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土隧道施工过程中的沉降变形控制

2020-03-05李智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0年6期
关键词:杜绝钢架岩体

李智

(中铁十七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西安710115)

1 工程概况

MHTJ-4 标银山2 号隧道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县王家乡,全长1608.3m,进口里程为DK263+741.58,出口里程DK265+439.88,最大埋深96.5m。DK265+100 段下穿206 省道,埋深43m。DK263+741.58~DK263+756 段采用明挖法,DK263+756~DK265+796 段采用双侧壁导坑法,DK265+796~DK264+080 采用三台阶大拱脚临时仰拱法,DK265+080~DK265+021 采用三台阶法,DK265+021~DK265+165 采用CD 法,DK265+165~DK265+439.88 采用三台阶临时仰拱法,共计1053m 约占整个隧道的65%,大大增加了隧道的施工难度。

银山2 号隧道出口DK265+439.88~DK265+269 段围岩,采用三台阶法开挖。格栅钢架为H230,间距为0.6m,初期支护厚度为27cm,喷射混凝土标号C25,二次衬砌采用钢筋混凝土厚度为0.5m 标号为C40。

2 施工过程中的问题

银山2 号隧道出口DK265+439.88~DK265+269 段为黄土围岩,黄土围岩一般岩质软弱、承载能力低,节理裂隙发育、结构破碎,主要表现为岩体破碎松散、黏结力差;强度低、遇水易软化;结构面软弱、易滑塌。

隧道开挖时,初期的开挖变形较大,变形的速度较快,尤其是拱顶下沉速度较快,围岩稳定的时间较长,各个岩层的界面之间含水较小,界面上下土之间的含水量也较小,土质松散,自稳能力差,洞体开挖后,由于山体应力重新分布调整,洞内产生裂缝,进洞初期,沉降大,成环后沉降减小,但成环处与未成环处初支易出现环向裂缝。

3 施工过程中沉降变形控制

为了加强对施工过程中沉降变形控制,明确各施工工序变形控制的要点,可把施工过程中沉降变形控制分为施工前控制、施工过程中控制和施工后控制3 个阶段。

3.1 施工前控制

施工前控制是施工前准备工作及材料的控制。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1)对银山2 号隧道所需的原材料进行控制,这是控制的基础。首先要求人员配备、组织管理、检测方法以及手段等各个环节加强管理,明确所需材料的质量要求和技术标准,尤其是控制沉降变形的锁脚锚管,超前小导管,以及加工格栅钢架的钢筋,连接钢板等的控制。对于这些关键材料,要有相应的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复验报告等,凡是没有产品合格证明及检验不合格的材料不得进场,同时加强材料的使用认证,防止错用或使用不合格的材料。

2)做好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工序施做之前,须识图、审图,搞清每个工序的施做要点,控制要点等,从而有利于在施工过程中控制,做到施工每个环节心里有数,从理论上完成施工过程中的沉降控制。

3.2 施工过程中控制

过程中控制是施工过程中控制每个施工环节,确保每个环节按设计要求施工。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1)隧道开挖,应严格落实人工配合机械开挖的开挖方式,杜绝采用大型机械设备挖掘机等一次开挖到位。必须预留30cm 整修层采用人工开挖,杜绝和减少超挖,一旦出现超挖,尤其是拱脚处,严禁采用虚渣回填,必须先清理虚渣至原状土上,用喷射混凝土回填至设计位置,再安装钢筋网片、高强度工程塑料垫块及钢架安装。如果回填虚渣钢架拱脚不密实,致使沉降变形过大[1]。再者超挖如若混凝土未及时喷射密实(空洞),岩体下沉,不仅沉降变形会加大,而且存在安全隐患,空洞上方的岩体,应力重新分布,可能突发性地下沉,也可能缓慢下沉,这2 种情况都会发生不可估量的后果,前者可能更为严重,必须采用注浆管,分批,分阶段在空洞处按比例注入水泥浆至饱满。因此,在开挖这道工序上应严格控制,禁止和杜绝超挖,同时必须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开挖,预留30cm 整修层采用人工开挖,严格落实。

2)支护是控制隧道围岩变形,防止隧道坍塌的主要手段,也是控制拱顶下沉的核心方式。支护可分为超前支护、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支护。常用的超前支护有:超前小导管、超前密排小导管、超前长导管和准89mm 管棚等[2]。

超前小导管、超前密排小导管以及超前长导管在黄土围岩较差时,使用最普遍,必须按要求角度进行施工,以达到加固围岩的作用;为保证与钢架共同作用减少沉降。杜绝超前导管的角度搭设过大或过小,过大时在开挖后续岩体时,超前导管会将岩体分层切断,致使超挖严重,浪费混凝土不经济,加大格栅钢架的承担的荷载,而且可能喷射混凝土不饱满,形成空洞,存在安全隐患,同时加大隧道的下沉。角度过小,直接影响后续施工,不能在设计位置上安装钢架,钢架只能下移,致使隧道净空减小,影响施工质量。钢架安装时,锁脚锚管的安装对钢架具有悬挑、限位、承托作用,对拱顶下沉具有很明显作用。必须按设计角度施工,并用“L”形筋牢靠的焊接与钢架上才能发挥其锁死钢架,减少沉降。

另外,拱脚处施工应严格控制,必须采用人工清理至设计高程,杜绝超挖回填虚渣,并在拱脚处用高强度工程塑料垫块垫实,使格栅钢架坐落于原状土体上,减少隧道下沉,及时喷射混凝土使格栅钢架与混凝土共同作用,使支护形成“拱桥效应”,提高隧道的自身稳定性,控制隧道下沉。同时,及时封闭成环,形成“自稳平衡圈”控制下沉。并及时施工仰拱,二衬,形成整体稳定。

总言之,在施工过程中控制沉降,控制施工的每个环节,达到最终的沉降控制,具有明显的作用。

3.3 施工后控制

施工后控制即施工过程所形成的结构物进行监控控制(跟踪控制),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1)及时利用蒸汽养护或雾喷养护的方式进行初支混凝土养护,使其尽快和格栅钢架形成刚性支撑,减少隧道沉降;(2)杜绝和减少岩体及山体的扰动,尽快使山体的应力重新分布,形成自稳体系,减少隧道的下沉;(3)及时施工截水天沟及有利于排水的各种水沟,减少黄土围岩与水接触失稳的可能,减小隧道沉降。

4 结语

虽然黄土隧道的围岩差,沉降变形大,加强对施工过程中沉降变形控制,明确各施工工序变形控制的要点,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地控制好每个施工环节,及时掌握隧道沉降变化,及时封闭成环,形成“自稳平衡圈”控制下沉,保证安全,保质保量的施工。

猜你喜欢

杜绝钢架岩体
中国钢架雪车队备战北京冬奥会
杜绝身份歧视 请善待农民工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钢架雪车项目文化交流研究
上跨公路钢架拱桥的拆除方案选择
基于销轴连接的承力钢架强度校核
基于销轴连接的承力钢架强度校核
强化食品安全管理 杜绝非法添加
杜绝初春老化肌
采动岩体渗流力学研究进展
基于断裂构造遥感影像特征对比分析的花山岩体与姑婆山岩体成因关联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