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校统一战线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的路径探索与实践*
2020-03-08郑琼彬陈辉
文/郑琼彬 陈辉
0 前言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把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作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以下简称“大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性工作。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粤港澳创新合作,既是对新时代国内外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的深刻洞察,又是立足国家发展全局和粤港澳发展基础、现实与未来作出的科学部署。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高校所提供的人才储备、科研资源、前沿成果等正是科技创新的关键因素,近年来,粤港澳三地高校科技创新的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但由于缺乏具体政策、统一的信息交流平台、完善的中介服务体系等问题,大量科技成果仍难以转化为大湾区经济的发展驱动力。如何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为推动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将成为未来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关键议题之一。《中共中央统战部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高校统一战线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加强高校统一战线队伍建设,在粤港澳大湾区复杂格局的背景下,加强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工作,充分发挥统一战线自身优势服务大湾区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广东高校统一战线队伍是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通过发掘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科研人才资源潜力,为优秀的党外人士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发挥高校统一战线成员服务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和水平,共同推进广东高校统一战线与大湾区科技创新的蓬勃发展,成为新时期下广东高校统一战线面对的新命题。本文以广东高校统一战线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挖掘广东高校统一战线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探索广东高校统一战线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工作路径,并以广东工业大学为例,阐释高校统一战线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实践经验,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体系的完善提供理论和现实参考借鉴。
1 广东高校统一战线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的特点和独特优势
1.1 大湾区建设下广东高校统一战线的特点
广东高校党外高层次知识分子集中,是党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领域和战略要地,具有特殊性及独特性。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一重大举措的实施,广东省进一步推进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巩固壮大统一战线。广东高校统一战线在这一新时期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统一战线对象呈现数量不断增多、层次复杂化的现象。近年来,广东各高校纷纷出台高层次人才引进措施,港澳大批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优秀归国人才成为了新的统战群体,不同背景的党外知识分子价值观存在较大差异,也使得广东高校统一战线工作内容不断丰富、难度不断增大。二是统一战线的工作地位不断提升。新时期下,党和政府不断加强对高校统一战线的领导和支持,广东高校统一战线不断取得显著成绩;同时,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离不开广东高校统一战线成员的贡献,这也将势必增强高校统一战线的使命感,不断开创广东高校统一战线的新局面。
1.2 广东高校统一战线服务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的独特优势
从统一战线与科技成果转化的内在联系来说,广东高校统一战线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发展中有着独特的优势。主要包括:一是统一战线与科技成果转化的目标一致。广东高校统一战线通过引导党外知识分子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鼓励他们在服务大湾区科技创新发展中把实现个人价值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提供强有力的高层次科技人才服务。让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通过积极吸引人才、加大科研投入,探索具有大湾区特色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和模式,努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因此,广东高校统一战线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最终目标一直都是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做贡献。二是广东高校统一战线和科技成果转化是相互促进的。成果转化工作是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中除了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集聚也十分重要,广东高校统一战线始终把发展作为广大各界人士团结奋斗的第一要务,发挥统一战线的政治优势、资源优势、联系广泛优势和智力优势,加快内引外联,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另一方面,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必然会更好地指导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统战工作实践,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对巩固发展新形势下最广泛爱国统一战线具有重要意义。
2 广东高校统一战线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与挑战
为了更好地响应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一国家战略,广东高校统一战线围绕科技成果转化展开了许多探索与拓展,取得较为明显的进展,但同时也要看到,广东高校一战线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的独特优势仍尚未充分发挥,工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高校统一战线开展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合作交流的程度仍需提高
由于粤港澳三地各高校之间缺乏相互耦合的渠道和条件,各地高校科技资源缺乏长期的联系和合作,严重束缚了高校、学科、项目课题组之间的知识流动,制约了高校科技创新潜力的发挥。统一战线作为广东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最集中的基地,在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各高校成员开展科技创新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共同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发展高端平台,实现良性互动、共赢发展的方向还有待加强。
2.2 高校统一战线参与大湾区调研成果转化应用的深度有待提升
专家参与政府的决策咨询在科技发展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智力支持作用,再加上粤港澳大湾区跨越两种政治制度、九市二区的复杂格局,广东高校统一战线调研成果转化应用显得不可或缺,但是科技智库发展不均衡、功能有所欠缺,导致广东高校统一战线未能在完善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这既包括管理部门对高校统战成员统战调研转化应用工作不够重视,也有高校统一战线成员对于地方社会的发展调研力度不够,没能全面正确地掌握统战调研成果转化应用的科学方法,导致咨询报告的可操作性差、采纳率低。
2.3 高校统一战线服务大湾区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水平亟待增强
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的基础性研究较多,而应用研究与开发能力较弱,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广东高校统一战线是粤港澳知识分子和各领域企业人才沟通交流的重要合作平台,但受限于粤港澳三地高校、政府、企业统一战线缺乏深入、有效的联动机制,导致产学研脱节现象严重,产业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推广应用和成果转化能力偏低,无法满足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驱动、产业经济持续发展的要求。
3 广东高校统一战线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的路径探索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重要战略性举措,广东高校应借鉴世界一流湾区名校的经验,发挥统一战线的优势,主动克服在服务湾区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充分挖掘广东高校统一战线在服务科技成果转化和经济发展中的潜能和优势,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体系的完善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立打下坚实基础。
3.1 搭建高校统战科技成果转化综合管理平台,强化校企交流合作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产业群的发展定位决定了三地高校科技创新要走集体化、协同化的道路。广东高校统一战线成员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工作过程中,应当加强对各高校科技成果和企业技术需求的收集,通过探索搭建广东高校统一战线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综合管理平台,构建技术创新和转移转化的桥梁,开展宽领域、多层次的科技交流合作,鼓励建立高效的校企合作机制,开展包括数据共享、合作研究、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形式的合作交流活动,逐步建设成开放共享、机制流畅、合作有效、功能强大的高校统战科技成果转化综合管理平台。
3.2 构建新型高校统战科技智库,畅通党外代表人士调研成果转化应用渠道
大湾区建设,智库先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新型科技共同体,正好给广东高校统战科技智库提供了有作为的空间。高校科技智库具有较强的科研基础能力和无可比拟的学科优势,广东高校要统筹雄厚的专家学者智力资源,发挥统一战线管理的特殊作用,推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新型高校统战科技智库,让具有扎实专业素养,同时又了解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实践的统一战线成员真正参与到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咨询决策中,对科技成果转化活动进行引导、帮扶和促进相关体制机制落地,为不断完善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政策体系等提供强有力的顶层政策设计支撑,为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3.3 打造统战产学研一体化生态圈,推动高校科技创新真正融入大湾区产业一线
产学研一体化是助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也是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需要。粤港澳三地在科研、教育、生产方面各有所长,广东高校统一战线工作要服务于大湾区经济建设,打造高校产学研一体化的生态圈,建立健全统一战线下高校、企业、政府“三位一体”深度融合的合作机制,着力于推动高校科学研究成果转移转化,让科技创新真正融入大湾区经济建设产业一线。同时,广东高校统一战线要鼓励党外知识分子走向社会,充分考虑市场需要、社会需求来进行科研项目的选题立项,结合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建设需要,把科研成果运用于生产实践。
4 广东工业大学统一战线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的工作实践
广东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学校”)作为广东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积极响应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号召,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契机,积极组织学校的统一战线主动参与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工作,深化与香港、澳门地区高校、企业在人才、科技、教育等多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学校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作用,支持统一战线成员围绕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与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发展产业领域,在校企合作、技术攻关、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积极融入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做贡献。
4.1 加强人才引进与学术交流,构建大湾区产业协同创新平台
近年来,学校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在凝聚人心和汇聚力量上的重要作用,加强与港澳地区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拓宽学校与港澳高校教师的交流访学渠道。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从香港高校引进智能装备领域、电子信息领域、材料能源领域等科研创新团队,突出粤港多模式合作的特色与优势,吸引地方政府、企业投资,集结成面向大湾区产业发展的协同创新平台,助推粤港澳高层次人才科技合作创新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增强粤港澳大湾区顶尖科技创新集聚辐射带动效应。2015年以来,学校多次与致公党中央、香港高校开展“粤港青年公益行”活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青年交流。
4.2 发挥工科智库优势,围绕大湾区城市发展建言献策
学校充分发挥工科力量优势,积极组织统一战线成员推进文理工交叉融合的高水平智库建设,主动向政府、企事业单位提供决策参考服务,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发展提供智库支持。学校依托岭南历史文化村镇研究中心和岭南(粤港澳)文化与传播研究中心开展广东和岭南文化调研与保护工作,在广州市人大支持下成立广州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研究基地。民盟盟员谢涤湘教授撰写的《关于广州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建议》(发表于广州市科技工作者建议【2014】第1期)获广州市政府批示采纳。
4.3 融入重大战略部署,服务大湾区经济产业发展需要
粤港合作招标项目是两地政府在科技合作方面的一个重要举措,对促进两地教育、科技、产业的合作交流有重要作用,广东工业大学对此工作高度重视,鼓励学校统一战线科研人员积极参与。2006年以来,学校多次与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香港地区的高校和科研机构,联合省内数十家企业共同承担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产业发展方面,学校成立了知识产权学院、技术转移中心等职能部门,加快港澳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在广东产业落地转化,实现粤港澳互利共赢,共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