而忽略设计是不可取的。只有在项目的全过程中结合管理模式,在设计阶段就对项目进行安全管理才能充分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只有实现科学合理的电力项目规划与分工并在各个学科分类的基础之上,才能真正提高电力工程项目的综合质量。企业也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所处的市场环境、竞争程度等因素,选择其中一种管理模式,将其运用到电力工程的管理之中,也可以将多种管理模式结合起来,汲取几种不同模式中的关键环节,创造出一种全新的、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综合式的管理模式。
4 结束语
现今,国内在电力工程管理模式上依然有着不足的地方,仍需要不断地创新,建立更加完善先进的电力工程管理新模式。综合电力工程的现状、传统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新模式的探索与应用等内容,电力工程管理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脉搏,同时满足自身管理的需求,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注入新的管理目标与内容,创新理念,调整管理的方向,采取各种有效的方式对整个电力实施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管理与监控,最终确保电力工程管理的安全性、经济性以及高效性,推进我国电力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