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产生的影响

2020-03-06李让张君恺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0年14期
关键词:砂土潜水水文地质

李让,张君恺

(贵州地矿基础工程有限公司,贵阳550000)

1 引言

我国占地面积有9.6×106km2,地域广泛,蔓延千里,但同样也是地质灾害发生较为频繁的国家,最常见的地质灾害有: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和土地盐碱化等。地质灾害的发生与水文地质因素有着重要的关系,所以,对水文地质因素的研究有助于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同时还可以对地质灾害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将其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1]。

2 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产生的影响

2.1 容易形成砂土液化

砂土液化是指饱水的疏松粉、细砂土在振动作用下突然破坏而呈现液态的现象,区域地带的地质条件不同,砂土液化效果也大不相同,因此,地质构造受到的实际影响也不同。例如,某个地区的土质中含有的沉积颗粒数量多且体积较大,如果发生砂土液化现象,极有可能产生喷水冒砂现象,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该区域土层中的水压较大,从而导致砂石孔隙水压力较大,最终造成砂土随着地下水资源一同喷发出来,这也是地质专家常说的喷水冒砂现象。

2.2 地面出现沉降现象

地面沉降与地面塌陷有一些共同点,但又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地面塌陷一般指的是在煤矿区域,在短时间内会有比较剧烈的地表高程变化;而地面沉降指的是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促使地面变形造成的地质灾害,其主要发生地区在城市中。导致地面沉降现象的因素还包括一些自然因素。例如,海平面的上升或者发生地震活动很容易造成沉降或土层下降现象。总而言之,不管是人为因素还是自然因素,都有可能引发地面沉降现象。但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还是人们对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采,所以,要减少地面沉降现象的产生,需要采取相关有效措施合理开采地下水[2]。

2.3 潜水位的上升

潜水位又被称为潜水面。潜水位的上升是因为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对水利工程建设尤为明显,比如,一些地下水库和水库等水利工程建设区域的水位上升,从而引发潜水位的上升,最终导致周边建筑设施的安全性及稳定性受到影响,且根据潜水位上升高度的不同,造成的损害也不同,潜水位的过度上升不仅容易引起建筑物变形且出现沉降现象,还有可能导致建筑物的地基发生严重的侧移或隆起,严重威胁了建筑物使用者的人身安全[3]。

2.4 地下水位的下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和利用越来越频繁,尤其是地下水,人们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导致了一系列的地质问题。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但由于近几年河流、湖泊等中的水资源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影响了人类的使用,所以,人们开始大量开采地下水,但是,由于人们长期无节制地开采,导致地下水资源的储量越来越少,而地下水的减少又会引发新的问题,如水位下降,促使地面沉降、岩溶塌陷并出现地裂缝,不仅如此,地下水位的下降还可能引起一些环境问题,比如,地下水资源短缺或者枯竭会导致区域的土地逐渐沙漠化,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4]。

3 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和应急策略

3.1 运用网络技术实时监测

在信息化时代的影响下,许多新技术应运而生,并且被广泛运用,所以,可以对地质灾害出现频繁的区域进行实时监测。我国已经对各区域运用的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了监测,并且是24h不间断监测,相关人员通过网络技术可以清楚地看到地下水运动的具体情况,当该地区的水位或地质出现异常情况时,会发出警报,相关人员可及时采取紧急措施应对。由于我国山脉较多,而山脉地区是地质灾害的频发区域,所以,为了更好地预防地质灾害,当地政府需要加强该区域的防震工作指导,而受水文地质因素影响较大的区域也要加强对该地区的治理,防止因水文因素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5]。

3.2 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

在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问题中,首先,应把保护放在首要位置,把预防作为主要工作方向,科学地制订综合性的地下水开发方案,使开发方案具有有效性、科学性、严密性,以便合理开采地下水资源。其次,可以利用阶梯价格的方式从经济层面颁布收取水费的相关政策,以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再次,可以颁布有关合理且节约用水的奖励政策,对表现好的用户进行奖励,以此激励更多的用户加入余水回灌实践中,保障地下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此外,还需要对地下水资源使用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科学布置安放井群,实现均衡用水。还需要充分结合现代化科技的优势,优化开采地下水资源的方式与行为,并对其进一步的完善。最后,在保证日常用水的情况下,主动对新的水资源进行开拓,并提高地表水的利用率[6]。

3.3 根据情况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出现地质灾害时,需要相关工作人员立即采取紧急且有效的应急措施,并对地质灾害带来的影响进行相应的处理,从而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其中,紧急处理措施要根据地质灾害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不能一概而论,以免对地质灾害的应急补救造成反作用,从而影响救援工作,且加大了救援难度[7]。

4 结语

我国的地质灾害形成的原因较为复杂,其中水文地质因素占据地质灾害成因的重要地位,水文地质因素主要是地下水的流动及水位变化,因此,国家应加强对地下水的流动以及水位的监测,有助于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从而有效防范地质灾害的发生。

猜你喜欢

砂土潜水水文地质
潜水者
基于抽水试验计算水文地质参数的分析与确定
基于GPRS实现自动化水文地质抽水试验
饱和砂土地层输水管道施工降水方案设计
基于转移概率的三维水文地质结构划分
龙之中华 龙之砂土——《蟠龙壶》创作谈
水文地质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有效应用
快乐潜水
潜水去
鲸鱼会得潜水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