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丹东市城市风格的空间塑造

2020-03-05张肇林

广西城镇建设 2020年2期
关键词:丹东市风貌山水

□ 张肇林

1 引言

“从整体平面和立体空间上统筹城市建筑布局,协调城市景观风貌,体现城市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是落实城乡规划、指导建筑设计、塑造城市特色的有效手段。”这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的重要指导要求。2019年颁布的《丹东市规划条例》也明确指出:“实施城乡规划,应当体现地区生态生态环境风貌和历史风貌的保护;加强城市面山、沿江、沿河景观的管理;保护本地历史文化传承。”

“城市面貌”和“城市性格”是两个相近的概念,却有所区别。城市面貌是通过城市自然景观、人造景观和人文景观体现出来的城市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城市传统、文化和城市生活的环境特征;城市性格则是在风貌的基础上所抽象出来的城市内在气质和格调,强调时间轴线上沉淀下来的人们所能感知的城市印象特色。城市风格即城市的风采和面貌,是关于城市的自然环境、历史传统、建筑风格、人文氛围、精神文化、经济发展等的综合表现。城市风格代表了城市的形象,也反映了城市特有的景观、面貌、风采和神态,表现了城市特色和品味,是城市开发建设、经济发展、文化内涵、历史沉淀的综合展示。

丹东市作为全国最大的边境口岸城市,在东北地区乃至全国具有重要的区位优势。塑造独具魅力的城市风格尤为重要,能更好地彰显城市的重要性和唯一性,有助于提升城市的地位和区域职能,增强城市的竞争力。通过对城市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自然山水的梳理和传承,使城市精神塑造与城市建设有机融合,同时城市中体现特色风貌的特色空间往往也是城市旅游经济、创意经济等新兴经济的载体。丹东市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客源市场,有潜力成为东北地区具有生态休闲、边境国门特色和历史文化底蕴的旅游城市,更需要塑造特色的城市风格。

笔者在相关城乡规划设计过程中,对城市风貌、城市风格进行深入思考,期望在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研讨的背景下,保存、发扬和传承好城市特有的风格文化,做到保护生态、传承文态、延续形态,从而提升丹东城市规划的风格品质,营造出独具特色的北方“苏杭”城市风格发展形态。

2 丹东市城市风格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现状

丹东城市集中分布在市域内沿江沿海的平原和丘陵地带。总体山水格局形成了丹东城市与自然山水相互映衬的独特地理景观,以及“山、江、海、滩、泉、林、岛”的多重网络。城市规划区内,西北为密集丘陵,有大面积的林地和一般农田,东南为沿海湿地,有少量的基本农田。城市建设区主要位于滨江地带,背依群山,面朝江河,山水环境既是限制丹东城市用地拓展的边界条件,也是城市的主要开敞空间,形成自然山水向城市内部渗透,在生态和景观层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心城区以鸭绿江风光带为轴心,形成“一江带十水,数衢依九山”的生态格局。鸭绿江风景名胜区沿江不同岸线段的功能类型多样,串联城市核心区、港区、工业区等不同功能区,是城市的重要发展轴带,鸭绿江滨江带可形成不同的主题定位的特色景观风貌。新老城区组团的水系是山体和江边的联系通道,构成城市休闲游憩的重要线型空间。工业区和港区组团的水系构成组团间的重要生态屏障,是郊野公园的依托承载空间,拥有生态野趣的风格特征。

丹东市城市发展演变表明老城格局形成较早,城市形态一直呈沿江垂直方格网格局。近年来破局南扩,形成“带状五组团”的清晰城市形态格局。老城、新城、产业区等各组团路网格局、建筑肌理、环境品质差异明显,边界清晰,格局特征泾渭分明。

2.2 存在问题

区域生态方面。在目前的城市建设过程中,忽视了山水格局的保护,如山边有大量的棚户区侵占了山体空间,水体环境存在污染和破坏等;区域景观特征缺乏整体系统性的规划设计。山水生态格局和景观特征区保护待加强。

城市形态方面。城市建筑高度设置随意,破坏了山水的视廊和对景;滨江天际线轮廓平淡,城市整体缺乏有特色的天际线系统,城市整体形态混乱,需要重新建构。

公共空间方面。现状公共空间类型彼此脱节,关联性不高,而各个体之间联系性不强,缺乏系统性组织;街道步行空间缺乏类型化指导,街道绿化树种选择、街道家具需要系统化完善和特色化设计;城市滨河地区功能不完善,可达性不强,利用率低效,城市公共空间系统性不强。

城市建筑方面。建筑风格杂乱无章,缺少必要的城市设计指导,单体建筑各自为政,整体面貌无序和混乱;老城区大量居住建筑破败感严重,严重影响了城市整体风貌;沿江建筑风格忽视特色和变化,形成非常单调的城市风貌;建筑色彩设计缺乏整体考量,与植物配置不相称,局部出现过于突兀与格格不入的色调,城市建筑特色有待提升。

3 城市空间风格的规划思路

3.1 塑造的目标与定位

总体风格定位可概括为“山海江田,灵秀丹东”。从“生态、边城、舒适、特色”4个方面塑造。城市的山水空间和生态环境既是未来发展的有力支撑,也是城市建设中要遵循的严格要求;重点塑造国门形象、中朝友谊形象和边城商贸功能,将丹东市打造成为我国对朝鲜贸易的桥头堡;面向人本需要和高尚品质生活,关注城市的审美、娱乐、旅游和消费功能,以及人的内心感受;传承城市的人文历史积淀和传统文化特色,打造真正属于丹东的独特个性特征和精神风格。

3.2 塑造的路径

城市风格塑造的路径可以从山水环境、形态格局、公共空间及建筑风格等4个方面探究。山水环境是感官的根基,彰显山水空间特色,可以从生态功能和总体风貌两方面分区塑造;形态格局是感官基调,强化城市中心形象,可以从眺望体系、景观廊道、城市天际线、竖向体系、夜景照明等方面塑造;公共空间是感官场所,可营造宜人公共空间,从滨水空间、特色街道、绿地与广场、特征景观节点等方面塑造;建筑风貌是感官焦点,完善建筑管理制度尤为重要,可以从建筑风格和建筑色彩两方面塑造。

3.3 塑造的总体风格结构

区域生态格局是以山林水体为基本骨架,以重要的生态功能保护区为生态源点,以河流、防护绿地、滨河绿地和城市绿地等带形空间为连接廊道,共同构建区域生态网络,形成“一区一带多廊多节点”的网络结构。中心城区总体风格结构是以构建“依江伴海,山环城北、城随山形,水绕山城”的城市总体风格体系,形成山边、水边城市自然界面,依托锦山大街、黄海大街的都市景观带,10条纵向河流的次级生态廊道,以及10个主要中心节点等组织而成的城市景观系统。

4 城市风格体系构建

4.1 打造“山优城好水美”的分区体系

以区域自然本底和发展空间结构为基础,依托北部山体景观、南部鸭绿江、中部城区共3大纵向体系形成整体结构体系,实现大“山大水磅礴,小山小水多姿”的总体目标,实现“优、好、美”的总体愿景。

4.2 构建“山水城相融”的城市形态体系

城市形态体系控制的类型无非是“看山水、看全城、看名片”,从控制对象分为背景景观山脉与前景环境水体、城市核心区全貌与天际线景观、市内特色自然景观与市内特色建筑景观三类。从眺望系统、视廊系统、天际线系统、竖向系统及夜景照明系统等方面进行控制,涉及城区多处景观视点,影响区域大小不同。在管控过程中,根据各景观节点重要性的不同,丹东市形态系统可以划分为两级管控系统,便于针对性管理。

4.3 营造“多层级通达”的公共空间体系

充分挖掘基地现有水系、山体资源的优势,强调城市—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的建立。顺应主要河道和山体的自然走势,组织公共绿化网络骨架,构建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体系。合理控制沿路、沿江(河、海)、环山等城市重要地段的景观风貌轴线,打通和连接山水绿色空间,引导形成山水相融的景观风貌界面。各项要素渗透至点状绿化,构成街区的开放空间中心,满足功能街区内的需要,使公共绿化在空间上保持连续,赋予开放空间更多样的使用功能,使“山—街—楼—河—江”形成有机联系。

4.4 塑造“特色鲜明”的建筑风貌体系

丹东市中心城区范围较广,其所在地的风格特征差异也较大。大致风格特质可以提炼为“城、园、港”三类,构成丹东市建筑风貌特征的基本要素。依据丹东市建筑文脉及发展趋势,城市建筑风格定位为“现代滨江宜居城市”较适宜。与此同时,城市还应以保护历史文脉为主,对重点区域的历史建筑进行保护,形成特色历史建筑积淀;依托历史风貌板块新建若干特色建筑风格街道,打造新中式风格、朝鲜族风格等。建筑色彩应尊重丹东市传统惯用色调,强调本土性和特色性、人工色与自然色的搭配。提取“江河之蓝”“山川之绿”“银杏之黄”“英雄之红”共同构筑城市基准色谱。

5 城市风格的规划引导

5.1 沿江视觉景观和环城生态景观

结合《丹东市旅游发展“十三五”规划》确定中朝边境鸭绿江畔的主题形象定位,依托丹东市自然山水景观、历史传统文化、边境风情,塑造特色景观。突出旅游景区整体性,努力建设全域景区。在完善鸭绿江断桥、抗美援朝纪念馆两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旅游景区的基础上,加强旅游集散中心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沿鸭绿江建设景观走廊,严格控制沿江建设高层建筑。注重沿江天际线的控制,以航线远景、建筑节奏、夜景灯光、节点广场、生态系统为辅,形成灵活的滨水空间。延续和保护城市的山水格局及风貌特色,充分挖掘和体现城市的地方性和独特的人文景观特征,针对城市重要景观界面而设计的开敞空间、重要景观带和视线走廊进行保护和预留,进一步展示丹东山、水、城相互交融的环境特色。加强环城生态景观建设和环境保护,强调城郊相结合,森林、园林相结合。

5.2 城区内滨水、街道景观的引导

加强现状水体的治理和岸线修复工作。积极营造滨水休闲景观设计,整合人、水、堤的空间关系,创造市民休闲场所,使内河成为城市潜在的绿色增值空间,设计建立安全便捷的滨河调通体系,设计环境良好的内河景观绿化带及铁路防护景观绿化带。街道景观结合新、老城区分别引导。新区着重打造沿街绿化带特色景观道,老区在保存现状古银杏大街的基础上结合主干道,串联街道空间上的街头绿地、广场,形成独特的线型空间景观。依托街道现有商业氛围,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高丽风情街、休闲商业街等街道景观空间。

5.3 建筑风格和色彩景观

新区的建筑主要侧重于“国门”和“商务商贸”两方面。划定建筑风貌特征区,对风貌特征区建筑进行重点控制。其余地区为建筑风貌一般控制区,各类建筑应与特征区建筑风格、色彩协调一致。以蓝绿色系为主,体现与鸭绿江风景的协调,冷灰为基调。老城区注重综合居住空间的引导,滨江段控制以体现地域文化特色为主,景观轴线地区塑造景观大道,建筑风格体现简洁、明快、现代化为宜。建筑色彩以暖红色系及米黄、黄灰等色彩与环境呼应。注重有代表性的近代建筑风格的保存与延续,营造特色的小街道空间的网络肌理。

5.4 城市门户景观及亮化景观

提取丹东市特有的素材,营造丹东城市入城景观界面,体现城市良好风貌。注重高速、国道、省道与城市道路衔接的景观处理。城市亮化是城市风格的重要体现,尤其是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江相望,优美的城市亮化不仅可以描绘鸭绿江魅力的画卷,同时也能体现国家城市文化。沿江亮化注重体现丹东市文化特质,体现历史建筑风格特色,内河及步行道亮化强化,水绿交融的生态休闲景观及步行舒适性。同时要协调合理处理商业等公共空间亮化、公园绿化景观绿化的设置要求,做到城市整体的协调。

6 结语

城市的风格可通过城市设计加以引导,其形成需要城市各行业、各部门以及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成效。作为设计师需要做好当下,放眼未来。城市的文化可以从城市的风貌、城市的风格加以体现,了解所在城市的文化变迁是我们的使命。本文通过对丹东市城市风格的解析,总结梳理城市风格塑造的要求,期望能与同行共同探讨城市风格引导的经验。

猜你喜欢

丹东市风貌山水
爱在一湖山水间
城市风貌规划的实践及探索-以长沙市为例
包裹的一切
山水之间
一处山水一首诗
原来我挺厉害的
跳绳
鸭绿江公园
《山水》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