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区:中国可持续发展样本效应
2020-03-07
从科技部到地方政府,从太原的“西山模式”到深圳的可持续发展先锋,从中国经验到世界样板……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正成为中国向社会公众以及世界各国展示可持续发展成果的重要代言人。
回顾2019年,踏实的脚步成就了这份期待。2019年5月,国务院分别正式批复同意湖南省郴州市、云南省临沧市、河北省承德市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至此,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队伍从3个扩容至6个。自2016年12月国务院印发《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提出在“十三五”期间建设10个左右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可持续发展现实样板,到2018年2月13日国务院批复太原、桂林和深圳为首批创新示范区,示范区在短短两年之内渐次落子。
2019年,示范區经验成为交流热点。随着示范区成效初步显现,社会各界对示范区建设情况也颇为关注,无论是在高端论坛还是地方会议都频频出现。2019年10月24日,首届可持续发展论坛上,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吴远彬司长表示,示范区建设已经取得初步成效,汇聚国际资源的效应开始显现。
2019年,示范区经验写入中国报告。这一年,示范区迈出了贡献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坚定步伐。2019年9月,第74届联合国大会发布的《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进展报告(2019)》详细介绍了6个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经验,将其作为创新引领发展的中国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9年,示范区成为地方发展机遇。示范区不仅是贡献世界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样本的代表,更是这6个面临不同发展困境的城市实现转型的最佳机遇。2019年,示范区的经验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与地方的高度重视和积极落实分不开。过去一年,6个城市围绕示范主题,聚焦可持续发展瓶颈问题,加强科技创新投入和人才团队建设,积极开展成果应用示范,探索体制机制创新和有关政策的先行先试,成效明显。
2019年,第三批也是最后一批示范区创建工作也在积极推进中。这些城市所希冀解决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很多城市和地区同样期待寻找到答案。更多的示范区,更多的经验成果,也意味着可持续发展正在大步向前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