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郊乡村振兴 农业科技唱主角

2020-03-08文/张

中国科技财富 2020年2期
关键词:京郊农林科学院

文/张 卫

2020年是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是落实“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之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如何做好乡村振兴工作十分重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完善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制度政策,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农业科技的核心力量,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不断深入巩固自身农业科技创新优势,统筹成果和人才资源,积极开展京郊科技服务工作,充分利用“大京郊”的空间优势,在现有乡村产业有序疏解整治和全面转型升级的基础上,利用自身科技优势不断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推动小城镇协调发展、农业绿色发展、乡村旅游充分发展,促进京郊农民增收致富。

用主题教育成果推动科技实践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党委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持续推进对接帮扶工作,聚焦重点区域重点村,开展全产业链科技帮扶,打造帮扶亮点。把主题教育学习成果转化为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行动。

在北京房山区的蒲洼乡东村,依托东村食用菌种植基地,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积极配合当地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结合开展的“双百对接”“双结双促”工作,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动作用,定期安排技术人员赴东村开展食用菌技术培训与咨询服务。在培养当地技术力量的同时,还有针对性的组织“美丽蒲洼乡,养生蘑菇宴”主题活动,聘请了烹饪大师为民俗户传授林地蘑菇烹饪技巧,并开发了一系列蘑菇特色菜品,为当地特色旅游打造了养生“蘑菇宴”的金字招牌。

现如今的东村,凭借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的科技支撑,已找到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成功打造了绿色产业链,为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培育特色产业和带动山区农民增收致富做出了示范。

不仅仅是蒲洼乡东村,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还进一步加大专家工作站建设,持续深化“百名专家对接百个基地”工作机制,以专家带团队,到村庄农户、田间地头服务农民。为增加对低收入村(户)增收工作的科技支撑力度,院积极推动“双百对接”“双结双促”工作与低收入村(户)增收工作相结合,在低收入村建立了一批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展示示范基地,院直属各支部与低收入村支部结对,处级党员领导干部与低收入农户结亲戚,建立了帮扶台账。

在延庆四海镇,花卉研发团队采取“科研单位+合作社+低收入户”运作模式,发展茶菊产业,提供四海高山胎菊等核心产品,给延庆四海镇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帮助菜食河、前山、王顺沟等村100多户农民脱贫致富。院派遣到密云冯家峪镇西白莲峪村的第一书记蔡万涛,联合蔬菜中心和玉米中心的专家为白莲峪村打造“金瓜谷”,年收入近30多万元,为村子增收打开了一条稳定渠道。派遣到门头沟清水镇梁家庄的第一书记张涛,积极打造梁家庄“乡村休闲旅游”、“特色芦笋产业”,获得村民纷纷夸赞:“我们现在有活干,有钱拿,吃上了旅游饭,这多亏有了张书记”。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指引下,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统筹成果和人才资源,积极开展京郊科技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党员带头示范作用,打造一二三产融合的特色农业亮点,打造了一批科技惠农的示范窗口,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培育特色产业和带动郊区农民增收致富做出了新贡献。

科技助农富农成重要战略支撑

“为北京‘三农’服务是我们的使命所系、职责所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党组书记吴宝新表示,北京郊区既是农业科院院所服务“三农”的主战场,也是科研成果转化的试验田。作为农业科研院所,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北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科技支撑。

当前,我国扶贫攻坚整体工作进展顺利,但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比如农户的脱贫志气和能力不足,农技推广服务缺乏长效性,特别是少数地区科技服务资源不足、长效性差,从而导致不少低收入户发展产业的意愿不强,对脱贫致富缺乏自信心。

针对这些问题,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从实际需求出发,采取产业摸底、规划引领的方式进行引导,为贫困地区量身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以基层农技人员、新型职业农民和各类生产经营主体为主要服务对象,全面推进面向低收入群体的农业科技培训、科技咨询服务等帮扶工作。

此外,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还进一步完善基地—专家工作站—综合服务站工作模式,加强精准对接,提高服务效率与水平。截止目前,已在京郊建立技术示范中心基地140个,辐射基地200多个,构建了以专家为主体的“院、区、乡、基地”4级科技示范推广服务体系。依托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通过择优筛选出一批科技推广服务专家与农业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村、合作社、企业和家庭农场等)建立“一帮一”“点对点”对接,并结合对接服务主体生产实际情况,开展品种、技术、装备等科技成果示范和技术推广服务工作,有效提升了农业新型生产经营主体的生产经营能力。

2019年,为贯彻落实《北京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强化创新驱动科技支撑北京乡村振兴行动方案》,充分发挥院科技资源优势,有效助推乡村振兴,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出台了《提升农业科技“京郊篇”工作方案》。一年来,院围绕平谷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支撑工程、农业高质量发展科技支撑工程、农村信息化助推工程、农村人力资源提升工程、低收入村户科技帮扶工程和乡村振兴智库建设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上百位北京农科专家,或就蜂产业发展、林下经济、专家工作站建设等与密云科委开展深入合作;或正为延庆区14个乡村振兴试点村设计规划方案、培育百名领军人才;或与房山区积极开展农业综合服务试验站建设、田间学校及设施农业、中草药、食用菌、林下经济等特色产业的试点;或在海淀区就‘一河十园’规划、物联网建设、林果种业、智慧农业等开展实践……

做好宣传营造乡村振兴良好氛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做好农业科技宣传,是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实施、建设美丽乡村工作中重要的一环。2019年,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围绕以党的建设统领科研各项工作,不断巩固科研成果优势,提升对京郊、京津冀科技服务质量和水平,围绕全院科技创新成果、科技服务京郊和京津冀、党建引领等开展了全方位的宣传报道,不断扩大院科技创新成果的展示窗口,畅通交流合作、成果转化桥梁。

一年来,该院在各大媒体平台发表了《使命担当,擎起民族种业大旗——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潜心育种研究60年纪实》、《我国玉米重要核心种质黄早四“密码”破译》、《北京杂交小麦团队在南阳发现新组合 中试制种亩产提高30%》、《我国科学家构建综合植物miRNA数据库》、《西瓜“甜蜜基因”驯化秘密揭开》、《打造院镇企协同、政研产结合的样本——对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科综合服务试验站的调查》、《不忘初心,科技兴“农”我们在路上——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助力京郊乡村振兴发展纪实》、《科技下田间,扶智又扶志》等多篇文章,在院内外引起反响,极大地激发了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干事热情和积极性,也进一步搭建了农业科研技术成果对外展示交流的平台。

此外,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院内还建立了宣传橱窗、创办了院报、开发了院网站,同时借助院庆60周年,建成了近3000平方米的院展馆,院属各单位纷纷加强文化墙建设,加强党的理论路线方略宣传,弘扬科学家精神,讲好农林科学院故事。

2017年,宣传部、教育部、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六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宣传工作的意见》指出:“做好科技宣传工作,对于提高全民族科学素质,推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科研院所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实践地,更加要注重加强科技宣传工作,把握好舆论导向、精神激励和文化支撑的作用,营造尊重创新、勇于创新的氛围。依靠科技宣传,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提高综合竞争力,多出成果、出好成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于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于经济主战场。

猜你喜欢

京郊农林科学院
信阳农林学院作品精选
鹅可能是人类驯化的第一种鸟类
《杂草学报》中国农林核心期刊收录证书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农林技术人员职业培训策略研究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主任郭兰萍
京郊平原地区美丽乡村建设要点探析
浅析农林经济管理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一位科学院院士的文学人生
京郊观光果园发展现状分析
科研院所横向合作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