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原色文化下的课程模式建构

2020-03-07金秀玲谢少媚

广东教育·综合 2020年2期
关键词:原色建构维度

金秀玲 谢少媚

在新课程视野下,通过课程模式建构由课堂“知识传递型”走向“知识建构型”,将重叠的课程整合成有逻辑关系的跨学科综合性课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传承文化——整合与跨界

1. 奠定原色基调

从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中汲取营养,从近百年的学校发展历史中聚拢“原色文化”,让旧部前小学成为“智慧乐园、创新学园、和谐家园”。

2. 打造形式多样的整合课程

一个智库:以校长统领的智库专家团队,实施宏观规划,形成科学、平衡的课程框架、课程评价体系。

三个维度:以智库专家统领的课程规划、课堂实施、空间建设三个维度进行管理与指导,同步推进课程规划、实施。

3. 制定“三原色”育人目标系统(如右图)

红色:指向“有自信、有志向”,强调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心理品质,能够自主管理学习和生活,认识并发现自我价值和未来发展方向。

绿色:指向“爱生命、乐交往”,强调学生人文底蕴的养成。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具有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能够懂得并珍爱生命,处理好自我与他人、社会的关系,形成宽厚的文化基础和较强的审美表达能力。

蓝色:指向“善思考、爱探索”,强调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具有良好的劳动态度和社会责任感,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并能够寻求有效的解决问题方法,形成在实践活动中进行创意物化的能力。

二、建构三色维度课程

学校的课程结构是学校育人理念的重要体现,实践中,我们以“红绿蓝”三原色为课程结构图谱色,通过三色的维度建构课程,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立体课程体系,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基色(如下页图1)。

三、设计“品·文·科”三个维度课程

在原色教育理念指导下,从红绿蓝即品性、文体、科创三个维度进行课程群内容设计,除了从认知领域考虑外,我们对标学生核心素养,将情感、态度、价值观、道德、智慧等非智力领域的元素有机地融入原色课程之中。

(一) 品·性课程群

坚持德育为先构建“品·性课程群”,包括道德与法治、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区域特色课程、校本课程。如每周一节的少先队课程,在中队文化、课程开发、红领巾寻访活动中融入红色教育活动,按照少先队活动程序进行,用活动吸引队员,用崇高庄严的队仪式熏陶队员。

(二)文·体课程群

坚持以人为本建构“文·体课程群”,包括语文、英语、音乐、美术、体育、艺术走班课、语艺融合课、文脉(书法)传承课、体育两质课等。

1. 艺术走班课

艺术教育是以文学、音乐、美术等为艺术手段和内容的审美教育活动。艺术走班课程更注重学生艺术兴趣的培养,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依托课程寻找属于自己的个性色彩,以达成“为孩子打好生命的底色”的办学目标。让学生在感受、欣赏、理解和创造艺术美中,提升艺术修养。

2. 语艺融合课

“语”包括语文和英语学科,“艺”则是艺术学科,课堂以艺术(音乐或者美术)作为结合点,将单纯的逐字逐句串讲改为艺术呈现,可唱可绘。无论是唱与绘都需要学生个体对文本的理解,而非老师备课的预设。

以语艺融合课《咏春》为例(见下图2)。

3. 文脉(书法)传承课

该课程以“走进书法艺术,创造品质人生”为旨向,一到六年级全覆盖,课程内容除了书写技能练习外,还包括了解书法历史和汉字字体源流,从书法作品的内涵、章法、结构、笔法等方面鉴赏历代重要书法家的代表性作品,了解历代书法名家的趣闻轶事以及与书法相关的笔、墨、纸、砚的古往今来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学文化”“传承文化”,而非单纯的“苦练字”。

(三)科·创课程群

学校充分整合附近区域的航海、航空、电脑机器人等资源,打造了“科·创品牌课程群”。将国家课程的各年级教学目标及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整合,融合丰厚的广府文化地域资源,结合STEM+,以项目式学习PBL主题规划形式构建区域化的品牌科创课程。地域资源包括:以珠江河为核心辐射的水文化、环保文化、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等;以圣心大教堂、广州市工商银行第一支行、骑楼街为代表的岭南建筑文化;以海珠廣场为核心辐射的桥文化、红色文化;以十三行、金融街为代表的财商文化;以我校粤剧特色为代表的粤剧文化……以学科融合为落脚点,利用每月的实践日活动,依托每学年常态化的特色科普活动(科技创客节、STEM嘉年华等)联动实施。同时配合使用“旧部前小学科技创客护照”(量化)及“科创课程学习卡片”(知识化),丰富了本课程的学习评价。

四、课程实施,分“12345”走

“12345”教学基本范式如下:

红:代表教学基线,原则上不能突破。

营造1种课堂氛围:自主、合作、探索的课堂氛围。

坚持2条基本原则:运用“正面管教”;运用促进学习的评估策略。

把握3个教学规则:教师连续讲授时间一般不多于10分钟;学生互动次数一般不少于2次;课堂有效练习时间不少于8分钟。

绿:代表多维发展,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

关注4种主要状态:

参与状态(关注每一个);情绪状态(呵护每一个);思维状态(发展每一个);达成状态(成就每一个)。

蓝:代表遵循基本要点之上的创新,寻求个性自觉表达。

做好5个关键环节:

教师:激活唤醒——启发引导——参与点拨——拓展深化——总结提升。

学生:热身准备——倾听静思——互动合作——分享展示——小结反思。

五、用三原色构造课程评价系统

正能量的“红色”学业水平评价: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分层的检测作业,推行作业升级制。

多元发展的“绿色”个人成长档案袋:班主任精心指导每一位学生依据自己的喜好经营成长记录袋,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具有特色的“蓝色”个性化评价方式:适当布置开放性的实践活动或作业,充分调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创造性学习的热情。

六、用原色优化三方发展机制

忠诚优质的“红色”教师专业发展机制:推进“青蓝工程”,共促成长。“徒弟”在“师傅”的引领下,传承学校优秀教学经验,尽早适应小班化教学实验的模式要求。

生态复合的“绿色”学习空间优化机制:以绿色生态和智慧科技作为课程学习空间优化的基本要求,推动“心品养成+文体熏陶+科学探索”的多元化建设,满足小班化教学需求,支持项目式学习、游戏化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

开放互助的“蓝色”家校社互动合作机制:充分引进和联动家长的智力、社区的活动、有关机构的专业活动,整合形成优质的课程资源,使课程资源与学生个体生活更加紧密地联系;走向社区、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充分拓展课程学习的空间,并结合信息技术手段,使学习空间得到更大程度的外部延伸。

猜你喜欢

原色建构维度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建构游戏玩不够
光的维度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一种应用于车牌检测的改进暗原色去雾算法
原色儿童村:让孩子回归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