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围神经损伤临床应用解剖微课程开发*

2020-03-07姚前尹周惠丽程亚涛谢树培

解剖学杂志 2020年1期
关键词:解剖学神经实验组

姚前尹 周惠丽 程亚涛 谢树培 张 洁

(嘉应学院医学院,1 解剖学教研室,2 医学系,梅州 514031)

人体解剖学是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课程,但近年来因解剖学课时减少,而且用于教学的人体标本也逐渐匮乏,给实践性很强的解剖学带来了严峻的挑战[1]。常规的临床教学存在内容繁杂、枯燥乏味、患者配合度低的突出难题,如何使医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临床相关知识是临床授课老师一直思考的问题[2]。当然,现在各高校也在建设精品课程,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其利用率不高,且周围神经损伤的知识多,学生学起来困难,所以以微课程为背景下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周围神经损伤微课程开发旨在解决这些难题。笔者在周围神经损伤临床应用解剖知识环节中引入微课教学手段,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周围神经教学效果和损伤后临床应用分析能力等均具有积极作用。

1 微课程概述和研究现状

微课程最早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 彭罗斯(PenroseD)于2008年秋季首创把微课程称为“知识脉冲”(Knowledgeburst)[3]。国内最早提出微课程这一概念的是胡铁生先生,他认为“微”[4]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素材、教学反思、教学点评、教学测试、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反馈等相关教学资源,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展开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推进以及教育理论的不断更新,微课程的概念也不断演变和更新。

目前,许多高校临床医学专业的授课开始应用微课程教学法,学者对临床医学微课程研究的重视程度不断地提升,但是尚未见到系统性的研究成果。通过对中国知网关于临床医学微课程教学论文的计量分析可知:从2014~2017年,每年发表的研究论文数量分别为6、8、8、16篇,呈逐年递增趋势。但从发表论文的刊物级别来看,来源于中文核心和CSSCI期刊较少,大部分为普通刊物或医学院校报[5]。而对于人体解剖学中周围神经损伤的微课程几乎没有,这说明目前临床医学微课程尚处于待开发和拓展阶段。

2 微课程应用于周围神经损伤的优势

目前周围神经损伤的教学存在许多问题:部分重要周围神经支配(分布)的对象多、范围广,神经损伤后症状表现繁多;周围神经的支配管理和损伤后表现是解剖学课程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难以理解掌握;教材内没有优质的彩图、病案、动画等。针对以上问题,周围神经损伤微课程充分结合了丰富的多媒体技术资源,以结构为主线作系统内或跨系统综合,以运动为中心,将骨、关节、肌和神经串连为一个机能整体,从而解答应用性思考,作知识运用性综合。此外,周围神经损伤微课程的应用还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平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开展学习,充分提高了学习效率。

3 周围神经损伤微课程的选题

周围神经损伤临床应用解剖主要选取以下内容:尺神经受损后出现“爪形手”,夹纸试验阳性;桡神经受损后出现“垂腕”表现及手“虎口区”麻木;正中神经受损后出现“枪手”,屈腕能力明显下降,拇指失去对掌功能;腋神经受损后出现“方肩”表现;胫神经受损后出现“钩状足”症状;腓总神经受损后出现“马蹄内翻足”症状;面神经受损后出现“万年青、张飞眼、歪嘴巴、流口水、鼻唇沟变浅”等表情肌瘫痪的症状表现,综合分析关节运动丧失和骨骼肌瘫痪萎缩的成因。课程中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各知识点间的因果联系,可谓环环相扣,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临床思维习惯,所以在微课程制作时必须得弄清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分析思路,即“症状表现→关节运动丧失→骨骼肌瘫痪萎缩→周围神经损伤”这一条临床分析思维。

4 周围神经损伤微课程开发设计流程

周围神经损伤微课程的开发建设总体模式由规划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微课程、应用微课程等环节组成。

4.1 微课程的规划和设计

在微课程规划前先要进行课程分析,根据临床医学人体解剖学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专业培养目标等要求,分析教学形式和利用学习资源,归纳出周围神经受损后与之相关联的症状表现、关节运动、肌肉瘫痪等知识点,还要根据临床应用解剖的综合分析思路对微课程进行规划。

以腓总神经损伤为例,授课时长为480 s的教案设计方案如下(表1,图1)。

表1 腓总神经教案设计(微课程时长:480 s)

图1 腓总神经脚本编写

4.2 微课程的制作

4.2.1 总结归纳出周围神经受损后的相关知识 选好要讲述的神经,通过查看有关书籍及上网等途径学习该神经的相关理论知识,归纳出周围神经受损后与之相关联的关节运动、肌肉瘫痪等知识点,并形成脚本。

4.2.2 利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 搜集整理该神经相关的彩图、病案、动画、视频等优质解剖学资源材料,利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在制作课件时要注意课件中文字与图片的颜色搭配、要突出主题部分、动画设置也需合理,因为本次微课程是采用录屏的方式进行,在录制时无法插入动画,所以在制作课件时要将动画设置好,方便后续工作的进行。

4.2.3 使用会声会影录制 首先打开录制软件,在设置中把声音和系统音频先关掉,然后选择录制区域。设计者可以一边听音频一边播放课件,录制完成后将录制好的视频导出即可。

4.2.4 使用会声会影制作视频 第1个视频轨先插入1个背景(可以由爱剪辑制作的背景),第2个视频轨插入拍摄的视频,这里需要调整视频的背景图(用遮罩和色度键)进行调色,第3个视频轨插入录制好的PPT视频,第4个视屏轨插入人卫慕课的logo,最后插入字幕、背景音乐,转换为视频MP4格式导出。

4.3 微课程的应用

周围神经损伤临床应用解剖微课程主要是用来辅助临床医学专业人体解剖学课程的日常课堂教学,对其教学的补充和优化。为了提高课程的效率、效果以及增强课程的灵活性,微课程可以全程贯穿该内容的课前、课中以及课后3个环节并发挥作用。课前学生可以观看微课程进行预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预习中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教学调整;课中老师主要是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探讨,进而解决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课后学生可以重复观看微课程进行知识点的巩固。

5 微课程的实施过程及结果

选取嘉应学院医学院18级临床医学1班及2班共计118名,1班为实验组(n=62),2班为对照组(n=56)。对照组采取传统课堂授课,多媒体PPT高清图谱及标本教学模式;实验组采取微信交流平台,以每个神经学习为授课单元,群内发送视频,学生在群内进行学习、讨论、提问,老师从中提炼学生信息,比如学生的薄弱点,再在课堂上重点讲解,课后学生仍然可在微信交流平台上交流,从而更好地巩固知识点,充分发挥微课程的作用。2组学生理论、实验课时一致,相同的授课老师、相同的教学理念,解剖学教材均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的教材。

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学期末使用同一试题同一时间进行理论考试和标本实验考核,成绩结果比较见表3。

经两样本t检验,2组不同教学模式下成绩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从表3可见,两组成绩情况比较,不论是从理论考试分析,还是从实验考核成绩分析,实验组的成绩都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运用微课程教学方法的实验组优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对照组。

表3 2组不同教学模式下理论和实验考试成绩比较(±s)

表3 2组不同教学模式下理论和实验考试成绩比较(±s)

**P<0.01 vs 对照组

组别 理论考试 实验考核对照组 56.55±15.78 70.70±17.58实验组 65.45±14.30** 79.52±17.12**

6 讨论

课程建设是教学改革的核心,教学改革不能仅仅停留在固有的教学模式上,也应与时俱进。互联网的发展,移动终端的应用,为教学带来了技术的革新和发展契机。解剖学的教学过程是分析,而解剖学的学习方法则强调综合。如何提高临床医学学生对周围神经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并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是临床授课老师一直思考的问题。

周围神经损伤临床应用解剖微课程开发:从选题、规划到设计微课(包括教案设计、脚本编写),再到微课程的制作,前期需要准备的工作是,找好本次微课程有关的图片、视频、临床病例,从病例导入,按照“症状表现→关节运动丧失→骨骼肌瘫痪萎缩→周围神经损伤”这样的思路去推理分析,从而完整解答周围神经受损的症状表现。同时,通过微信这个交流平台,共享微课程,给予学生与学生之间讨论的机会、学生与老师之间互相交流的机会,改变了以往传统模式中过分依赖老师书本授课的模式[6-8]。应用微课程到嘉应学院医学院18级临床医学本科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教学结果显示,不论是从理论考试分析,还是从实验考核成绩分析,实验组的成绩都显著比对照组的高,说明运用微课程教学方法的实验组优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对照组。

同时,微课程的开发还存在不足之处:本学院尚未具备大规模开展此种教学模式的条件,目前还处于试验阶段;此外,本次微课程重点是开发在临床上常见的临床症状表现,还有很多知识尚未普及到。所以,教师在应用该模式进行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回归课本,微课程只能作为教学中的有力补充。

综上所述,将微课程运用于解剖学教学中的新型教学模式,是对传统解剖学教学模式的有力补充,可以极大的提高教学效果,对临床教学具有推动作用[9-10]。

猜你喜欢

解剖学神经实验组
Bone palsy eliminates granules to regulate Wnt/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 and intervene in hormonal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in rabbits
神经松动术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无抗养殖典型案例分析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CBL结合微课在神经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团体辅导对中职护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神经”病友
各种神经损伤的病变范围
解剖学教师培养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