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高新区:加快“融湾”步伐,打造高质量发展引擎
2020-03-05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断深入,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宏大背景之下,河源的机遇何在?全域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借势千载难逢的湾区发展动能,走出“两个河源”相得益彰的发展新路,实现全面提效破局,是河源给出的答案。
全域全面“融湾” 助力“两个河源”建设和全面提效破局
日前,河源出台《河源市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拓展区3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确定任务单,划定路线图,规定时间表,主动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创新体系。《行动计划》的出台意味着河源全域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进程进一步加快。
作为国家级高新区,河源高新区是河源经济发展的“心脏”,肩负着市委、市政府交付的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头号工程”的使命,因此,在全域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这一发展机遇前,河源高新区必须以国际视野、湾区理念、改革思维引领工作,先行先试,当好引领全市的示范区、排头兵。
当前,河源高新区“融湾”行动正如火如荼开展——产业“融湾”、创新“融湾”、政策“融湾”、环境“融湾”,深入开展“二次创业”,全力以赴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延伸的牵引区及引领河源发展的产业新城、科技新城。
2019年,深圳南山河源高新区共建产业园在河源奠基仪式
以“产业融湾”为抓手 形成“深圳总部+河源基地”合作共建模式
2019年上半年,河源高新区出台《关于开展二次创业 建设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延伸的牵引区和引领河源发展的产业新城、科技新城》的意见和行动方案,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产城融合、营商环境打造等方面着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引擎。2019年4月29日,深圳南山河源高新区共建产业园(以下简称产业园)在河源奠基,奠基仪式上还举行了项目入驻签约活动,深圳市微浦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创美佳科技有限公司作为首批项目签约入驻产业园。产业园按照“总部、研发在南山+生产基地在河源”的模式,共同投入开发建设、产生利益两地分享,引进符合高新区产业发展规划的高端产业项目。产业园一期项目建成全面投产后,预计将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亿元,产值将达30亿元。深圳南山河源高新区共建产业园的开建是市场规律使然,也是河源高新区参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分工的重要平台。
近年来,随着华为、中兴、富士康等大型企业不断对周边城市形成溢出效应,带动了一批中小型电子信息企业向外扩张,而河源高新区经过多年的发展,相关产业已蕴含了深厚的深圳基因,园区80%企业来自深圳,“深圳总部+河源基地”的产业共建模式雏形已具。因此,在“融湾”行动中,河源高新区以“产业融湾”为抓手,创新招商方式,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现代产业体系,推进形成与粤港澳大湾区同一生产水平、不同价值链、功能互补的分工格局。
截至2019年9月,河源高新区招商签约项目22个,合同投资额96亿元,已引进今麦郎、溢旭电子、东方硅源、碧海科技、广业电子等多个工业项目,其中不乏一些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的“高精尖”项目,这无疑将为河源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提效破局注入新动力。
河源高新区中央活力区设计图
全面对接湾区导入要素 推动园区创新驱动发展
园区发展的动力要靠创新,而市场和创新要素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设施”。河源高新区以深河共建协同创新平台,不断聚集科技、金融、人才、信息要素。深河金地创谷国家级孵化器开园运营,创智产业园全面竣工,天和新材料、广工大协同创新研究院、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研究院、深圳大学研究院、河源市省科院研究院等一批研发机构签约入驻,“中国河源国际手机创新创业大赛”“中国(河源)手机创新周活动暨第七届中国手机设计大赛”等大型垂直产业大赛进一步亮出了了河源高新园区手机产业“名片”。2019年,河源高新区内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全市高新企业数量的三分之一,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实现倍增目标,产值5亿元以上企业实现研发机构全覆盖。
“真金白银”助力 打造与大湾区一致的营商环境
除了产业“融湾”外,政策“融湾”、交通“融湾”、服务“融湾”、城市环境“融湾”也是河源高新区“融湾”行动的着力点。如何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河源高新区在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机遇以及支持深圳建设社会主义示范区先行区的宏大背景下思考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河源高新区不断出台“真金白银”含量的优惠政策,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持续优化政务服务,以更严的要求、更高的水平,竭力打造与粤港澳大湾区一致的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让企业安心发展,也受到诸多行业龙头企业的青睐,激发园区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
政策优惠方面,河源高新区全面落实省市“实体经济十条”“外资十条”“金融十条”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在区一级层面也出台了招商引资、促进人才发展、加快创新驱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等系列惠及企业和人才的政策,以全方位服务政策体系支持企业发展,吸引更多优质企业来高新区设立区域总部、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
行政审批方面,以河源高新区行政审批局的成立为标志,企业办事不再需要来回跑。河源高新区从企业全生命周期出发,聚焦影响企业经营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在全市率先开展“一枚公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证照分离”等改革试点,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前台统一窗口出件”的服务模式,整体审批时间缩短40%以上,平均办理时间缩短至3.5个工作日;通过第一批和第二批市级经济和社会管理权限下放,现有高新区政务服务事项达257项,市直24个部门243项行政事项延伸到高新区代办。
政务服务方面,河源高新区始终做好知企、暖企,做企业的贴心人。园区主要领导挂钩服务项目,每个项目都有专人对接,不定期主动上门,深入了解企业发展诉求、解决企业发展难题。
河源高新区大数据智能产业园设计图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随着营商环境的日益优化,社会各界越来越看好河源高新区市场价值和发展前景,这为河源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为河源、为河源高新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发展平台、发展环境和发展动能。2020年赣深高铁通车,河源将首通高铁,陆续将开通的还有广河高铁、双龙高铁。届时,河源将进一步拉近与粤港澳大湾区的距离,搭上湾区高铁,迈上发展快车道。河源高新区将按照市委的部署要求,先人一步、快人一拍,抓住这个重大机遇,抓住这个最大的“纲”,对准“湾区所需、湾区所向”,以“园区所优、园区所有、园区所能”服务和融入湾区建设,争取早日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中“上车找到座位”“上阵找到用武之地”“上前找到更广发展空间”,加快“融湾”步伐,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全力推进大湾区建设过程中实现园区发展全面提效破局,努力成为河源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