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沙河:前面是终点站,下车无遗憾了

2020-03-07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流沙河右派旧书

2019年11月23日,著名诗人、作家、文化学者流沙河在成都因病去世,享年88岁。

流沙河原名余勋坦,1931年11月11日生在成都。“流沙河”中的“流沙”二字,取自《尚书·禹贡》之“东至于海,西至于流沙”。

流沙河的人生在18歲那一年被分为两截。前半截属于热爱古文的学生,后半截则颇为波折:50年代小露锋芒的青年诗人,无产阶级文艺工作者,“大右派”;80年代的明星诗人、作家;今天的训诂学者,传统文化的推广者。

被打成“右派”后,流沙河先在四川省文联扫厕所、拉粮食,后来又在机关农场种棉花。“文革”伊始,他被下放到老家金堂县锯木厂,拉锯、钉包装木箱整整做了6年。

“沉入海底”的岁月里,流沙河说,是先人们留下的旧书支撑他熬过漫漫长夜。在省文联接受劳动监督时,他一度被分配到图书资料室管报纸。在资料室的库房里,他欣喜地发现一堆“破四旧”留下的旧书,里头大部分是先秦典籍。他一头扎进旧书堆里,每日忙完劳役后在里头读书度日。后来,他干脆把床铺也挪到书库里。

在书里,这个被命运抛入谷底的年轻人找到一个与窗外世界截然不同的“桃花源”。在史家留下的书里,记载着各朝代的黑暗岁月、人的艰难处境,以及各种各样的冤案错案。流沙河说自己读了历史之后,就觉得个人的遭遇很微不足道了,甚至开始感恩。

给他带来最多安慰的,是少年时囫囵吞下的《庄子》。三十多年后,流沙河把自己参透大半辈子人生的心得写成《庄子现代版》。在流畅、幽默的白话里,他借助这位生活在2300年前的宋国漆园傲吏的言说,对如何面对世间的苦难、人心的诡诈,以及如何在现实里获得精神自由进行了一番自我解读。

1978年,他作为全国最后一批“右派”获得平反。摘帽那天,离他因诗获罪整整22年。一年后,他重回四川省文联,也重回《星星》诗刊的编辑部。此时已经47岁的流沙河又开始写新诗,这其中就包括如今被中学语文课本收录的《蟋蟀》《理想》。

后来,流沙河在诗刊《星星》上开了个专栏,每个月评介一个台湾诗人和他的诗。他把这一系列集结出版《台湾诗人十二家》,引起了轰动。也因为流沙河的欣赏和推介,余光中在大陆有了广泛的知名度。

退休后,他把大部分精力倾注于古文字研究,埋首于甲骨文、金文和篆文之中。和写诗相比,他认为这才是自己做过的一点真正有意义的小事。

2015年4月,流沙河推出他在文字学研究上的最后一本著作——《正体字回家》。所谓“正体字”,是指1950年代推行汉字简化运动前的规范汉字。其实,从前的字不叫“繁体字”,而叫“正体字”。他热爱着这些有着3500年的生命史,承载着庄子、诗经、楚辞、唐诗的方块字。它们滋养过他的身心,在他坎坷的人生中,给他带来了连绵不断的情感与知性的慰藉。他一生的悲喜、荣辱都和它们息息相关。“只要是和传统文化、文字传播、推广有关的讲座、活动,他很少会拒绝。” 好友何三畏说。

除此之外,每个月,流沙河都会到成都市图书馆做一次传统经典的讲座,从《庄子》讲到《诗经》,到汉魏六朝诗歌,再到唐诗,一讲就是十年,已成为成都市图书馆的一块金字招牌。观众席上坐得满满当当,有拄拐的老人、白领模样的时尚青年,还有携孩子同来的家长。来得稍晚一些的,就只能挤在阶梯上席地而坐。“我把这个当作我的义务、我的责任。因为我是旧社会接受教育的最后一代人。比我年纪大的,活着不多了。”

至于他自己,他在《白鱼解字》序言里的一段话恐怕是最好的注解——“白鱼又名蠹鱼,蛀书虫也。劳我一生,博得书虫之名。前面是终点站,下车无遗憾了。”

■热议锐评:平和、柔顺、不争,这是流沙河面对外部世界的姿态,自始至终他的骨子里都保留着一个读书人的孤傲与清明。逆境中不颓废不抱怨,顺境中不浮躁不显摆,他一生与文字结缘,一世为民族的传统文化呐喊宣传。一生从容的流沙河先生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正如他喜爱的现代诗人戴望舒所写的诗句那样:“一切美好的东西永不消逝,它们冰一样地凝结,而有一天花一样地开放。”

■素材运用:姿态;发扬传统;永不消逝的____________;成长路上有书相伴;寻找桃花源……

(资料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猜你喜欢

流沙河右派旧书
流沙河剪名片
流沙河轶事
流沙河甘付两倍的钱
流沙河甘付两倍的钱
看青
旧书报为什么会发黄
旧书
旧书
大学生右派林希翎的下落
“小说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