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市平川地区生态空间结构布局研究
2020-03-05符岐
符岐
(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太原030001)
1 现状与特征
目前,朔州市的生态环境特征如下:
1)林木资源生态现状。朔州市林业推行“一矿一企绿化一山一沟”“挖一吨煤种一棵树”的绿化措施,大幅度提高林木绿化率。通过大规模地造林绿化和林木资源抚育管护,推动了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和植物园的建设,形成城区西山、山阴雁门关等一大批生态景区,带动了以生态健身、森林观光为主的生态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生态建设已初具规模。
2)河流水网生态现状。朔州市河流分属黄河、海河两大流域。黄河流域面积占总面积的27.8%,海河流域面积占总面积的72.2%。
3)湿地公园生态现状。现状平川地区内有神头泉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恢河湿地公园、位于何家堡乡跃进村东南方向的怀仁湿地公园、山阴东大滩湿地公园4 处湿地公园。神头泉湿地公园为华北最大的天然湿地,素有“塞上江南”的美称。
2 现状研判及问题
对上述特征进行分析,发现朔州生态环境存在如下问题:
1)林业现状研判。近年来,虽然平川地区通过大规模造林绿化,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但境内受自然气候影响和长期的资源开发,森林生态系统整体功能仍然处于较脆弱状态。
2)水资源现状研判。河道长期干涸,沿河生态环境逐步恶化,河道泥沙淤积及河势摆动问题日益明显。同时平川地区湿地公园数量较少,影响范围小。现仅有的神头湿地和恢河湿地,规模虽大,但均位于朔城区境内,对平川地区影响力度有限,仍不满足新区发展的需要。
3)盐碱地现状研判。平川地区由于煤炭整合前的不合理开采,草场过度放牧、造成土地盐碱化程度加剧。近年来,随着生态建设和农牧业循环化发展,盐碱地盐碱化程度虽得到极大的控制,但改善盐碱地和生态恢复仍然任重道远。
3 发展目标
通过以河流水网生态修复、矿区和雁门生态恢复、平川绿核及慢行绿道系统建构三大生态主题建设,建立起以森林为带、绿地湿地为片,绿核为点、水网、绿道为线的绿色生态系统。实现大地增绿、林业增效、环境增色、农民增收的目标,使绿色真正成为朔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色调。
4 生态规划
4.1 生态总体结构
三大生态主题即贯穿平川地区的三大绿化脉络,围绕“突显一个核、打造金三角、贯穿一串珠”的总体思路,将平川地区生态布局统一规划,慢行网络及河道为“串”,绿核及一区三县为“珠”,形成“一脉、五廊,三核、八园”的生态总体布局。(1)一脉——桑干河生态绿脉。桑干河作为平川地区乃至朔州市的主河道,不仅是景观主脉,也是生态主脉,是慢行系统及绿核依附的载体和准绳。(2)五廊——七里河、恢河、源子河、黄水河、浑河绿林廊道。(3)三核——薛家营生态绿核、神头生态绿核、朔南生态绿核。(4)八园——朔城区西山森林公园、山阴县西山森林公园、怀仁县金沙滩森林公园、应县龙首山森林公园、山阴东大滩湿地公园、怀仁海北头湿地公园、怀仁湿地公园、广武生态旅游园。这些项目的实施,将极大地优化平川地区生态环境,提高空气质量,形成多色彩、多层次、城乡一体的新格局。
4.2 三大生态主题规划布局
4.2.1 河流水网生态修复规划
水资源作为城乡生态化的基本要素,水网的构建与完善对城乡生态化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山西水网将建设“两纵十横、六河连通”的十大骨干供水体系,实现山西水资源开发利用由“水瓶颈”向“水支撑”转变。朔州市水网作为第一横的重要组成,将连通黄河、桑干河,向朔同地区供水,除通过管线向朔州和大同供水外,其余水量可通过七里河进入桑干河。
1)水网修复原则及手段。水利改革发展“引、节、蓄、保”4 字方略,大力发展民生水利、现代水利、可持续水利,以水资源的高效和可持续利用以及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撑和保障全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引”即引进黄河水,尽快完成对引黄北干线、各区县引黄水厂及应县支线的建设及管道的铺设。“节”即节水。包括农田灌溉节水、工业节水、城乡居民生活节水和提高全民节水意识,特别在农田灌溉节水上潜力巨大。“蓄”即集蓄天上水、拦蓄地表水。规划新建水库中型、小一型水库9 座。“保”即保护生态资源、保护地下水资源、保饮水安全、防洪安全。适时适点地规划布置湿地公园及水域保护区。
2)湿地及水域保护区构建。平川地区规划依托桑干河水网系统,合理利用地形及中型水库,因地制宜建设生态雨水集蓄工程,在距离城市中心8~10km 的地方共构建7 处生态湿地公园,做到平川地区一区县一湿地,既起到拦蓄收集雨水,又成为防洪的重要组成。在构建湿地公园基础上,依托中型水库确定水域保护区,规划耿庄水域保护区、东榆林水域保护区、下米庄水域保护区,为了强化山阴与怀仁联系,依托金沙滩水库,建立金沙滩水域保护区。
4.2.2 矿区和雁门生态恢复规划
林木绿化区主要包括林地、盐碱地、部分一般农田、少量基本农田,自然保留地,定位为绿化严管区,是在平川地区建设当中必须保留且限制开发的地段,应当严格控制产业准入门槛,禁止三类工业用地开发,限制一类、二类工业开发,绿化严管区不仅是一区三县的主要廊道和生态屏障。
4.2.3 平川绿核及慢行绿道系统建构
1)绿核构建
在平川地区依托盐碱地、一般农田、现有林地、自然保留地,在不侵占基本农田的前提下,在桑干河流域构筑三大生态绿核,分别为薛家营生态绿核、神头生态绿核和朔南生态绿核。
三大绿核是全区生态的控制节点,是桑干河沿线的明珠,同时更是平川地区的绿肺,对于强化一区三县之间的生态联系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绿核建设当中,除满足绿化严管区的基本要求外,还应当更加严格地提高控制产业准入门槛,禁止工业开发,允许畜牧业进入绿核,在绿核内部与基本农田融汇处设置特色生态保护用地,可鼓励经济林建设、支持生态旅游发展。
薛家营生态绿核:依托薛家营水库、桑干河两岸、金沙滩林场,主要在臧寨、大黄巍规划薛家营生态绿核,占地约200km2。神头生态绿核:依托神头泉湿地公园、东榆林水库,在朔城区的神头镇规划神头生态绿核,占地约40km2。朔南生态绿核:在朔城区沙楞河乡规划朔南生态绿核,占地约30km2。
2)慢行系统构建
随着休闲时代的临近,人们放慢脚步的需求日益强烈,享受生活成为休闲时代的主题。
规划以绿化严管区、桑干河主河道的沿河绿化及一区三县环城绿化为载体,依托平原农田防护林建成区构建生态旅游和慢行交通网,通过网络的建构,串联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郊野公园及历史遗迹,建立城市与市郊、城市与农村的联系,构成“一环四点,圈环相套,慢城为核,驿站为点”的慢行交通网络。
通过慢行系统的构建,可以改善生活环境、缩小城乡居民生活环境,同时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达到生态共享,资源共用、共同富裕的目的。
3)慢区构建
平川地区慢区的构建要以3 个生态绿核为中心,以桑干河为轴线,以慢行交通为“串”,将“慢”充实到平川地区全境当中,规划将以应县为中心,依托应县薛家营生态绿核构建平川地区慢区的起步区。
5 结语
城乡生态一体化的建设,需本着持之以恒抓生态的原则,充分利用山西省综合改革配套实验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奋力作为,坚持生态为基,力争在平川地区生态建设上取得新突破,进一步推动转型综改试验区的建设,为“十四五”朔州市实现“生态朔州”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