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河流“河长制”长效管理模式探讨
2020-03-07阚金存
阚金存
新疆兵团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中小河流;河长制;管理模式
1 引言
“河长制”有区域内的政府部门和主要负责人进行选举选定河流治理的总负责人,对河流的污染情况和治理手段进行相应的监督和监管。这种治理形势是当下中国得到广泛应用的重要趋势。不过在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对于“河长制”的治理形势褒贬不一,存在一定程度的争议和讨论。在论文的研究中,笔者认为“河长制”中具有一定的河流保护和治理有效性和先进性,能够展现出当下对环境保护和河流治理方面的要求和趋势,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在“河长制”的建设过程中能够明确河流治理过程中的工作内容和责任区划,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创建有利于河流治理规划的机制,推进政府和地方相关部门形成协同合作的水质治理形式,创建良好的水质保护和环境整合的格局[1]。
2 “河长制”概述
“河长制”指的是现阶段中国实行的一种河流管控机制,在中小型河流的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河长制”的实行过程中主要是将河流的治理、监督、监管等一系列的工作明确在专项人员中,明确的责任分配能够保证河流治理的稳定性和有效性,给予河流治理更多的保障和支持。
“河长制”实行进程中表现出的自身特点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实行明确的责任制度,由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进行人员的选拔和人民,避免了河流治理进程中出现权利和责任失衡的现象。其次是将地方的具体情况与河流治理形成吻合的趋势,保证河流治理能够在有效稳定的环境下实行,因地制宜进行河流的管理和监督措施,建立有效的保护方案,奠定河流治理的良好基础。
3 “河长制”长效管理模式构建与实施局限性
3.1 现场施工技术的管理不足
在水利工程实施的过程中,相关的检查监督人员的检查周期不是十分稳定,不定时的监督和检查不利于工程的稳定运行,并且相应的监督和检测技术也不是十分完善,对于工程中出现的一系列技术问题难以得到有效的帮助和整合。一部分的监理人员在检查和监督的过程中不能遵守相应的规章制度,造成监督工作流于形式,影响了工程的运行效率和质量[2]。
3.2 施工人员缺乏较高的综合素养及操作技术
在进行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一部分工作人员对设备的操作不能够科学化、规范化操作,造成了工程运行的失衡,不能够对设备进行全方位的维护和管理,不能够有效达到施工要求,导致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经常性的出现故障,严重影响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甚至危害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由于水利工程中的设备科技性逐渐提升,也要求相关的 工作人员具备良好的素质,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操作,一旦工作人员不具备相应的信息化素养,对于设备的维护能力和操作能力就会出现相应的问题,影响工作进程和工作环节的稳定推进,导致整体的水利工程建设缺少必要的保障[3]。
3.3 工程目标管理不细
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应当在建设之初明确各个环节的施工要点和需求,为了有效保障施工的环节和质量应当有效满足相应的建设目标,应当在设计阶段整合施工所需的各个因素,建设和合理有效的施工流程。即便是这一需求各个施工企业已经能够认识到,但是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仍旧缺少行之有效的建设进程和规划,设定的目标往往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工作人员对于企业的整体规划存在误区,不能在工作中有效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影响整体的水利工程建设。
4 “河长制”长效管理模式构建与实施路径
4.1 提高施工技术
4.1.1 施工导流技术
在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整体的建设进程、施工成本、工程质量之间存在相应的关系,在进行施工建设的过程中不仅仅要考虑到整体建设的需求和规划,还应当保证工程建设需要满足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对于原材料、人力资源、资金成本等进行详细的整合。并且将整体的设计方案与施工的位置、自然环境、区域建设需求等方面的因素相结合,展开有效的工程设计与规划,进行详细的建设部署和指导。
4.1.2 地基处理技术
在现阶段的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进程中,地基处理技术基本上使用的是团结灌浆、充填灌浆技术,沙滩垫,桩地基处理技术等等。在进行地基处理的过程中,应当首先清洁相应的杂物,保证场地的整洁。其次,应当结合当下建设环境中的地质情况和建设需求选择适合进行的地质处理形式。地基工程是项目建设的基础性工程,进行有效的处理能够保障项目进行的稳定性和有效性[4]。
4.1.3 预应力锚固技术
预应力锚固技术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进程中是十分重要的,这项技术由于自身的优势地位和良好的建设效果,在水利建设施工的过程得到了众多施工单位的重视和应用,经常在建筑施工中得到极强的重视和使用,能够有效提升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4.1.4 混凝土技术
混凝土技术由于自身的稳定性和有效性,经常被使用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在使用混凝土建设的过程中国,应当重视相应的机械设备使用流程和规范,保证在科学合理的形式下使用设备。并且,在混凝土配置的过程中也应当明确配置的形式和操作规范,确保原材料的质量优良,保证混凝土施工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4.2 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
根据上文中的论述可知,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出现的大量问题基本上都是水利工程中人才技术的缺失造成的,进行有效的工程设计和质量优良的工程建设,需要强大的人才基础支撑。因此,工程建设单位应当保证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具备完善的人才基础。在工程建设中发挥老员工的工作经验,进而对新员工进行相应的帮助和指导,逐渐建立完善的工作团队,保障在工作环节技术的稳定实施。企业也应当积极吸引具有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的新员工参与工作,给予企业发展一定的新鲜血液,增强企业建设的活力和能动性[5]。
4.3 加强工程技术人员的教育和监督
在工程进行的过程中一定存在相应的安全隐患和危险,一旦施工人员对风险意识没有进行良好的树立,会影响工程整体的安全系数。为了保证工程建设能够稳定进行,在正式施工之前应当对工作技术人员进行全面深化的安全教育,帮助工人建立安全生产的意识,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相应的安全监督,保障工程的安全运行以及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对于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在工作中的表现,应当建立完整的奖惩考核制度,对于工人的安全意识和设备操作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系统化的规定,最大限度的提升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感。
4.4 建立健全生产进程中的规章制度
河流水利建设进行的过程中应当建立完整的规章制度,保证技术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能够全面遵守。制度的制定应当与当下的生产环境和施工情况相联系,保证工程建设能够根据设计的意图稳定推进。完善工程建筑的规章制度能够在工程建筑设计的进程中,应当根据工程建筑的实际情况明确自身的设计需求和指向性,保证设计的重点与现实情况匹配。在设计进行的过程中应当不断进行现场勘察,保证设计内容能够吻合现场的工作需求。
4.5 确定质量控制关键点
展在建筑工程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当针对建筑工程的整体运行制定相应的细料数据库,包括施工文件、施工设计图纸等。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全面的掌握,才能够对整个建筑工程的重点项目和关键环节进行全面把握,也是工程审核的重要依据。还应该加强对工程范围的了解清楚,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所采用的单位估价表,明确建筑安装工程设计中的配套设施等具体内容,在建筑工程施工范围的标准下才能够对整个建筑安装工程造价,进行全面的计算,避免出现漏项、缺项等问题。
4.6 进行良好的日常维护
在水利工程的实行中,日常维护管理的手段十分重要,应当在工程已经完成,渠道正式投入使用之后进行全面的维护工作,在使用进行的过程中提升养护的力度,针对具有隐患的一部分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和研究。值得注意的是在防洪、排涝、防渗等方面进行严格的巡查和治理,在问题出现之前就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处理措施,降低河道问题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
5 结语
“河长制”建立和完善的关键性环节在于法治,通过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对河流的管理和监督提供相应的约束和保护,这种治理模式的研究及使用具有中国特色并且能够在中国收获良好的经济效益。“河长制”的有效推行能够建立健全水质管理的有效性和稳定性,为中国的河流管理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有利于水资源的合理整合和使用,促进水资源治理和收费的规范化,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