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口服联合桂枝汤加减泡洗治疗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的临床观察※
2020-03-06王家艳许玉皎林晓伟
王家艳,许玉皎,林晓伟,陈 琪
(海南省中医院,海南 海口570206)
中风是目前严重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合并症多、治愈率低等特点。存活者中大部分遗留功能障碍,所以如何让患者在生命体征稳定后尽快、最大程度地恢复受损的神经功能是广大医疗、科研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泡洗是中医药治疗中风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主要探讨补阳还五汤口服联合桂枝汤加减泡洗法早期干预中风患者对降低致残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等的作用。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海南省中医院脑病科住院患者。符合条件纳入病例总数62例,共完成61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30例,观察组31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44~78岁,平均(62.6±8.7)岁;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平均(6.36±2.46)分;病程最短6 h,最长1周,平均(2.3±1.8)d。观察组男17例,女14例;年龄46~77岁,平均(62.4±9.1)岁;NIHSS评分平均(6.25±2.33)分;病程最短6 h,最长1周,平均(2.1±1.6)d。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及治疗前NIHSS评分等基本均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1]。中医诊断及分型标准参照《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2],核心症状为突发半身不遂、口眼斜。气虚血瘀证诊断:具备核心症状,伴有气短乏力,自汗出,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或有齿痕,脉沉细。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经头颅CT或MR证实符合脑梗死诊断;首发症状有偏瘫症状;年龄35~80岁;发病7 d以内;NIHSS评分4~24分。
1.4 排除标准 合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首发症状无肢体功能障碍;有中风病史,且本次发病前修订Rankin量表(m RS)≥2分;合并有肝、肾、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严重疾病及骨关节病、精神病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局部皮肤破损,不能耐受泡洗者;正在参加其他药物临床试验者。
1.5 剔除脱落标准 纳入后发现不符合纳入标准者予以剔除;观察期间自行退出者应视为脱落;观察期间出现不良事件不宜继续观察者视为脱落。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采取基础治疗联合补阳还五汤口服。基础治疗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1],予控制血压血糖、抗血小板、稳定斑块、改善循环、控制并发症等治疗。补阳还五汤组成:黄芪40 g,当归尾10 g,赤芍10 g,地龙5 g,川芎5 g,红花5 g,桃仁5 g。每剂煎煮约400 m L,分两次早晚分服,疗程14 d。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泡洗。泡洗方组方:桂枝30 g,白芍30 g,炙甘草15 g,细辛10 g,当归30 g,川芎20 g,乳香30 g,没药30 g。泡洗方法:上方由试验专用煎药机统一代煎,每剂煎取约500 m L,温水稀释至恒温桶刻度线,温度为38~40℃,泡洗患侧上下肢20 min,剩余药液沐足20 min。疗程14 d。所有试验用中药饮片均购自海南国瑞堂中药制药有限公司。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量表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for Windows 19.0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正态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双侧检验,检验水平α设为0.05。
3.3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NIHSS评分降低更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型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分,x±s)
4 讨论
缺血性中风指各种原因导致的脑血液供应障碍,可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并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西医救治技术不断进步,时间窗内开通循环可能性越来越高,在有效的西医治疗手段下,中风患者的存活率不断提高,但高致残率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早期进行有效的康复干预,能减轻患者功能障碍[3]。
中医治疗中风有多种疗法及独特优势,可明显降低中风病死率、致残率、复发率,提高患者生存及生活质量,最大限度地让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采用中药熏、泡、洗等外治方式是中医药治疗中风的重要手段,一方面温热可疏松腠理、温经止痛、疏通经脉,同时中药可发挥调节脏腑阴阳、通经活络、柔筋止痛等作用[4]。本研究结果也证实泡洗法早期应用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气虚血瘀证是中风常见证候组合,补阳还五汤为清·王清任治疗中风气虚血瘀证名方,临床应用广泛[5]。经脉不通是中风发病时就存在的病理变化,气血流通不畅、津液不能输布,久之形成有形之邪留滞,造成偏瘫难以恢复,甚至留邪之处肢体肿胀、疼痛等,再加筋脉肌肉失养,可出现肢体痿软、关节挛缩。在“有形之邪”留滞之前,应用泡洗法可使药物作用于肢体经络,使气血通畅,起到减轻症状、减少并发症的作用,为后期进一步康复奠定基础。桂枝汤源自《伤寒杂病论》,具有通阳敛阴、和营调卫之功,不但能用于外感疾病,通过化裁在内、外、妇、儿等多科疾病中都有广泛应用,凡营卫所涉、气血所通之处,桂枝汤皆能发挥作用[6]。结合外用药物作用特点及中风基本病机,泡洗方以经典方桂枝汤为基础,通阴阳、调气血,加入细辛、当归、川芎、乳香、没药等行气血、补虚涩、散凝滞。研究证实,桂枝汤中含有的桂皮醛、桂皮酸、香豆素、原儿茶酸、芍药苷、甘草酸等具有抗炎、镇痛等作用[7]。故立足中风气虚血瘀证病机特点,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补阳还五汤内服联合桂枝汤加减泡洗具有协同作用,可提高疗效。
本研究提示中药泡洗等中医疗法的早期干预,可改善中风患者神经缺损,但作用机制尚未明确,以后还需在作用机制方面进行深层次的研究。中医治疗中风方法及靶点多样,各有优势,将各种有效手段有机结合,适时应用,将带来更大的优势[8],希望随着临床研究方法的改进,能形成更科学系统的中医综合治疗方案。
《中国民间疗法》诚聘青年编委
本刊已组建一支专业齐全、结构合理的青年编委队伍,现诚邀在中医药基础、临床、特色诊疗及中药、民族药等各相关专业领域内有一定学术思想和研究成果的青年专家、学者参与。详情请登录《中国民间疗法》杂志官网(www.zgmjlf.cbpt.cnki.net)查 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