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升级背景下高职药学技能人才培养应用研究*
2020-03-07夏成凯龚道锋田守琴
夏成凯,龚道锋,田守琴
(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亳州 236800)
人才培养要围绕“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现代高职教育理念,以《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1-2]为总体指导,以国家药品监管的职能转化和药品产业升级背景下新的职教体系引导下,改革高职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以提升应用型高技能为主要切入点新的人才培养新路径。
药品产业升级速度较快,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目前的人才培养需求。亳州职业技术学院药学专业主动探索创新,突出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中实践教学与医药产业相互融合[3],服务亳州特色医药产业发展的理念,开展了深入的调研,通过实践探索形成了在药品产业升级背景下的药学专业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新路径。为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4],提高服务地方经济能力,为打造世界中医药之都培养合格的药学专业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1 药学专业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问题剖析
1.1 药品产业不断升级,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精准
随着药品产业的不断升级,药学专业岗位技能要求相应提升,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培养迟滞。原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精准,人才培养质量和快速发展的产业不相匹配,如医药连锁、药学服务等行业不断加速,原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无法满足产业中技能岗位需求,不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和提升,学生可持续健康发展能力不足。
1.2 课程体系设置单一,学生创新能力受限
人才培养的关键是课程,目前课程体系设计存在较大缺陷,无法满足现代药品生产需求。课堂教学形式单一、教学保障度差,即使改变了教学方法与手段,仍摆脱不了学生被动学习情况,师生互动交流差,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足,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受到限制,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3 课程教学标准缺失,教学评价体系不健全
药学专业主要核心课程标准缺失,没有与药品产业升级的行业标准进行对接、吻合度差。原教学评价体系仅限于课程内容的考核,不同专业课程、实践课程之间等考核评价体系不完整,相对单一,导致整个教学评价体系不健全。
1.4 产教融合度不高,社会服务能力不足
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发展的推动力和源动力,但目前产教融合结合度较差,企业的主动性和认识度不高,导致产教融合停留在表象。高职院校应结合企业关注的热点问题,从社会服务角度出发,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路径,提高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在药品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产教融合度不高的问题充分暴露出来,社会服务能力不足问题凸显。
2 高职药学专业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应用研究策略
2.1 紧贴地方医药行业发展,精准定位人才培养方向
高职院校的核心职能是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作为高职院校发展的重心之一的专业建设需顺应行业的发展需求。专业建设的关键是人才培养定位也要与之适应。结合医药行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医药行业的发展趋势,对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进行精准定位,根据基于“工作过程”的药学核心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要求,精确定位药学专业的培养方向(“生产检验方向”和“社会药房方向”),形成了符合以“工学结合”为特色的药学(生产检验方向) 、药学(社会药房方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有针对性的开展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依据。
2.2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药学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2.3 多维协同,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2.3.1 优化专业建设指导职能,逐步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组建由学院、行业企业、兄弟院校等专家组成的药学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针对当前药学专业的现状,提出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思路和建议。药学建设指导委员会成立后,每年召开两次会议,分析探讨目前行业状况、就业导向、岗位技能需求情况等,有针对性的提出药学专业发展趋势和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2.3.2 创新实践教学管理机制,提升实践教学管理水平
通过创新实践教学管理机制,不断将企业的管理制度和模式等纳入到校内实训、顶岗实习管理中来。根据校内实训特征,营造职场氛围,提高教师、学生的质量管理和企业意识管理理念,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药学专业不断完善对实践教学的管理,完成校内实训中心的各种生产制度及岗位规程,通过实地考察、用人单位反馈、网络手段(蘑菇丁实习系统)不断加强对校外实习实训学生的管理工作,构建了实训中心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全面促进产教融合。
2.3.3 建立多元化考评体系,提高实践技能
依据课程标准,针对实际工作岗位,校企合作开发考核方法。采取仿真在线测试、实训理论综合考核、仿真模拟操作、一对一实训考核等多元化考核方式,按一定权重合成总评成绩。考核内容的设计完全对应过程考核课程标准中各岗位的内容要求;设计思想不但符合岗位的要求,而且体现职业氛围。该考评体系的建立,为科学评价学生知识、技能水平和其他职业素养起到了重要保障,体现了考核过程与工作要求的相结合。
2.3.4 以教学质量监控为依托,实现教学全过程的质量保障标准
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背景下,“创新”是驱动校企合作的有利元素,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要被取代,现代学教学模式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将成为主流。
为了保障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显得尤为重要,需要逐步构建完善的高职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5]。
学院成立了由院系领导、教学督导、校外专家组成的教学质量评价中心,监督专业建设基本思路、核心课程的设置、实践教学管理、考核评价体系、就业跟踪等多个环节,建立相应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现教学全过程的质量监控[5]。
2.3.5 加强就业跟踪服务,提高就业水平
把学生就业作为重点,通过建立就业工作咨询室、就业问卷调查、就业跟踪等途径和手段,建立学生就业档案。加强往届毕业生管理工作,突出优秀毕业生的示范作用。通过优秀毕业校友的资源,进一步推动就业工作,提高就业质量。
2.4 加强校企合作,实现产教全面融合
2.4.1 提托省级示范实训中心搭建“校中厂”实训平台,开展生产性实习实训
提托省级示范实训中心建设,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建有“校中厂”省级示范中心,制定了“校中厂”实训中心管理制度。为教学质量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医药行业企业职工技术技能培训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2.4.2 校企共同搭建“厂中校”顶岗实习实训平台
在前期校企合作的基础上,不断加强与大中型药品生产企业及医药连锁企业特别是亳州市医药企业的合作力度,加大与其产业链的融合,已基本形成稳定的涵盖药品生产检验和社会药房方向的“厂中校”顶岗实习基地。
2.4.3 全面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推进产教进一步融合
教师团队以企业需求为主体,围绕产业关键技术、核心工艺和共性问题开展协同创新发,积极推进基础研究和产业化的有机结合,和企业共同开展科技攻关项目等,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教师团队发挥自身优势,强化企业职工在岗教育培训,提升企业员工技能水平和服务岗位能力。为市内外药业企业进行执业药师考试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职业资格技能培训等,社会服务效应明显。
2.4.4 以工匠精神为引领,打造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以“工匠精神”全方位引领,促进高职院校教师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打造高素质的师资队伍[6]。通过加强中青年专业带头人培养、骨干教师能力提升、引进校外技术专家,建设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进一步完善师资队伍结构。引进部分来自行业企业的技术能手、能工巧匠担任专业实践教师,有计划的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行业顶岗实践,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高技能教学科研团队。
3 高职药学专业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应用情况分析
3.1 人才培养模式解决的主要问题
(1)根据药学专业各岗位的工作过程,在开展职业岗位分析的基础上,科学确定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所应包含的职业岗位群、工种。
(2)合理确定药品生产检验、社会药房等方向具体职业岗位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与素质。
(3)通过项目的引领作用将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技能培训、社会服务等充分融合,起到较好的桥梁作用,带动产生一批教学、科研成果。
(4)充分发挥校企合作,解决“校中厂”、“厂中校”的运行机制管理问题,进一步强化校企合作突出产教融合在教学中地位和作用。
3.2 应用情况与评价结果分析
经过探索和实践,药学专业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具备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初步自主创业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实践创业能力。通过对用人单位定期进行跟踪情况分析,生产检验岗位学生基本功较扎实,具有较好的创新精神,在生产一线能够坚持住、守得住,一般经历两年后大多被提拔为管理岗位,企业满意度较高。社会药学岗位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独立胜任岗位要求,如作为店长助理、实习店长等一线管理岗位,用人单位整体满意度高。
4 结 语
随着药品产业的不断升级,要深入挖掘符合市场需求的药学专业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新路径,使得学生综合素养和职业能力符合产业发展的要求,其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较好的实践和运用。高职院校药学专业必须努力构建完善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增强药品行业特殊性意识,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深化产教融合,在结合地方特色办学的同时,也必将给国家的药品产业发展带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