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争当“逆行者”

2020-03-07

四川党的建设 2020年4期
关键词:逆行者吴彦祖红十字会

第一批援鄂医疗队

出发时间:1月25日 人数:138人

组成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四川省第二中醫医院、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支援医院: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

1月25日中午12点30分,根据国家卫健委统一部署,由138名队员组成的四川省第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正式出征,赶赴湖北援助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工作。

此前,省人民医院30人、华西医院25人医疗队名单向社会公开,并都完成行前培训。医疗队成员纷纷表示:“我们牢记使命担当,用实际行动为武汉加油!不辱使命,打赢防治冠状病毒感染攻坚战!让我们众志成城,共克时艰!”

“青羊区吴彦祖”上“战场”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张冀伟背对镜头,防护服上写着“青羊区吴彦祖”,照片从距离武汉华南海鲜市场1.5公里的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传回后方。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他内心的勇气,远胜颜值。

1月28日,是张冀伟跟随四川省第一批援鄂医疗队来到武汉的第三天。张冀伟被分配在ICU病房,那里住的多是危重病人,目前他已经经手十多个。熟悉的呼吸机、熟悉的血滤机,牢记于心的各项危重症救治护理技术,一下子都派上了用场。

张冀伟是一个军迷,他朋友圈里,堆满了各式军人手办,自己也身披作战服,照了很多艺术照。人生第一次上前线,他没有军装,穿的是防护服,但目的终归一样,都是保护同胞。

队友钟永健,也是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的护士,在读大学的时候,两人还是上下铺的兄弟。到武汉后,张冀伟发了一条朋友圈:“大学上下铺,工作同科室……加油,过命的兄弟!”

兄弟俩并肩战斗,工作任务相当艰巨,重症与呼吸病房,又是最危险的地方。第一天夜班下来,他们没有喊累,钟永健的耳朵已被防护口罩的系带勒出了压疮,他没有说一句疼,只想快点回去休息,尽快投入下一轮战斗。

即使面对灾难,也抵挡不住成都人的乐观。

厚厚的防护服,穿上需要花十多分钟,几分钟后便全身冒汗。张冀伟和队员们一次要穿4个小时。“一穿上去,谁都不认识谁,所以要在防护服上面写名字。”写名字的时候,队友在张冀伟的名字下方写上“青羊区吴彦祖”。

“要注意安全,但也不要搞得那么压抑嘛,所以大家在名字下方,写下了想写的话,自己看着也要轻松一点。”

张冀伟说,队员们也时时为病人们消解他们内心的压抑。ICU里住着一个中年大叔,以前觉得疫情没有那么严重,后来逐渐感到恐惧,心理压力很大。“我给他讲了病情,做什么操作,也尽量解释,告诉他没有那么恐怖。”

张冀伟说,现在这位大叔该吃就吃、该喝就喝,想好好地活下去。

援鄂医生启程武汉前写下《告父母书》

刘操是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急诊科主治医生,大年初一,驰援武汉,成为这个春节里的“逆行者”。

除夕前一天,刚刚回到老家合江县榕山镇的刘操,正计划着第二天的年夜饭。医院医务部打来电话,问他能否前往武汉,“这种情况下我必须去。”没有犹豫,作为医生的刘操知道新型冠状病毒肆虐的危害。

在抵达之前,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实行24小时两个小组轮班制,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院长熊念说:“听说川军来了,非常感谢,一起奋战,更有信心。”

在疫情肆虐的关头,组织就是群众的主心骨,党员就是群众的守护神。有了组织就有了信心,看到党员就看到了希望。

1月25日凌晨1点,刘操接到了当天早上7点便要赶往成都,随后启程武汉的消息,便提笔写下一封《告父母书》。

《告父母书》

孩儿立志出川关,不胜冠肺誓不还。

武汉山中有老虎,偏向虎山施妙方。

内外夹弓大立腕,时时牢记不敢忘。

旌旗十万驱病魔,背靠强大的祖国。

待到凯旋归来日,亲友相聚话家常。

(文章来源/红星新闻、四川省卫健委)

(供图/四川省卫健委)

(责编/冯雅可)

猜你喜欢

逆行者吴彦祖红十字会
吴彦祖:实力比男神称号更重要
抗战时期沦陷区的红十字会
福建红十字会与福州塔亭医院抗战救护往事
吴彦祖为母停工尽孝道
香港红十字会公信力长盛不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