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智能搜救小车的设计
2020-03-07张成陆毅段敏韩昊东王华东赵志刚
张成 陆毅 段敏 韩昊东 王华东 赵志刚
摘 要:由于灾害现场搜救人员难以迅速展开救援工作,设计出本小车,小车以STC89C52单片机为核心控制器,采用WIFI模块进行人机互交,体感、声感和光感模块辨别位置,机械手执行用户操作,红外和超声波组合进行避障。小车拥有成本低廉,操作方便,救援迅速等优点,具有较好的推广意义。
关键词:搜救小车;STC89C52;避障;机械臂
中图分类号:U4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988(2020)03-39-03
前言
近些年来,计算机软件编程的发展尤为迅速,各个领域趋向智能化,对机器人的需求越来越高。我国地震、火灾、泥石流、矿难以及有毒气体泄漏等灾害频发,由于灾害发生的48小时内是最佳的救援时间,导致搜救工作异常艰巨,因此对搜救小车整体要求较高,设计出一个合理的搜救小车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早已将搜救机器人投入使用,例如美国的PackBot机器人、德国的AI智能蜘蛛机器人和日本的Quince机器人,应用范围广,能够满足诸多使用要求。而国内在智能搜救领域才刚刚起步。本小车运用单片机控制技术,多传感器共同协作,机械手执行操作命令,通过仿真与搭建受灾环境进行联合调试,保证装置能够准确的运行。
1 小车总体设计
將避障模块、人体感知模块布置在小车的前方;机械手安装与小车的上部。本小车涉及多模块控制与信息的采集和处理,为了提高运算效率,将主程序按照模块化运行,系统的设计如图1所示。
小车由多模块采集信号,STC89C52处理,无线数据传输至上位机,操作人员发出指令控制小车。
2 模块设计
2.1 人体感应模块设计
小车采用HC-SR501人体感应模块,HC-SR501采用德国进口 LHI778 探头,灵敏度高,可靠性强,探测距离可达7米,完全能够满足需求。如2图所示为感应示意图
2.2 声音传感器模块
声音传感器,内置一个对声音敏感的电阻来实现对声音的检测,采用LM386声音传感器模块,能够将音频信号放大200倍,可以准确检测周围的声音,辅助人体感应模块,精确找到被困人员的位置。
2.3 光感模块
本模块的设计,主要是应对光线不良条件下,被困人员将光源作为求救信号的情况,增加小车的适应性。
2.4 避障模块设计
本模块采用超声波与红外共同协作。超声波模块发送 8 个 40khz 的方波,自动检测是否有信号返回,并计时。测距公式如下:
由于超声波在距离过近时存在误差,所以增加红外测距模块来弥补超声波的不足,使测距更为准确。
2.5 系统软件设计
本装置传感器全部由嵌入式C语言编写的子程序来实现各个模块的预定功能,主程序流程图如图5所示。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思路[1]编写各个子程序。
3 机械臂驱动
机械臂是该装置的主要执行机构,用于清除障碍物,方便搜救人员了解现场情况。本小车采用了六度自由的机械臂,由五个TBS-K20数字舵机组成,该数字舵机扭矩大、虚位小、速度快。工作时控制器控制电路接收信号源的控制脉冲,并驱动舵机转动,实现机械臂的操作。单片机微处理系统实现对舵机输出转角的控制如图5所示:
为了让机械臂的运动更准确,特采用D-H模型对机械臂进行建模,根据参考文献[2]可得到连杆得D-H模型如图6所示:
4 功能实现
首先通过CATIA 构建机械臂数字模型,将运动矩阵公式编入CATIA,进行数字化验证;其次搭建模拟受灾现场,
通过软硬件的联合调试,小车能够实现预期功能。如图7所示为将矩阵公式编入CATIA后通过输入障碍物坐标实现夹取功能。
5 结论
本小车是以51单片机为控制核心,机械手作为主要的执行机构,通过多传感器的共同协作,在搭建的模拟场地中可以准确无误的发现目标,该搜救小车可以满足实际的救援需求,具有一定的市场价值。
参考文献
[1] 任胜兵,邢琳.软件工程[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4:132- 143.
[2] 王勇杰.多度自由机械臂结构参数优化[D]:北京:北京理工大学, 2016.
[3] 张珊珊.三电机驱动四自由度混联机械臂分析与设计[D]:河北:燕山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