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智慧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2020-03-08李欢欢
文/李欢欢
[编者按]
智慧农业是将大数据、人工智能(AI)、物联网(IOT)、信息通信技术(ICT)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融合,以科技改变现有农业生产方式。其目的在于使农业生产环节通过绿色化、标准化、数据化、网络化、智能化,实现闭环可控,向有利于人类需求的最优化方向发展。智慧农业是农业生产的高级阶段,对发展现代农业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广东省经济发展已迈入新常态,全省农业发展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现代农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各个环节都迫切呼唤信息技术的支撑,尤其是在广东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发展智慧农业已成为广东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路径。本文通过梳理广东省智慧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不足,提出对策及发展建议,供决策参考。
广东省智慧农业发展现状
1.政策支持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将大力推动农业现代化提上了重要议程,这也为发展智慧农业提供了有力条件。2014年我国首次提出了“智慧农业”这一新概念,并先后在多个现代农业政策中提及智慧农业的推广。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发展智慧农业,相继出台多个政策文件。如制定了《广东省“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计划(2016-2018年)实施方案》,明确了“十三五”时期广东省智慧农业的发展目标和路径。2016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粤府办〔2016〕72号)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智慧农业,开展“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推动互联网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发展,加强大数据技术应用,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农业投资咨询、网络营销、远程订制等在线经营服务,从政府的角度构建起了共创、共享、共赢的智慧农业生态圈。2018年,广东省委、省政府部署了“现代种业和精准农业”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并于当年投入近5亿元实施现代种业、食品安全、智能农机装备精准农业等一批项目。2019年5月8日,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加快5G 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提出“5G+智慧农业”,计划到2022年年底前,实施乡村5G 网络覆盖工程,推进农村重点区域5G 网络建设。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为重点,建设5G 智慧农业产业园区。2019年8月29日,广东省启动建设第三批省实验室,部署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智慧农业作为其重点研究方向之一。
2.技术研发与应用
现代化的技术装备和信息处理水平是智慧农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农机化技术装备研究方面,广东省主要以罗锡文院士为首的专家团队为重要科技力量,先后在水稻精量穴直播、农业航空、农田精准平地、稻谷干燥、山地果园运送、农机导航与自动作业、甘蔗种植与收获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填补国内空白、国际领先的重大成果,并实现了产业化生产应用。此外,开展了无人农场相关关键技术的研究,突破导航定位、路径跟踪、电液转向、电机转向、速度线控、机具操控、自动避障、主从导航、车载终端和系统集成等十大关键技术,取得了三大创新成果,包括:突破了复杂农田环境下农机自动导航作业高精度定位和姿态检测技术;创新性地提出全区域覆盖作业路径规划方法、复合路径跟踪控制算法、自动避障和主从导航控制技术,提高了农机导航精度和作业效率;创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机自动导航作业线控装置和农机北斗自动导航产品。目前,广东省现代信息服务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和发展水平均居全国前列,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技术被应用到农业生产中,RFID 电子标签、无线传感器检测、二维码等技术日益成熟,为智慧农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条件。同时,在5G 网络推进下,广东的智慧农业将实现跨越式发展。
3.农业信息化建设
广东省农业信息化建设总体水平走在了全国前列。一是大力加强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广东省加快“互联网+”现代农业、国家信息进村入户试点省工作,基本建成“一网、一图、一库、一平台”省农业综合信息化管理系统,将省农业农村厅46个业务系统整合到一个农业大数据资源综合管理平台;推广应用高清视频会议系统,实现实时联通省、市、县三级农业部门,共组织收听收看农业部召开视频会议和全省性视频会议100多次。二是深入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广东省已建立1640个省级“惠农信息站”,涵盖公共服务型、企业经营型、青年创业型三种服务模式,激活农业创业创新活力;行政村基本实现 4G 网络覆盖。三是建立健全了农业信息监测体系。初步建立数据统一采集、全产业链协同、产业专家会商、信息动态发布、数据服务管理机制,全省21个地级市农业部门、345个规模生产基地、50个农产品批发市场、40个基点县、600个龙头企业、1200个品牌农产品和300个社区门店实现信息采集。
广东省智慧农业存在的不足
1.智慧农业系统建设尚不完善
一方面,在广东省广大农村范围,信息技术的成熟度仍然较低。农业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较慢,在计算机普及率、宽带使用率、信息入户率等指标方面,还满足不了智慧农业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虽然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农业系统里进行了广泛的应用,但是智慧农业应用的农业信息采集、传输系统、远程监控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等的精确度、灵敏度不高,技术水平偏低。此外,由于省内地域广阔,不同地区自然环境各异,每个地区种植的农作物种类千差万别,这对政府的精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现有服务系统分散运行、互不通联、数据无法共享,不能满足智慧农业发展需求。
2.智慧农业机械设备普及化程度较低
目前,广东省单位耕地农机总动力、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受制于人均耕地面积小以及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仍然存在相当部分地区尤其是粤北山区及东西两翼偏远地区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土地分散,机械化作业难,使用成本提高,喷灌和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所需的运输管道仅在部分地区建成使用等问题,加上现代化农机设备的市场价格过高,农民收入普遍较低,且政府农机补贴较少、补贴面窄,分散经营的小微型农业生产者无力购买,许多现代化农机根本无法走进农田。
3.现代农业信息技术推广应用有待提高
一方面,农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技术研发与集成和使用标准等均需突破,真正实现5S 技术在智慧农业中的广泛应用还有待提高。另一方面,农业种植集约化程度不高,规模化农业生产力度不够,农户的信息化技术培养成本相应提高,导致出现智慧农业使用成本大、资源浪费等客观问题。此外,由于智慧农业先期投入资金量较大,购置设备、安装、使用、维护成本较高,且短期内难以获得预期经济效益,涉农企业等农业经营主体对智慧农业前期投入存在较大顾虑,担心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同时,在广东省广大农村,农业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较慢,信息技术的成熟度仍然较低,在计算机普及率、宽带使用率、信息入户率等方面,还满足不了智慧农业发展的需求。
4.智慧农业人才缺乏
智慧农业贯穿从田间生产、灌溉到农业环境、灾害,到市场需求、饮食健康等多个方面,所需的人才体系极为丰富,包括软硬件开发人员,精通农业生产技术的服务人才,物联网、大数据平台运营管理人才,数据分析人才等等。智慧农业科技含量较高,迫切需要一批既懂农业技术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然而,具有专业信息技术的高等院校毕业生没有农业从业基础,对“三农”工作缺乏了解,将专业知识应用到农业实践的能力较弱,且大多数毕业生不愿到农村基层工作。另一方面,绝大多数农业从业者具有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但年龄结构整体偏大,文化水平偏低,接受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偏弱,物联网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后期维护困难重重,不利于智慧农业的推广普及。
对策建议
1.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及政策引导
强化政府政策引导,突出规划引领,将智慧农业发展纳入“十四五”规划重点建设任务,编制广东智慧农业发展专项规划,明确产业发展总体框架和路线图。制定农业种养殖信息感知、环境调控、精准饲喂、疾病防控、质量安全追溯等技术规范标准,建立技术标准和理论体系。加强农业相关部门对智慧农业相关企业进行整合管控,实现农业数据共享,扩宽信息服务面。建立智慧农业发展考核体系,明确智慧农业工程各项任务。
2.提升科技创新和服务的信息化水平
以实现农业生产智能化、农业经营网络化、农业管理数字化、农业服务精准化为总体目标,加快突破智慧农业核心物联网技术,建立符合农业应用需求的农业物联网基础软件平台和应用服务系统,为农业物联网技术产品系统集成、批量生产、大规模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加强无人农场、空天一体化农田信息采集、基于区块链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等前沿技术的研发。
搭建智慧农业公共服务云平台,重点建设现代农业大数据中心、地理信息系统、农业物联网应用系统、农业监管与指挥调度系统、农业综合服务系统等基础性公共平台,通过分析农业物联网、农业生产管控、农业环境等动态数据,指导开展精准、高效的农业生产和经营;整合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华南农业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专家、分院、分中心、示范基地等科技资源,采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促进科技供需精准对接、产研互动、院地合作,化解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机械设备提档升级
智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农业智慧化的基础。应加快农村地区信息化建设,提高农村网络、宽带的普及率,实现全部农业生产信息、农业产业链信息和农业科研信息连接。重点依托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统筹规划与建设农村物流基础设施,优化智慧农业运输环节,降低智慧农业运作成本。并在农村社区服务中心、信息服务站等公共服务区域覆盖免费无线网络,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免费的上网环境。
加快现代化农机设备进入农田,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开展农机设备生产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研究,扩大农机设备生产规模,增加市场投入量,并加强农机设备购置补贴政策力度,鼓励农民积极使用现代化农机设备,实现精准化、智能化、科学化远程控制管理农业生产。
4.建立健全智慧农业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
发展智慧农业的支撑是人才。要大力引进外来人才资源,鼓励科研院校专家带团队、带项目、带资金到智慧农业试验田创新创业,带动本地智慧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定期举办智慧农业高端论坛,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涉农企业、合作社进行培训,进一步提高相关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同时,要加大农业从业者素质培养力度,积极选派优秀农业科技人员到智慧农业发展先进地区和农业物联网技术专业公司进行研修深造,让其更好地熟悉智慧农业发展的先进理念、运作模式和技术操作;创新智慧农业农民培训方式,增强培训效果,针对农民的信息技术使用水平较低的现状,分类开展生产经营型、职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等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鼓励有关高校、职业院校开设智慧农业课程,支持新型经营主体与科研院校、高技术企业开展合作,共同培养专业型、复合型智慧农业人才,为我省培养一支高素质、懂技术、会经营的本土科技队伍。
5.创新推动智慧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投融资模式
在财政资金筹集方面,在整合利用现有专项资金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政府财政资金投入力度,重点扶植规模大、实力强的物联网技术企业、农业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带动互联网技术资本进入智慧农业领域。在撬动社会资本进入方面,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依法合规”的总体原则,鼓励社会资本和农民以债权、股权、资产等多种方式参与建设可创建收益的智慧农业基础设施,合力建设高标准智慧农业基础设施,并通过合理方式授权企业参与运营和管理,形成可持续的商业模式,进一步拓宽智慧农业融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