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 须划上责任底线
2020-03-07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2020年2期
如何预防并阻断新发传染病的大规模流行?人类如何在安全的地球界限内继续发展?怎样高效转化和存储新能源?大城市如何實现能源-水-食物供给的平衡和平等?……对标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首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遴选的“2019年度人类社会发展十大科学问题”,提出了人类可持续发展中最迫切、最基本、最具挑战性的需求。
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与全球经济社会转型和发展的历史交汇,为新知识新技术的涌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但诸如全球气候变化、能源资源短缺、粮食和食品安全等等风险挑战,又亟待借助科学技术的力量,以更加便捷、精准的方式去解决。
在时下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的技术在助力精准防控乃至治疗方面已经开始发挥其效力。然而面对争分夺秒的战“疫”,人工智能所能提供的支持还能更快点,更准些吗?来自现实的迫切需求势必将极大推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
科技创新,因着对生活带来的深刻改变,总是让人充满期待。但也正是因为这种深刻的影响,更需要为科技创新划上责任的底线。就如2019年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原则”,即是希望引导人工智能走向负责任。原则之下,与之相关的行业标准和规则的制定也已经在路上。
而科技企业也已经开始主动“向善”而行。还会有更多企业响应腾讯“科技向善”使命吗?还会有更多阿里巴巴的蚂蚁森林这样的项目涌现吗?答案应该是肯定的。科技企业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来自新一代客户对产品中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元素的考量;来自投资者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内化为一种价值观的要求;来自技术创新可以实现资源集约的能力,以及科技创新赋能其他领域的能力。作为科技企业,在关注科技创新如何推动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更要关注创新如何助力社会运转更高效、更便捷、更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