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区带前列腺钙化对Ⅲ型前列腺炎疗效的影响

2020-03-06樊晓明李诗国兰金耀

浙江医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前列腺炎前列腺抗生素

樊晓明 李诗国 兰金耀

Ⅲ型前列腺炎是慢性前列腺炎中最常见的类型,因常伴有钙化灶,治疗难度较大。有研究认为前列腺钙化灶的分布对前列腺疾病的治疗有一定的影响[1]。因此,本研究探讨了不同区带前列腺钙化对Ⅲ型前列腺炎疗效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取本院2015年6月至2018年9月门诊或住院确诊为Ⅲ型前列腺炎的11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参照《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2014版)》[2]、国际前列腺炎协作网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协作研究网共同推荐的标准:临床表现为长期、反复的骨盆区域(阴茎、尿道、会阴、肛周部、耻骨部或腰骶部)疼痛或不适,持续时间>3个月,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排尿症状(尿频、尿急、尿痛、夜尿增多)和性功能障碍,前列腺按摩后尿液(VB3)细菌培养结果阴性;(2)年龄30~70岁;(3)所有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患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2)合并恶性肿瘤、酮症酸中毒等疾病;(3)酗酒或滥用药物;(4)对本次研究药物过敏;(5)长期服用类固醇激素。对所有患者进行经直肠前列腺彩色多普勒检查,显示无前列腺钙化43例(无钙化组),有前列腺钙化76例(钙化组组);根据前列腺钙化所在解剖学区带不同,钙化组又分为外周组(外周带)38例和中央组(中央带或移行带)38例。无钙化组患者年龄 30~65(39.98±9.37)岁,病程 8~22(14.78±5.56)个月;外周组患者年龄 30~64(40.23±9.56)岁,病程 12~41(22.86±7.78)个月;中央组患者年龄 30~65(40.58±9.98)岁,病程 13~42(23.99±8.48)个月。3 组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无钙化组短于外周组和中央组(均P<0.05),外周组与中央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患者确诊为Ⅲ型前列腺炎后,予停用既往抗感染药及其他相关制剂,嘱忌食辛辣、烟酒及刺激性食物,避免受凉,避免久坐及憋尿,加强体育锻炼,规律性生活,睡前温水坐浴10~15min。同时予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0.2mg/片,国药准字H20050392,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1片口服,1次/d,共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3组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临床疗效及主要症状改善时间。

1.3.1 疾病严重程度 治疗前后,采用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表(NIH-CPSI)对疾病严重程度进行评价。该量表包括9个问题,其中第1~4个问题为疼痛和不适症状,第5~6个问题为排尿症状,第7~9个问题为生活质量。由患者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填写,最终由医生统计。评分越高,疾病越严重。

1.3.2 临床疗效 治疗4周后,采用NIH-CPSI评分对临床床疗效进行评价[3]。治愈:症状程度评分较治疗前减少≥90%;显效:症状程度评分较治疗前减少≥60%~<90%;有效:症状程度评分较治疗前减少≥30%~<60%;无效:症状程度评分较治疗前减少<30%。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00%。

1.3.3 主要症状改善时间 治疗前后,由患者自我评价排尿症状(尿频、尿急、尿痛和夜尿增多)、骨盆疼痛(阴茎、尿道、会阴、肛周部、耻骨部或腰骶部)等主要症状改善情况;患者第1次自觉症状较前好转或消失的时间为症状改善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患者NIH-CPSI评分比较 治疗前,3组患者NIH-CPSI总分、疼痛和不适症状评分、排尿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3组患者NIH-CPSI总分、疼痛和不适症状评分、排尿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下降(均P<0.05);无钙化组较中央组、外周组下降更明显(均P<0.05),外周组较中央组下降更明显(P<0.05),见表 1。

2.2 3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无钙化组、外周组、中央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35%、73.68%、44.7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钙化组明显高于外周组、中央组(均 P<0.05),外周组高于中央组(P<0.05),见表2。

表2 3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3 3组患者主要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3组患者排尿症状、骨盆疼痛症状改善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钙化组排尿症状、骨盆疼痛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外周组、中央组(均P<0.05),外周组排尿症状改善时间短于中央组(P<0.05),外周组与中央组骨盆疼痛症状改善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3组患者主要症状改善时间比较(d)

3 讨论

Ⅲ型前列腺炎是指由多种复杂原因引起的、以尿道刺激症状和慢性盆腔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前列腺疾病[4]。由于病因不明,治疗较为困难。目前以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促进相关功能恢复为主要治疗目的[5]。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为肾上腺能α1受体拮抗剂,对尿道、膀胱颈部和前列腺平滑肌具有阻断作用,可松弛平滑肌降低尿道压迫性,促进膀胱排空,减少并缓解因尿液反流而造成的下尿路刺激症状[6];此外,坦索罗辛还可作用于盆底的交感神经,可有效解除痉挛,缓解肌肉疼痛[7]。因此,本研究采用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由于患者前列腺按摩后尿液(VB3)细菌培养结果阴性,未予抗生素治疗。

由于前列腺表面有一层致密坚硬的纤维组织和平滑肌包膜,加之炎性刺激使局部组织病理性变硬、增厚,药物难以渗透到腺体内影响治疗,而前列腺钙化使其治疗更加困难。前列腺钙化指原发于前列腺管和腺泡内的钙化,Ⅲ型前列腺炎因前列腺腺泡扩大、导管狭窄、尿道前列腺段发生改变,使尿流动力学发生变化,尿液反流至前列腺内,一些晶体物质沉积在正常腺体组织内而形成钙化。本研究结果发现,Ⅲ型前列腺炎有钙化的中央组及外周组病程长于无钙化组,治疗前3组患者NIHCPS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长期的慢性前列腺炎可能导致Ⅲ型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钙化现象的形成。经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4周后,无钙化组总有效率高于有前列腺钙化的中央组和外周组,说明前列腺钙化可影响Ⅲ型前列腺炎的治疗,使治疗效果变差。而外周组有效率高于中央组,说明不同区带的前列腺钙化也有疗效差异。从NIH-CPSI各项评分及主要症状改善时间来看,无钙化灶较有钙化灶者更易改善症状。而外周组改善程度及治疗疗程均优于无钙化组,说明中央组的治疗较外周组更为困难。

有学者认为,Ⅲ型前列腺炎中由于各方面原因(如患者前列腺按摩后尿液细菌培养前服用抗生素、各医师前列腺按摩技巧差异等)可能导致培养假阴性,出现误诊、误治[8]。也有学者根据炎症反应标志物阳性、钙化灶存在、抗生素治疗获益,认为可能存在不被普通检查方法检测出来的尿路病原体(如纳米细菌等)感染,建议予抗生素治疗[9]。但因为没有明确的病原学证据,经验性抗生素治疗效果存在不确定性,与目前提倡的原则(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相违背[10]。因此,对于前列腺按摩后尿液细菌培养结果阴性的无前列腺钙化及钙化在外周带的Ⅲ型前列腺炎患者,笔者建议不予抗生素治疗;对于前列腺钙化在外周带者,可适当延长病程或加用非甾体抗炎药。对于前列腺按摩后尿液细菌培养结果阴性的前列腺钙化在中央带、移行带者是否需要抗生素治疗,笔者认为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综上所述,长期的慢性前列腺炎可导致前列腺钙化,前列腺钙化可使Ⅲ型前列腺炎的治疗效果变差,且以中央带或移行带钙化更为明显。临床上可根据Ⅲ型前列腺炎伴前列腺钙化区带的不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由于影响前列腺炎治疗效果的因素很多,包括病程、年龄、抗生素应用情况、前列腺钙化和钙化部位等,因此有必要进行大样本、多中心的对照研究,为制定规范的前列腺炎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前列腺炎前列腺抗生素
抗生素联合,搭配使用有讲究
皮肤受伤后不一定要用抗生素
治疗前列腺增生的药和治疗秃发的药竟是一种药
前列腺炎和早泄有关系吗
前列腺良恶性肿瘤应用DCE-MRI鉴别诊断的作用分析
抗生素的故事
如何预防和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辨识真假慢性前列腺炎
老先生要关注前列腺问题
喝一次大酒,重伤一次前列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