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孝敏:从入学到入党

2020-03-06戎章榕

福建党史月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福州福建学生

戎章榕

此照系1928年黄孝敏在福建中学的毕业照,右2为黄孝敏,左2为陈宗远。

从亲历“四七惨案”到参加五卅运动

1924年9月,黄孝敏考入福建大学中学部,来到具有“海滨邹鲁”美誉的福州城。

从古田县达才溪走出,来到平湖,再到县城,进而省城,黄孝敏的人生轨迹是一步步往外走,随着视野的扩大,他的心智也在逐步地成熟。

黄孝敏就读的学校是福建大学中学部,也称“福建中学”。这所于辛亥革命后新创办的公立学校,与省立第二中学、乌石山师范学校、福建学院法政专科学校、格致书院、英华书院、三一书院、协和大学等,都是当年福建各地青年学子趋之若鹜的名校。

福建中学位于闽江江畔、大庙山下。

毗邻地利之便,黄孝敏周末或与同学、或独自前往,登临大庙山。

“坐拥云起处,心容大江流。”

这是古人登临怀古之作,又何尝不是黄孝敏内心的英雄情结?

黄孝敏来到福州,除了对这座两千多年名城的历史文化有所了解外,他还进一步弄清了五四运动的来龙去脉。

1919年5月中旬,福州中等以上学校学生代表在吉皮巷谢氏祠堂开会,正式成立福建学生联合会,并决定在福州西湖集会,为在五四运动中牺牲的广东籍爱国学生郭钦光举行公祭。

让黄孝敏感动的是,继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之后,福建人民亦愤起反日。日帝为破坏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蓄意制造事端。是年11月16日,日本领事馆组成了六七十人的“敢死队”,由领事馆警察署长江口善海亲自率领,携带武器及棍棒等,分二路寻衅闹事,袭击并殴打过往的中国平民,沿街砸抢中国商店、餐馆等,中国巡警前去劝阻也惨遭毒手,造成学生、巡警等十余人重伤,轻伤数十人,财产损失3000余元。对于日本暴徒的残暴行径,中国警民奋起抗敌,当场抓获江口善海等凶犯,并缴获刀枪等凶器。然而福建当局惧怕日帝,竟将凶犯送交日本领事馆。事后日方又贼喊捉贼,反诬事件为中国学生截夺日商货物而引起冲突,并从日本调来军舰,以武力进行威胁。对于日帝的强盗行径,中国人民群情激愤。当听说“福州惨案”的事情经过后,黄孝敏愈加感到民族气节、民族英雄之可贵!

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的黄孝敏除了登临大庙山怀古外,去得最多的是位于大庙山下的古田会馆。

古田会馆是民国4年(1915年)由古田籍商人在福州集资建造的,不仅是商贾投宿、储运、娱乐消遣的地方,也是古田籍学子经常聚会交往的场所。

亲不亲,故乡人。中国是一个乡情社会,一句乡音,可能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一个老乡,也许成为走上社会之后的一个引路人,革命生涯的一个同路人。

黄孝敏是幸运的,在古田会馆里,他认识了一批在福州求学的“小同乡”。他们中有古田松台村人陈炳、二保村人陈宗远、浣溪村人黄增琦、罗烽村人魏光增等。他们都是“古田旅省同学会”中追求进步、朝气蓬勃的青年学子。不日他也加入了“古田旅省同学会”。都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与这些老乡同学接触后,黄孝敏感到,他们是志存高远、志趣相投的爱国进步知识青年,和他们聚集在一起,意气风发、激扬文字、指点江山,对黄孝敏以后走上革命道路无疑影响很大。

在校期间,黄孝敏与陈炳、陈宗远等组织魏光增、黄增琦、陈仁材学习《福建青年》《创造》《语丝》《涤之》《怒潮》等进步刊物,探讨社会问题,了解进步主张。黄孝敏、陈炳、陈宗远等经过一次次锻炼,逐渐成为学校学生运动的骨干。

从亲历“四七惨案”到参加五卅运动

来榕第二年,有件事对黄孝敏触动很大,那就是他亲历了“四七惨案”。

1924年底,美国教会开办的福州英华书院要求学生不得于翌年3月举行纪念广州黄花岗烈士活动,遭到爱国学生的坚决反对,英华书院主理遂宣布提前放假,并驱逐学生全体离校。被逐学生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成立“英华书院被驱学生善后委员会”进行斗争。1925年2月,福建学生联合会领导福州爱国学生由反对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进而开始抵制美国鱼货在福建的倾销,黄孝敏和陈炳、陈宗远等人都积极投身其中。3月,爱国学生抵制美国鱼货倾销的斗争益趋激烈。福建军阀政府强行封闭了福建学生联合会会所,并逮捕了4名爱国学生。4月7日,刚刚成立不久的共青团福州支部通过福建学生联合会组织了福州各校3000余名爱国学生,上街请愿,要求释放被捕学生、启封福建学生联合会会所,军阀当局下令军警用暴力驱逐请愿学生。随即,反动军警开枪向学生射击,当场打死7人,并以刺刀、枪托击打请愿学生,一时之间,各校学生轻、重伤达130人。

学生何罪?爱国何罪?怎么敢向手无寸铁的学生开枪?怎么敢向爱国行为实施血腥暴行?黄孝敏与其说是困惑,不如说是愤怒!

拍案而起!第二天,福建学联通电京、沪同乡会和全国学联等单位、团体,控诉、声讨这一暴行。省内各界群众大力声援,严厉谴责军阀政府与美帝国主义的罪行。全国学联通电要求北京政府向美国政府提出严重抗议,要求撤换福州理事,启封福建学联会所,当局永不干涉学生的爱国运动。中共中央主办的《向导》周报和共青团中央主办的《中国青年》也分别发表文章,称赞福州学生的勇敢行动,谴责美帝国主义和军阀政府的血腥行径,号召学生、工人、农民、觉悟的军人以及一切被压迫阶级起来声援福州学生,收回教育权,打倒帝国主义。

在全国舆论的声援与福州爱国学生的坚持斗争下,军阀政府被迫启封福建学生联合会会馆,释放被捕的4名学生。福州学生反帝爱国斗争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黄孝敏亲历这场“四七惨案”学生爱国运动后,目睹帝国主义勾结军阀政府镇压学生运动的血腥场面,看清了军阀政府依附帝国主义势力、与人民群众为敌的真面目,感受到民主革命要取得胜利必须依靠组织,有了组织就有力量,有了组织才能使社会各界团结起来,爱国学生才能坚持不懈、永不妥协。这给了他今后继续参与学生爱国运动弥足珍贵的启迪。

“四七惨案”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领导这次斗争的主要组织力量正是共青团福州支部。斯时,中共福州地方党组织尚未建立。

1925年3月,在共青团中央的指导下,业已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福州二中学生陈任民从“福建青年社”中吸收方尔灏、翁良毓、陈聚奎、林铮等10人加入共青团。并报团中央批准,于1925年4月1日正式成立了共青团福州支部。

在参与抗议“四七惨案”的斗争中,黄孝敏与方尔灏、翁良毓等人均有接触,虽然当时并不知道他们的真实身份,但他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些人的组织协调能力。一旦了解后,黄孝敏就期盼着有朝一日能够像他们一样,成为共青团中的一员!

作为一名学生,黄孝敏革命生涯的历练也就从参与接二连三的学生运动开始。

1925年,继福州“四七惨案”结束不久,上海又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

1925年5月30日,上海各校学生因在“公共租界”抗议日本内外棉纱厂资本家枪杀工人顾正红(共产党员),被英国巡捕拘捕了100余人。为此上海各界群众几千人聚集在南京路老闸巡捕房门口,要求释放被捕学生,英国巡捕竟然开枪射击,在场群众死13人,重伤15人,被抓捕53人,帝国主义再一次制造了屠杀中国人民的血腥惨案。

当晚中共中央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组织行动委员会,建立各阶级的统一战线,发动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抗议帝国主义者屠杀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五卅运动的风暴迅速由上海席卷全国,大革命运动的高潮由此到来。

革命狂飙迅速波及东南沿岸,福州学生同仇敌忾,加入声援上海人民反帝爱国斗争运动中。

黄孝敏是这场运动的积极分子,在福建中学发动学生罢课,组织学生参加集体游行活动。在福州各界万人大游行中,他高举“收回领事裁判权”的标语,高呼“打倒帝国主义”的口号,向帝国主义者展示了福州各界群众反帝爱国的决心和力量。

通过这次斗争,黄孝敏已经感到,福州不只是福建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且还是全国反帝爱国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了。当革命浪潮风起云涌、方兴未艾之际,作为一个热血青年,怎么能不投身其中?

翁良毓似一盏明灯照亮他前行的路

正是经历了五卅运动血与火的淬炼,使黄孝敏成长为一名光荣的共青团员!此时的他,越来越接近党的组织了。

在与先进青年群体交往中,黄孝敏接触较多的是翁良毓,翁良毓那时在福州开有两家书店,黄孝敏有空就去他那里阅读《新青年》《向导》等进步书刊,接触了《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经典书籍之后,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致使他第一年暑假都没有回家。是什么吸引了他?只有他心里明白,那是翁良毓的书店,那是书店里的书。那是漫漫长夜里的一盏明灯,照亮他前行的路;那是久旱的土地,期盼来的一场及时甘霖。

黄孝敏哪里知道,早在1923年初,翁良毓就前往上海,拜谒了李大钊同志,亲聆其教诲,深受其影响。1925年7月,根据共青团组织的决定,翁在福州城内开设书店,并拿出家资2000元作为经费,专售各种革命读物。书店成为福州团组织的地下交通联络站。

随着反帝斗争的深入发展,翁良毓在福州成立“福建学生联合会收回教育权运动委员会”,他在会上表示,教育事业是社会事业,决不允许变成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工具。收回教育权不仅是中华民族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一种表现,也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福建学生联合会作为全闽同学的代表,理所当然要为同学的前途着想,要站在运动的前列,领导这一运动。为此,发出了宣言和致电全国,表明“收回教育权之决心”;通告各县学生联合会、各校学生会组织支会,一致行动。明确提出教会学校今后不得施行宗教教育,学生要参加校政,学校当局不得干涉学生参加爱国运动等要求。

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在福建创办的教会学校多达1700多所,福州的教会学校尤其多。

黄孝敏曾身受教会学校——古田超古学堂的桎梏,又经历了因英华书院学生集体被逐而引发的“四七惨案”,对于“教会学校是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工具”有切肤之痛。

当翁良毓派出黄孝敏、苏建维等一批同学,深入到各教会学校开展宣传和串连,动员同学们组织成一个团体加入收回教育权运动,黄孝敏是当仁不让,一马当先。

“收回教育权运动”在广大群众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十分恐慌。1925年12月翁良毓被捕。

翁良毓在狱中,面对刑警严刑拷打没有丝毫妥协,始终保持着一个革命者坚贞不屈的崇高品质,写下了“此身不做资产杰,有日甘为无产奴”的诗句,表现了坚强的革命意志。

1926年9月23日翁良毓从福州鼓楼前狱中被押出,五花大绑在一辆人力车上,驶向了西门外鸡角弄刑场,献出了年仅21岁的生命。

如果说翁良毓的被捕,使黄孝敏大为震惊;那么,翁良毓的牺牲,更让他深为痛惜。他暗下决心要将翁良毓交付的未尽事业继续下去。

福州的反文化侵略收回教育权运动虽然最后被镇压,但其产生的积极影响却是深远的。其深远不只是表现在与全国的反帝国主义文化侵略运动一起,严重打击了反动当局的嚣张气焰,而且表现在一代年轻人在斗争中成长。黄孝敏通过参与学运,参加收回教育权运动,得到了锻炼,增加了才干。

同乡学长陈炳将他带进党的队伍

如果说触动他最深的是翁良毓,那么最后把他带进党的队伍的就是他的老乡学长陈炳了。

陈炳热情奔放,思想活跃,写一手好文章,又有很强的活动能力,不仅在校内同学中富有感召力,还经常参与校外活动,听的多,读的多,见多识广,与福建学联领导人林铮、方尔灏、翁良毓、陈聚奎等都有密切的联系。他只比黄孝敏大一岁,却早两年考进福建中学。

此前,黄孝敏与陈炳虽有来往,却没有机会走得这么近,更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已是一名共产党员。而在陈炳那儿,尤其是黄孝敏1926年9月新婚出逃,没有沉溺在儿女情长之中,表现出的反叛意识、革命精神;以及在翁良毓牺牲后,黄孝敏在驱除军阀周荫人的斗争中表现出的满腔愤慨、无所畏惧,都让陈炳看在眼里,陈炳在有意识地接近他、培养他。

1926年1月成立的学生进步社团“福建勉之学社”,与“福建青年社”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在当时福州极具影响力。

6月国民革命军北伐战争酝酿之时,陈炳、苏建维、徐星者等人把“福建勉之学社”改名为“福建涤社”——“要涤荡北洋军阀反动势力,涤荡一切罪恶的旧制度!”“研究社会科学,努力青年运动,促进国民革命”。福建涤社出版《涤之》周刊,“号召青年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踊跃参加国民革命”。

也就在这一年,由陈炳介绍,黄孝敏加入了福建涤社。至此,黄孝敏从一个寻求真理、改造社会、激进奋发的热血青年成为一个接受新思想、接触马克思主义、接近共产党的学运骨干,从一个学运参与者成长为一个学运领导者,更多地接触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主张了。

自1925年4月1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福州支部成立以来,随着团组织的迅速发展和革命斗争的不断深入,团内优秀分子迫切要求参加中国共产党和在福州建立党的组织。

1926年4月,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共福州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直属中共中央领导。共青团福州地委根据团中央的指示,进行整顿改组,将方尔灏、林铮、陈聚奎等17名团员转为党员。后根据中央意见又吸收陈任民入党,并报中央批准正式成立中共福州地委。方尔灏任地委书记。

1926年6月,党中央派浙江宁波人蔡珊(陈哲生)来福州,改组福州地委,蔡珊任地委书记,方尔灏任党团宣传部长兼团福州地委书记,陈应中任党团组织部长。改组后的中共福州地委,领导福州各界民主革命斗争,登上了历史舞台,推动福州地区工农民主革命斗争运动不断向前发展。

此时,福州的民主革命,如火如荼,红色工会、联欢社、俱乐部、农民协会等各种工农运动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

1926年7月9日,在《国民革命军北伐宣言》号召下,国共两党合作吹响了北伐战争的冲锋号。由何应钦率领的国民革命军东路军分三路向福建挺进,直系军阀在福建的统治岌岌可危。

1926年秋冬,为了配合北伐军入闽,党中央先后派王荷波、陈昭礼回到福州。他们协助整顿福州地委,发动组织工农,积极开展统战工作,同时和福州地委同志商讨成立中共福建省委问题。

王荷波回到阔别了25年的福州,当年一个19岁的毛头小伙儿,如今已成为成熟的职业革命者。10月的一个夜晚,决定在中共福州地委驻地北门剑池后私立义务小学——党的交通站秘密召开福州党团员大会。返校不久的黄孝敏也参加了这次会议,对王荷波这位中国工运先驱印象颇深。

会议由方尔灏主持,王荷波作形势和任务报告,他要求全体党团员统一认识、统一指挥、统一行动,在国民党各种组织中、在各条战线上起领导核心的作用;要求党团员广泛宣传发动群众,建立群众组织,支援北伐战争。他说:我们要发展工会组织,同国民党右派所把持的黄色工会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还要派人把福州东、西、南、北门外四乡的农民组织起来,建立农民协会,形成围合之势。

在王荷波、陈昭礼的领导下,地委坚持原则,开展党团活动,遴选共产党员陈应中、金毓芬、吴徽谦等同志组织“党团组织”。“党团组织”是共产党在国民党内的地下组织。同时,指导组建“省会策应军突击队”,遴选共产党员叶大犹、范意济、陈克明等同志加入,策应北伐军入闽。

按照中共福州地委的部署,黄孝敏深入到码头工人、人力车夫中去,组织工会,发动工人要求加薪、改善劳动条件,以工农群众运动的巨大声势,对周荫人军阀政府施加压力,迎接北伐军进军福建。

“兄弟们,这几年来,试问我们哪日不在水深火热里挣扎!军阀横行,盗匪猖獗,官吏剥削,恶棍敲诈,家家几无漏网之鱼,人人尽若惊弓之鸟,以致工不得工,农不得农,商不得商,学不得学,父子不相顾,兄弟妻子离散……父老叔伯兄弟姐妹们,解除我们痛苦的救星来了,准备着,快快地准备着欢迎啊!”

当陈炳看到黄孝敏手持一纸《为广东国民军入闽敬告群众书》在码头边向工人们激情洋溢地宣读,内心是何等的欣慰,他觉得时机到了!

一日傍晚,陈炳约黄孝敏来闽江边散步交谈。由头是商讨码头工会的组建事宜,实则进一步考验这位同乡的思想倾向和觉悟程度,有意做他的入党介绍人。

这一晚,陈炳放下顾虑,一五一十地把自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与中共福州地委领导人蔡珊、方尔灏一起发动工人运动、组织码头工会的真相告诉黄孝敏,还说:“今夜找你来,就是要进一步深入了解你的具体想法,是不是真心想参加共产党?”黄孝敏眼睛顿时一亮,这是他内心向往已久的愿望啊!

自从黄孝敏加入了共青团,就梦想着有朝一日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陈炳与蔡珊、方尔灏等人,乃至王荷波,虽然他们的身份均未有公开,但对于黄孝敏而言,早已是心照不宣的“秘密”。从钦佩他们身上的学识胆略、组织能力,到看到他们身后的组织更教人感到强大无比,这个组织,看似隐蔽,却又无所不在;这个组织,人数不多,却融入在工农大众之中。他是多么渴望成为组织中的一员啊!

当黄孝敏兴奋地给出肯定的回答时,陈炳就进一步表示来意:“既然你决心已定,要想加入中国共产党,我可以做你的入党介绍人,把你介绍给中共福州地委。等你加入党组织后,我们之间就是同志了!”

此时,俩人双手紧握,互视对方,无声胜有声,任凭江风习习,不断吹撩长衫下摆。尽管时至寒冬,但他俩浑然不觉寒冷,因为他们内心都燃烧着一团火;望着奔流东逝的闽江之水,各自的内心都难以平静,许久许久都舍不得分手……

1926年底,黄孝敏经陈炳介绍,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如果说中国共产党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那么,黄孝敏入党,则是他人生道路上的重大转折。从此,他开启了新的革命人生。

猜你喜欢

福州福建学生
中国这十年·福建封
那个梦
我认识的几位福州女
福建老年大学之歌
以爱之名 和谐至美——福州十中简介之三
逐梦福州 只为“她”
赶不走的学生
寻味福州
学生写话
福建医改新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