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翰之美
2020-03-05
尺翰之美——中国传统家书展》是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的常设展览。荟萃历代家书精品,按家书写作年代为序,以通信人为展览单元,共展示家书实物200组(件)1000封,相关老照片500帧,分为古代家书文化纵览、明清家书、民国家书、五十年代家书、六七十年代家书、改革开放以来家书、两岸家书、海外飞鸿、留住家书9个单元。展品均为海内外人士无偿捐赠,虽以平民家书为主,但也不乏难得一见的名人手迹,其中人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陈独秀、梁启超致胡适等信札。此外,黄兴、蔡锷、沈钧儒等人的家书,也为观众提供了走入民国的机会。
展览中的家书绝大多数是写在纸上的,也有写在丝绸上、做成折扇的;信纸大小不一,既有各类精美的笺纸,也有宣纸长卷;既有普通的标准信纸,也有随手撕下的便签,还有信纸和信封为同一张纸的航空邮简。展览中尺幅最大的家書是用一整张宣纸写成的,有8平方尺,而最长的家书长达2.5米,5000余字,是19世纪末从台湾写来的。
这封丝绸家书是用毛笔小楷写在一块白色丝绸上的,多达3500字,历经60余年岁月磨洗,文字依然清晰可辨。写信人符梅轩(1910~1956),江苏宜兴丁蜀镇双桥村人,没上过正规学校,靠自学成才。生前坚持每天写日记,从不中断。少年时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孝女。为了能治好母亲多年的病,竟 “割肉救母”。收信人符镇宝为其兄长,即阿甲(1907~1994),当代著名戏曲理论家、导演、编剧。原名符律衡,自幼多才多艺,人称“十龄童”。1938年春到延安,主演京剧《打渔杀家》《逼上梁山》等,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京剧院总导演、副院长。1964年主编导现代京剧《红灯记》,公演后获得巨大成功。
符梅轩写此信时全家正在上海生活,哥哥阿甲在延安。信中向哥哥倾诉了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百姓逃难的悲惨景象,沦陷期间上海难民遍地、物价高涨的现实,以及家里生活的艰难。符梅轩于1956年去世后,这封家书由其子陈天仁先生珍藏。2009年7月,已定居海外的陈天仁先生将此封珍贵家书寄回了祖国,参加此展。
(综合《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