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六大科技人物
2020-03-05
高星:为人类补全自己的历史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高星说,自己其实是“误入了这一行”。
当年,他的职業理想是当作家和记者,但高考后被录入了北京大学历史系,专业还是颇为冷门的“考古”。
虽然没实现文学梦,但高星在考古专业,依然是成绩优异的学生。他专注于破译旧石器时代的“无字史”,想知道在漫长的演化史中,人类究竟如何生活。
本科毕业后,他进入中科院,为了学到最先进的考古理念,高星又赴美国做访问学者,后用6年时间拿下人类学博士学位。
在考古领域耕耘30余年,其团队早已成果累累。他们研究北京人、许昌人、青藏高原上的古人类……2019年,高星团队解开了“人类何时登上青藏高原”这一谜题。该课题组自2011年以来8次登上青藏高原,找到了具有原生地层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并分析出这一时间大约是4万年前到3万年前。
对考古学者来说,外出考察,不是游山玩水,而是跋山涉水。有时所到之处,人迹罕至。替那些不可能再说话的古人类说话,为人类补全自己的历史,为旧石器研究培养更多的新生力量,这是高星的梦想。
刘琬璐:凭实力成浙大最年轻研究员
27岁,成为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最年轻研究员。刘琬璐应该就是传说中“别人家的孩子”。她2013年从浙江大学毕业,6年后归来,变身为导师,带起了比自己小三四岁的博士生,并且有了自己的实验室,组建了自己的团队。
在美国读博期间,她在《科学》《细胞》等高水平期刊上发表了20余篇论文,论文被引用量达500余次。
刘琬璐研究表观遗传学,科研是让她“止不住想念到失眠的对象”。而与生物学结缘,也和刘琬璐的人生经历有关——2008年,她即将高考,家乡四川遭遇大地震。地震改变了很多人的人生轨迹——“当年我的很多同学都选择了学医或是学建筑”。
其实,刘琬璐能一回校就成为博导,也与很多学校进行的教师聘用制度改革有关。国内高校与国际接轨,采用预聘-长聘制。年轻人有了更多空间,能更早地独当一面,但也肩负起了更大的责任。
王元卓:是科学家奶爸也是灵魂画手
很多人都以为,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元卓是研究天体物理的。2019年春节,他因为手绘《流浪地球》科普图走红。几张浅显易懂的科普画,被《流浪地球》导演郭帆亲自“翻牌”点赞。
但画图的初衷很简单——和普通家长一样,王元卓想让大女儿写一篇《流浪地球》的观后感,但女儿说电影没太看懂。于是王元卓亲自动手,给女儿画图讲解,还出了4道“课后思考题”。对王元卓来讲,手绘是一种习惯性的表达方式。他曾用100多页的手绘,记录全家人的美好生活。
这是一个科学家的理性,也是一个父亲的感性。王元卓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在忙碌的科研工作之余,陪伴孩子。
而一个父亲的手绘图能够迅速走红,也是因为公众对优质的科普内容有着强烈的需求。
吴伟仁:和“天”打交道的平常人
2019年11月,英国皇家航空学会将2019年度全球唯一的团队金奖颁给了嫦娥四号任务团队。
代表团队领奖的,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
嫦娥四号创造了许多个第一次:第一次获得月球背面着陆区附近真实地形地貌立体影像、第一次用探月雷达获得了月球背面月表下300米左右的地质剖面图、第一次获得月球背面真实的温度数据……
带领团队创造出这么多第一次的吴伟仁,出生于四川省平昌县的一个小村庄。还未恢复高考时,读完高中的吴伟仁成了村里的生产队长,带着村民修猪圈、制农药、做土肥料。恢复高考后,他被推荐上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后他走上了科研路,成为和“天”打交道的人。
当上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后,吴伟仁提出并实施了嫦娥二号“一探三”技术方案,成功将嫦娥三号送上月球,解决了嫦娥四号中继星通信的最佳空间点问题……
卢宇彤:筑“银河”、造“天河”的女主席
2019年国际超级计算大会首迎女主席——中国人卢宇彤。她是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主任,留着长发,给人的感觉是——温柔。
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卢宇彤是名女程序员。这名程序员在业内,也是位不折不扣的“大神”。
她经历了从五代“银河”系统到两代“天河”系统的研发过程,是中国超算事业的参与者。高一时,卢宇彤就参观过“银河一号”,后来她考上了国防科技大学。再后来,她跟随导师,进行“银河二号”相关系统的软件测试与验证工作,并和超算结下缘分。
她将荣誉看得很淡。“天河二号”是世界超算史上第一台连续6次夺冠的超级计算机。但每次从领奖台上走下,卢宇彤都说:有些感慨,但没多激动。
谢军:用百米冲刺速度跑北斗马拉松
2019年12月16日15时22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双星”的方式成功发射第五十二、五十三颗北斗导航卫星。
至此,北斗三号全球系统核心星座部署完成,为最终实现全球组网奠定了坚实基础。
背后的功臣之一,是北斗三号导航卫星首席总设计师谢军。
谢军61岁了,但奔跑的脚步从未停下,他已和北斗相伴了15年。谢军说,这15年的北斗岁月,是在用百米冲刺的速度跑马拉松。
上世纪80年代,谢军从国防科技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航天系统工作。
2004年,他成为北斗二号导航卫星总设计师。谢军有过好几次的“当机立断”。在一个个难关面前,谢军做出了一个个重要决定,确保发射任务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