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实践分析
2020-03-06李广龙
李广龙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延安分公司,陕西 延安710075)
1 引言
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对于建筑工程各个体系的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行业必须积极挖掘自身潜力,努力提升生产效率,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利用BIM技术建立建筑信息模型,深入研究、分析建筑结构设计工作内容,能够更好地提升工程系统性、科学性。
2 BIM技术概述
2.1 BIM技术定义
BIM技术暂时仍未有统一的定义,BIM技术利用三维模型对工程项目进行设计、施工、运营等活动进行管理。BIM技术依托现代3D数字化信息技术,对工程项目不同阶段的信息进行集成,实现项目工程特性、设施实体的数字化表述【1】。
2.2 BIM技术特点
1)协调性:BIM技术应用过程中能够实现功能协调,避免出现冲突,减弱建筑整体功能表述。
2)模拟性:BIM技术以现实为基础构建相应模型,应用过程中可以通过技术措施对建筑结构设计情况进行直观的观察、分析。设计人员通过模拟实验对建筑施工期间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模拟,找出最为合理的解决措施。
3)优化性:BIM技术可以对资源数据进行优化,提升建筑结构实体的安全性、稳定性。现代建筑结构设计涉及多个专业领域的内容,设计人员无法对各类影响因素进行掌握,利用BIM技术能够最大限度地确保建筑结构设计安全,降低危险因素对建筑自身的威胁。
4)可视化:BIM技术利用3D技术进行建模,实现对建筑结构直观、如实的反映,提升结构安全性、稳定性的设计表述。在可视化条件下,利于多方沟通、交流,提升建筑结构设计的科学性、系统性。
5)可出图性:根据建筑结构设计方案BIM可自动生成图纸,提升设计效率、缩短设计时间。
2.3 BIM技术功能
BIM技术应用于建筑结构设计能够以可视化角度处理工程图纸。通过收集、整理各类设计数据,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生成所需的工程图纸。其中所包含的设计信息较为丰富,即使出现条件的变化或更新,设计图纸也能实现智能化修改。相关的工程图纸都是以建筑模型为依据,在设计过程中只要发现问题都可以及时对参数进行修正,而且修正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能够有效避免参数错误造成的连锁反应。BIM技术缩短了图纸修改时间,提升了图纸调整效率,便于设计人员将精力放在重点部位、现场施工方面的内容上,只要确保了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就能保证工程设计目标的实现。
BIM技术依托数据采集构建数字模型,其中包含的信息总量较大,能够形成独立的工程信息数据库,可以存储工程建设、监管过程中的各类信息,并在不同种类的信息之间建立有效联系。若需要了解某处建筑结构位置信息,只需点击该区域即可获取相关所有信息,避免因沟通环节较多造成的沟通不畅问题,为设计人员提供详细的工况,规避设计问题,提升建筑结构设计实用性。
BIM技术设计环节积累的各种类型数据,可以在后续其他专业设计工作中进行应用,一体化设计效果较好。BIM技术模型中融合了建筑工程中的各类信息,可以为现场施工质量控制提供参考。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能够对舒适性、安全性问题进行分析,评估建筑能耗、光照情况,规划、营造良好的建筑结构空间。以立体图形式渲染工程结构,模拟竣工后的建筑情况,发挥计算机优势,进行仿真分析、模型处理,将出图、渲染、计算工作融为一体。
2.4 BIM技术应用的内涵
建筑工程项目正在逐步向高层化、大规模方向发展,建设方、使用方对于建筑产品的需求不仅局限于其整体功能,而且对于建筑结构及空间规划利用的要求也日趋复杂。所以,对于建筑结构设计而言,所需获取的信息规模越来越大,处理和协调的内容越来越多。而这些数据、信息又是建筑结构设计期间最为基础、关键的资源,需要在实际设计、施工过程中进行有效利用,才能更好地降低工程建设成本、缩短项目建设周期,改善现场质量,提高安全工作水平。BIM技术的出现、应用对于建筑工程行业的现代化、信息化作用重大,其应用实现了建筑结构设计由二维转向三维,推动了建筑行业新一轮信息革命,帮助企业在设计、生产、经营等阶段降低成本,推动建筑工程领域可持续发展【2】。
3 BIM技术在建筑结构设计工作中的应用实践分析
3.1 形成三维实体模型
BIM技术不同于CAD技术,在进行建筑结构模型构建时,BIM技术可以构建三维实体模型,借助三维实体模型能够将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结构情况呈现出来,直观地表示不同构件,并明确不同建筑结构构件之间的关联。实际设计过程中,BIM技术与可视化技术进行结合,不仅能够确保建筑结构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而且利用BIM技术建立三维实体模型能够针对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解决。
3.2 对建筑空间进行规划
建筑空间规划在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及时进行关注,这也是建筑结构设计的初始环节。在建设区域确定后,设计人员要对该区域进行空间规划,若该区域的地形状况较为复杂,需要开展较为深入的空间规划分析。借助BIM技术对建设区域进行空间规划,分析建筑区域的坡向、坡高、斜率等参数,针对复杂地形建筑空间,提供有效的设计技术支持,进而开阔设计人员思路。通过GIS技术进行坡度分析,建立相关BIM模型,对各类参数进行模拟,设计人员通过模型对施工区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研究,获取大量基础性数据,为后续正式的建筑结构设计、空间规划工作提供详实资料。在建设区域地形分析工作完成后,设计人员即可开展空间规划工作。另外,通过BIM技术还可以在建筑内部进行视野分析、可视度分析,类似于坡度分析,设计人员建立相应模型实现对各项功能的分析、调试,综合多种因素,最终确定三维空间规划实际情况【3】。
3.3 研究分析建筑结构性能
建筑结构设计需要关注各设计构件的组合情况,并关注实际建设需求,通过BIM技术对建筑结构性能进行有效分析,将不同的建筑构件进行排列,最终形成所需的建筑结构形式。设计人员将各类性能分析数据输入到BIM模型当中,软件系统对数据进行分析,获取当前建筑结构性能分析结果,了解其可能存在的问题,呈现给设计人员后,对其进行研究,找出有效的方法进行解决。通过这种分析、计算确保建筑结构整体稳定性及抗震性能够满足工程建设要求。
3.4 建筑钢结构的设计建模
建筑工程中针对大空间、大跨度的需求越来越多,而钢结构是实现这些需求的重要趋势之一。相较于传统建筑结构,钢结构的布置、连接相对复杂,特别是各个部分的加强件布置难度较大。借助BIM技术建立建筑钢结构模型,可以对钢梁结构高度进行测算,为钢结构连接件设计提供有效的计算依据,保证连接件能够更好地适应钢结构设计需求,同时转化为系统内重要参数。设计人员通过BIM技术参数共享功能,可以控制钢结构连接件数量、距离等重要参数。BIM技术还能对连接件参数变更进行及时更新,只需调整系统内参数,即可完成对连接件的构建。对于钢结构的加强件,可以利用BIM技术绘制高质量的大型样图,并针对设计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加强件位置,提高钢结构建模设计效率。
3.5 建筑结构与其他专业的协调
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会涉及其他不同专业的人员、内容,需要借助有关人员的协调配合,实现最终的建筑结构设计目标。在建筑结构设计之初,利用BIM技术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系统,将涉及的数据、资料、设计要求均录入系统当中进行存储,供不同专业人员查阅。若出现其他专业设计内容变化,系统数据库会及时进行更新,确保各专业设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设计人员可在系统当中对不同专业的设计信息进行及时掌握,并结合自身设计内容进行有效调改。有效改善传统模式下二维图纸的协同设计,满足相关设计工作开展的需求。BIM技术将不同专业的数据进行转换,形成可视化的内容,提升了各专业人员的沟通、合作的效率,通过整合各方参与工程建设的人员、信息,实现建筑工程项目的协同作业【4】。
4 BIM技术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应用的难点
BIM技术应用于建筑结构设计时,设计人员要在软件当中构建相应的建筑模型,选择有效的算法对建筑结构进行分析,最终呈现出有效的建筑结构信息数据,然后结合用户需求形成动态化结构模型。要想实现BIM技术的合理应用,设计人员需要进行综合考虑,确保建筑结构模型空间的真实性,避免影响BIM技术的实现。针对BIM系统模型能否形成施工图纸进行深入分析。深入研究施工材料、结构性能、人员素质等多种因素影响,对使用BIM系统时涉及的各类数据进行分析,确保建筑结构性能可以达到标准规范及设计要求。
BIM技术构建的模型当中包含了建筑物理模型、建筑结构分析模型、施工图文档完全数据模型,在实际建筑结构设计工作中,需要严格遵循相关标准规范及设计要求开展工作,保证结构构件能够达到相应的技术标准要求,实现各种类型数据模型之间的有效连接。若无法保证建筑结构构件设计达到规范要求,可能会出现大量数据丢失的情况。所以,在建筑结构设计工作中,设计人员一定要对BIM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结合建筑工程实际情况及时制定有效解决措施,发挥出各个模型的最大效用。
5 结语
人们对建筑质量、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应用BIM技术能够提升设计质量,实现建筑行业数字化、信息化发展。设计人员需要充分了解BIM技术,关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BIM技术应用的关键,促进BIM技术在建筑结构设计领域中获得更多、更深入的应用,保证建筑设计工作的整体性,同时具有更高的科学性、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