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现在有“它们” 细数知名无人驾驶车
2020-03-07许晖
许晖
采埃孚安全人机交互驾驶舱
自动驾驶对于采埃孚驾轻就熟
采埃孚的技术已经可以解决无人物流配送
有时候真的不能不佩服那些一直置身于汽车科技前沿的Tier one零部件企业,他们对于汽车科技未来的前瞻性,目光之远大,触觉之敏锐着实让人惊讶。本次专题让我们来细数一下现有的无人驾驶车。
采埃孚的多维发展
提起采埃孚大家肯定都不会陌生,在近年来,采埃孚对于自动驾驶领域技术的想法可以说天马行空之余又脚踏实地。年初在CES 2020上面对面与采埃孚全球CEO沃夫翰宁·施艾德先生的采访中,问及采埃孚对于未来自动驾驶领域的看法时,睿智的施艾德先生抛出了一句掷地有声的话:“采埃孚將锁定乘用车L2+化,商用车/城市客运L4化。”而这其中的商用车/城市客运L4化就体现在了采埃孚对于该领域的多维发展。
实际上,采埃孚通过积极的战略投资,正在不断强化其在出行服务、自动化运输系统和共享自动驾驶汽车等增长市场中的领军地位。去年成功收购了2getthere B.V.公司60%的股份上,用以丰富了采埃孚现有的投资与合作。而在此之前,采埃孚也已经与自动驾驶领域部分走得较快,技术过硬的各类企业推出合资公司,并推出了不少极具想象力的出行服务解决方案。
成立于1984年的2getthere公司时至今日已在全球几大主要城市积累了超过1亿公里的无人驾驶客运和货运系统里程经验,其中包括鹿特丹、阿布扎比、新加坡等世界主要城市,以及众多港口和机场。2getthere公司的纯电驱动无人驾驶系统已在荷兰商务园区Rivium和阿联酋阿布扎比的玛斯达尔投入使用,以纯电运行服务了超过1400万人,一直表现可靠。2getthere公司的系统涵盖车辆控制和软件架构,系统可靠性高超过99.7%。
从采埃孚此前展示的无人驾驶物流技术来看,同样印证了L4级别自动化驾驶在商业领域同样可圈可点。在不远的将来,线上交易的激增会让包裹运输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预计到2021年,单单德国每年运输的包裹数量就将超过40亿个,而与此同时,客户也愈发希望自主决定包裹的配送时间和收货地点。所以通过纯电动创新型货车,采埃孚将其在自主驾驶的综合专业知识应用至物流领域,运用智能算法实时满足客户要求,并规划出最高效的配送路线。看来采埃孚的一系列做法并不只是单纯的商业投资运作,更应该视为对自身在自动驾驶领域的自信。
博世为未来往返交通巴士出行开发独特系统
为乘客和巴士运营商提供前端服务
博世提供一系列维护和后勤服务
博世全新电动巴士概念车首次亮相2019国际消费电子展
博世正在为实现共享出行开发一套软件平台
舒适的内部空间
博世的全新电动巴士概念车
算起来,作为众多汽车Tier One企业里面体量最大,涉足领域最广,并且拥有庞大白色家电消费用户的博世,其倾尽全力打造万物智联的智能世界也有十多年时间了。可真令世人咂舌的一步,居然是在CES 2019上,博世发布了以物联网为主题的“Like A Bosch”系列宣传片。这首改编自The Lonely Island(孤岛乐队)Rap单曲《Like A Boss》的神来之曲,配合博世物联网代言人一一小胡子Shawn的夸张形象,给人印象一贯低调沉稳的博世瞬间在嘻哈之中,为消费者绘出了未来万物互联的美好前景。
博世认为,轻盈、灵动和简洁的设计,包裹着显示屏和玻璃、充满未来感的外表,宽敞的内部空间等等元素,不应仅是建筑师心目中一流设计应有的特征,更应是全新一代交通工具和出行方式的魅力所在,一如安静穿行于城市中心、与周边环境设施实现互联的无人驾驶电动巴士。有趣的是,也正因为博世拥有庞大的消费群体,涵盖了生活之中的方方面面,所以其对于未来出行有着与其他企业所无法比拟的优势。这也难怪当这台博世全新电动巴士概念车,会被粉丝歪楼成为“根正苗红的面包机”。
得益于博世提供自动化、互联化和电气化的零部件和系统,概念巴士拥有可容纳四名乘客的车内空间,座位彼此错开,最大程度扩大乘坐空间并提升乘坐舒适性。与此同时还为乘客提供了车载信息娱乐系统服务,人们可以在屏幕上单独体验或与同伴分享使用内配备了包括拥有自家电桥技术的电动车动力总成系统、360度环绕传感器、互联管理和车载电脑在内的各式创新技术。为了更好为消费者提供智能交通出行服务。未来,博世将在城市智能互联生态系统中提供诸如车辆预订、共享、社交平台、泊车、充电服务、车辆维护和管理所需的软件解决方案,更将提供车载信息娱乐系统服务。
大陆集团的无人驾驶车CUbE
业界有个梗:“知道大陆集团的人肯定知道马牌轮胎,知道马牌轮胎的人未必知道大陆集团”。成立于1871年的大陆集团,与前两家一样来自于德国。对其而言自动驾驶是未来出行服务的重要构建模块,将极大地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2012年大陆集团就已成为全球首家获美国内华达州公路自动驾驶测试许可证的汽车系统供应商。大陆集团针对自动驾驶车辆的传感器、控制单元、制动系统、软件、互联解决方案、驾驶功能以及信息和控制系统由遍布全球的研发部门网络联合开发,目标是实现无缝连接、高效、可持续、舒适和零事故的出行服务。
触觉敏锐的大陆集团2017年发布了无人驾驶概念车CUbE(大陆集团城市驾乘体验)。为实现安全零事故驾乘的基本要求,其配备了大陆自有的可靠环境传感器,在先进的硬件和软件保障之下,可应对常见的城市交通状况。CUbE的诞生也为大陆集团提供了解决无人驾驶汽车产业化问题的最佳平台,也为进军未来十年商业化打下基础。
目前CUbE已可在设定好的路线上进行安全自主的行驶,这些测试将为未来的无人驾驶汽车铺平道路,以确保能够在复杂、混乱的交通场景中顺利行驶。但是,在无人驾驶车成为城市道路上的一道日常风景之前,更须得到广大用户的认可和信任。安全性、可及性、舒适性和沉浸式驾乘体验必定会逐渐赢得用户的认可,最终让无人驾驶出租车大规模普及。为了提升对无人驾驶车驾乘的认可和信心,大陆集团开发了一种专门用于无人驾驶车的一体式人机交互解决方案。在CES 2020上,大陆集团向用户展示了如何通过智能手机应用程序预订CUbE和预定座位。当等待车辆时,乘客可以在应用程序上跟踪车辆位置,并且个性化的欢迎消息将在到达时向用户打招呼。乘客可以在车上的大型显示器上查看完整的旅行信息:可使用的本地服务和动态时间轴形式汇总的车辆通知。
大陆集团所倡导的沉浸式驾乘体验
大陆集团的CUbE无人概念车开发平台
大陆集团的一体式人机界面能够帮助接驳车探测到其行进路线上的行人,然后及时响应并进行交互
法雷奥Navya Arma与Navya Autonom Cab
如果认为知名Tier One都是来自于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德国,那么来自于法国的法雷奥肯定表示反对。作为一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法雷奥同样是全球汽车制造商的合作伙伴。而作为一家高科技公司,法雷奥更向客户提供智能出行创新解决方案,聚焦直觉驾驶和二氧化碳减排技术。
在无人驾驶领域,法雷奥同样毫不示弱。早在CES2017上,法雷奥于2016年投资的法国Navya公司推出了创新成果Navya Arma,一辆荷载15人的无人驾驶电动巴士。当时Navya Arma就已经在一些私人场所和公共道路上成功试运行。该巴士配备了大量的传感器和车载计算机系统,能确保其与周边环境的互动绝对安全。Navya Arma作为法雷奥科技创新和技术优势现实运用的范例,展现了法雷奥数据传感器程序在真实路况中所表现出来的卓越能力。
而在其后的CES 2018上,Navya再次推出了纯电动无人驾驶出租车Autonom Cab。作为旗下首款无人驾驶出租车,Autonom Cab安装了7个法雷奥SCALA激光扫描仪。SCALA激光扫描仪可以说是目前市场上首款也是唯一一款量产的车规级别激光雷达,具有极大的价格优势。它提供了车辆所需的3D视野(距离超过200米)以确保车辆的整体安全。该技术通过为周围环境创建3D地图,可以确切探测障碍物,并对车辆进行精准定位。Autonom Cab可以很好应对都市出行所面临的挑战:交通拥堵、人口密集化和亟待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
Navya Arma無人驾驶电动巴士
Navya Autonom Cab上的法雷奥激光雷达
Navya Autonom内部空间
法雷奥Navya Autonom Cab
欧司朗的Osire系列iRGB LED不仅能照亮林斯比得MetroSnap概念车的内部,还可根据乘客的喜好进行调节,实现以人为本的照明效果
欧司朗Evivos技术
林斯比得的MetroSnap内外部均使用了欧司朗的照明与传感应用元件
欧司朗与林斯比得的MetroSnap概念车
很多人会以为欧司朗只会玩灯,与林斯比得的这次携手,是一次跨界合作。可实际上,具有110年企业历史的欧司朗玩照明竟然玩出了花,无愧全球高科技照明企业的美誉。作为全球不少车企高端车型的照明提供商,欧司朗已经连续四年成为著名瑞士创意智库林斯比得汽车公司(Rinspeed)最新概念车MetroSnap的独家照明供应商。通过前沿技术和次世代照明功能,欧司朗助力林斯比得公司这台具有独特转换系统,车辆底盘可以配接多种车身类型的智能概念车,再次实现了行车体验的变革。
MetroSnap采用了欧司朗车内外照明与传感应用元件,将整体出行、安全、互联和健康融于一体。其中Eviyos智能化技术、可控制LED产品包含上千个可独立控制的像素点,能在道路上为乘客和行人投射重要信息与警示标志;激光探测及测距(LiDAR)技术运用红外线激光脉冲引导MetroSnap;当光脉冲触及物体后,传感器将瞬时记录相关信息,帮助车辆实时计算光源与物体间的距离,并快速采取刹车等动作以避免碰撞;智能显示系统则可投射于车前、车后与车窗中,与其他道路使用者进行视觉沟通。LED车牌还可作为辅助的人机交互界面,为个性化驾驶体验创造更多可能。这些技术是打造自动化世界的关键,能通过人因动态照明、基于红外光源的生物监测以及生物识别应用技术塑造汽车这一“第三生活空间”。
结语
有人说無人驾驶离我们很远很远,在有生之年未必能见到,但我认为那是因为没有迫切的动力去催生事物。在经历了始料未及的疫情同时,我们是否应该对于特定应用场景下的L4自动驾驶,提出了日程表式的需求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