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区域活动材料提供的策略
2020-03-07余新凤
余新凤
3-6岁幼儿的学习是在与环境、材料的互动过程中获得的。区域中的材料在与幼儿的接触中,会转化为外在语言,它对教育价值的取向起支持、决定作用,决定了幼儿的生活、学习的可能性与行为。区域内材料的收集、整理,以及呈现的方式均会对幼儿的学习能力及学习内容起决定作用。一注意语句归纳精炼
艺术活动是以活动过程为目的,引导幼儿感性地把握世界,表达对世界认识的另一种“语言”。通过提供恰当的材料,创设适宜的环境,可以促进幼儿的身体、认知、情感、社会性、创造力等多方面的发展。艺术区材料提供时需要注意些什么,才能促進幼儿的创造性的表现及发展呢?
1.材料层次性地增加
任何一种材料,幼儿在最初接触的时候,都是先了解材料的属性和特征。如教师在给幼儿提供超轻粘土时,可以先提供一种颜色供幼儿自由尝试,待幼儿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对材料的基本特性熟悉,知道粘土是软软的,可以通过揉、搓、团、压等方法改变形状,捏成自己想要的造型后,教师再提供其他颜色、工具等,引导幼儿与身边熟悉的事物相联系,从而产生用材料表征的想法。
2.材料摆放整齐美观
材料的有序摆放会呈现一种和谐感、顺序感和美感。可以提高幼儿的兴趣,促使幼儿对材料的使用,同时也向幼儿传达着这样一种信号:它很美,请注意爱护。
试想一下,如果你走进一间活动室的艺术区,琳琅满目地材料陈列在柜子里,这边是树枝、那边是木片;这里是扎染的皮筋,那边用于扎染的棉布又放在另一个角落的柜子里;这边剪刀和粘土放在一起,那边双面胶放在各色彩纸的篓子里……每次活动,幼儿都会花很长时间去找材料。在这种环境中,幼儿如何能专注投入、静心创作?
所以我们可以将材料规整、分类、分区、有序地陈列在材料架上:工具区(如剪刀、双面胶、彩笔等)、欣赏区、展示区。购置透明的分类盒子,便于幼儿观察与取放。我们还可以将一个纸盒简易包装后,抠出几个小洞,内放各种毛线,拉出毛线的线头,避免了直接存放的打结、杂乱现象……
同时我们还可以将艺术区材料放置在精美的托盘、竹编篮子里。精美的收纳工具,可以很好的吸引幼儿的关注点,同时告知幼儿哪些材料可以使用,也为探索提供了空间。从而让幼儿能专注地沉浸在自己的探索创作中,减少了隐性时间的浪费,也体现了教师对幼儿的尊重,从侧面向幼儿传递着“这个活动很重要”的理念。
3.活动区提供成人使用的真实工具和优质材料
蒙台梭利强调可以为幼儿提供真实的工具。的确,当幼儿们有机会使用真实工具和优质材料时,他们会觉得自己得到了他人的重视。真实工具其实也向幼儿传递着“我相信你有能力做得更好”的信息。在活动中,幼儿会更加细心,注意力更加集中、专注,同时也更能创造出精细、精美的作品。相反,一些质量较差的材料,不但不利于幼儿的创造、表现,甚至还会让幼儿体验到挫败感。如易断的油画棒、作水粉画时吸水性差的普通纸张。
在水粉区,为幼儿们提供画笔时,我不光提供了不同宽度的、平头的画笔,我还提供了粗细不同的圆头毛笔,同时画笔笔身的长短也有所不同(笔身长的画笔可以让幼儿站在画架前使用画笔,而笔身短的画笔,则适合幼儿们在桌上或地板上画)。同样,幼儿们在做线描画的时候,我除了提供统一的记号笔之外,还专门提供了一头粗一头细的马克笔。真实的材料可以让幼儿在创作时表现更多的细节。
4.提供低结构材料
可改变的低结构材料,通常都是非结构化的、开放性的,它们没有预先设定好的用途,没有固定的玩法,能够满足不同的需要。幼儿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实际需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有目的的使用。如短树枝、木头片、毛线、贝壳、螺母、螺丝、毛根等。当幼儿通过操作这些材料探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时,他们就获得了成长。
在粘土制作区,幼儿们在收拾整理材料,不知是谁把螺丝螺母放在了美工区,佳佳第一个发现了。他先把螺丝和螺母一一对应地拧在一起,开心的告诉我说这是一个个小蘑菇,一会儿又说这是蜡烛。旁边的乐乐听见了,两个人一起合作将“蜡烛”插在粘土的四周,变成了一个生日蛋糕。两个小家伙在插蜡烛的时候,还不忘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着。幼儿的想象力、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均得到了发展。
5.提供启发性参考材料
环境是幼儿的第三位老师。当幼儿身处丰富、多元的环境中时,他们会对艺术更加敏感,他们的想象力亦更加丰富。我们在环境中提供了具有启发性的参考材料。
秋天时,我们在艺术区的墙面上展示出一系列与季节有关的名画:梵高的《向日葵>、《麦田收割者》、让·弗朗索瓦·米勒的《拾穗者》、风景画《金色的秋天》。 我们还请幼儿从家里带来南瓜、柿子、稻谷、棉花等各种农作物,布置在艺术区。丰富的参考材料为幼儿提供欣赏艺术的机会,同时使幼儿在真实物体和图片、图画以及与材料有关的故事之间建立联系,也为幼儿提供了另一种学习资源。
我们还带领幼儿走进田野,亲身感知。我们在稻田里远眺一望无际的稻田,近观沉甸甸的稻穗,发现慢慢发黄的小草,小心翼翼地踩在窄窄的田埂上,在在田野里奔跑、嬉戏……我们将这些经历拍成照片,张贴在艺术区的墙面上作为参考资料;鼓励幼儿自主学习、主动模仿、进行创造。正如李季媚教授所言:因为幼儿的认知不同、感受不同、影响和兴趣不同,模仿出来的作品也不会一模一样。我们通过展示实物、图片、照片等,给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创作提供不同程度的支持。
6.提供多种呈现栽体
丰富多样的载体,可以引发幼儿更多的联想。如:提供一些贝壳,幼儿们可以联想到章鱼、海星、海草;提供给幼儿用纸筒做的立体树林,他们会联想到小鸟;在主题活动“我是中国人”结束后,我放了一个用粘土包裹着的球体在艺术区,幼儿们竟然试着捏起了我国各个少数民族的人物……
呈现载体有了,如何呈现呢?我认为教师可以通过开放式的问题引领,将思考的机会留给幼儿。如8月中秋节后,幼儿们用粘土制作了各种月饼,我引导幼儿们讨论:“这么多的月饼放哪里呢?怎么放呢?”幼儿们七嘴八舌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最终,幼儿们结合之前线描画的经验,表示可以把一个个月饼放在盘子里,将盘子用线描画的方式进行装饰,于是一个个月饼美美地展示在大家面前。他们还想到将一些小动物放在一个故事盒里进行故事讲述,《海底小章鱼》《快乐的生日party》等动听的故事应运而生。
通过对材料有目的、有层次的提供,幼儿们被充满艺术气息、富有美感的环境熏陶着,他们充分地体验美、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他们思考着、表达着、幸福地成长着。
(责任编辑:赵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