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二元制”的畜牧行业人才培养探析

2020-03-05阮国荣韩云珍钟佳莲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20年6期
关键词:畜牧兽医养殖

阮国荣,韩云珍,洪 渊,钟佳莲,郑 青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动物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9)

近年来,随着以集约化、规模化和智慧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畜牧业蓬勃发展,尤其是非洲猪瘟流行背景下的生猪市场人才奇缺,引爆各大畜牧企业从抢猪和抢地到抢人才,畜牧行业人才需求与供给出现巨大失衡。一方面,养殖企业在市场驱动和政府鼓励下到处圈地扩产,到各高校开出优惠条件挖学生;另一方面,各高校畜牧兽医专业招生数量不足,在校学生进校就被企业预订,还远远不能满足企业需求。如何破解畜牧行业人才供需矛盾以及为行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这是畜牧教育工作者、养殖企业和政府部门共同面对的社会问题。

2014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提出要积极开展“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现代学徒制的施行促进了人才培养过程的企业参与度,但仍存在“招生困难”和“工学矛盾”两个突出问题[1];同时由于学徒入职的不确定性、企业培养成本高和国家优惠政策不配套等致使企业参与的动力不足[2]。2016年2月,福建省教育厅等五部门联合推出以“招工招生一体化、企校主导联合育人”为主要内容以及“七个二元”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推动建立以学校和企业二元主导的升级版现代学徒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该模式由于生源来源于企业员工,招考模式由学校自主招考,培养主体企校同责,更大程度发挥了企业育人的积极性,基于“二元制”的畜牧行业人才培养也进入快车道。但是,由于新时期畜牧行业的转型升级,畜牧类专业实施“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也存在相应的问题。本文结合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专业2017年以来开展“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对畜牧行业施行“二元制”人才培养进行探析,以期为兄弟院校和特点类似的行业开展试点提供借鉴。

1 畜牧行业人才培养与需求特点

1.1 社会认可度低,招生难度大

畜牧业占农业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具有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居民生活的重要作用,但是,畜禽养殖由于受生物安全及环境保护要求的限制,生产场址往往地处偏僻,加上传统养殖模式给大家留下脏臭累的负面印象,人们对畜牧养殖普遍避之若浼。正如尤文兵所述,绝大多数学生对畜牧兽医缺乏兴趣,录取的学生也多为调剂或遵从父母意愿,真正喜欢畜牧行业以及主动报考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少之又少[3]。据了解,长期以来,除少数省份外,全国大部分院校的畜牧兽医专业每年招生人数均在100人以内,造成畜牧行业的生源人数严重不足。

1.2 行业总体人才缺口大,单家企业需求少

随着畜牧行业的快速发展,人才总体需求旺盛。养殖场、饲料公司、兽药、动保服务企业以及各级畜牧兽医行业主管部门和监管机构等均存在人员数量不足和从业人员知识结构不匹配的问题,亟须补充具有专业背景的技术技能人才。但是,随着养殖企业转型升级,早期业务人员需求较多的饲料、兽药和动保行业对业务人员的需求锐减,而畜牧养殖企业又不同于劳动密集型工业企业,单点养殖场员工总数多为20~30人。为此,无论是猪场、家禽场还是牛场或羊场,单家企业每年人才需求多则3~5位,少则1~2人,只有大型牧业集团公司总体需要上百人。因此,尽管众多畜牧行业企业人才缺口总量大,但每家企业的实际需求并不多。

1.3 养殖模式转换快,人才能力要求新

近年来,随着环境整治力度的不断加大,各地养殖企业数量锐减,保留和新建的养殖企业规模逐渐加大,集约化机械化程度也不断提高。养殖企业的转型升级,对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也随之变化。过去以培养懂养殖会治病的畜牧兽医技术人才为主,现在将向懂经营、会管理、熟悉畜牧机械以及掌握畜牧养殖与环境控制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转变,对能诊断、会治疗的临床兽医需求也向重防控、保安全的预防兽医转变。

1.4 环保限制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难建立

前厂后校和前校后厂是职业院校的理想建设模式。而畜牧兽医专业不可或缺的实训场所——畜牧养殖场由于行业的特点,既要满足环保要求又要符合生物安全,为此,除非校园远离城区、面积足够大以及所处位置在当地不属禁养区,否则难以建设校内生产养殖基地。

目前大多数未配备校内养殖基地的学校,其畜牧兽医专业学生教学实训均依靠校外合作基地进行。但是,合作基地作为独立经营主体,所有实训过程只能在不影响其正常生产情况下进行。因此,学生教学实践也只能采取人员分散、时间集中的方式,难以达到边讲边操作或边做边学的教学效果。

2 “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内涵与特色

“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是学校与企业二元主体、学校与企业二元管理、学校与企业二元评价、学生与学徒二元身份、教师与师傅二元教育、毕业证与职业资格证二元证书以及全日制与非全日制二元学制七个“二元”。可以说,“二元制”是早期“现代学徒制”的升级版,与其相比,“二元制”具有明显的特色。

2.1 招生对象转变

早期“现代学徒制”招生对象仍是参加普通高考的高中或中职毕业生,拟建立的是“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协同育人机制。虽然意在引入企业合作培养,解决学生毕业就业,但在施行过程中多为录取时或录取后合作企业参与接纳实践教学和落实预就业单位。期间不同企业给出不同待遇,有的为学生(学徒)提供奖学金和助学金,有的代缴学费和提供实习生活补贴等[4]。但在企业培训和实践教学过程中,企业始终实施人才选择,只有企业认同的学生,才能最终享受企业提供的待遇,而只有企业和学生双方认可的才能最终被企业录用[5]。

早期“现代学徒制”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培养过程符合企业需求,但由于社会对畜牧行业的认同感不足以及考生对畜牧企业认知度不高,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畜牧兽医专业招生少以及畜牧企业招人难的问题。而“二元制”培养模式实行的是从企业员工中进行招生,一方面帮助企业现有员工提升素质,另一方面由于可以实现就业与学历文凭的双丰收,有利于企业面向高中和中职毕业的社会青年进行招工宣传,促进了企业的招工成效,也起到了企业“新员工技能培训前移到学校”的效果[6]。如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专业第一期与福清市丰泽农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合作招生的24名“二元制”试点班,就是该公司以“二元制”学历教育为亮点,提前半年招收的29名新员工经资格审查和理论+技能测试后选录的学生。

2.2 二元主体落实

由于“二元制”学生是企业自身的员工,在学期间学校和企业具有同等重要的主体地位,因此,对“二元制”学生的管理和培养不再是学校单一主体,企业也需承担教育、教学、实训和就业等全方位的主体责任,而非只是参与和最后只管选人用人。

在“二元制”模式下,企业与学校选配双导师进行管理,培养方案也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商定,教学过程由学校组织公共基础、专业理论及实验课程教学,企业主动承担岗位技能实训,自主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真正体现了双主体。

2.3 课程体系实用

由于“二元制”学生是来源于企业的员工,企业对员工的素质提升相较于学历文凭更加重视业务能力的提高;同时,企业熟悉自己员工的基础,清楚以后岗位的技能需要。因此,在校企合作开办“二元制”试点班之初,校企双方就该批学生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等按要求反复磋商,既保证学生的政治素养和综合能力培养,又兼顾企业岗位技能需要和人才发展需求,课程体系更加实用。

2.4 评价方法完善

近年来,学校对全日制学生的评价虽然也采取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但总体上仍然以课任老师根据课程学习情况综合打分为主,结合学生平时表现进行测评,毕业前参考实习表现进行总体考核等方式进行。但是,由于大部分学生实习过程分散于不同企业,而且作为阶段性顶岗,企业对学生的考评好坏对企业没有丝毫影响,企业没有就不同师傅对学生的评价制定相应的标准和要求,因此师傅打分随意性大,难于对学生形成公平和规范的评价。

而“二元制”学生由于本身就是企业员工,企业人事部门会将其实习期间的考核作为后期岗位安排和提拔使用的依据。为此,企业本身制定了较为详细的岗位能力考核体系,并要求带徒师傅统一执行,实习结束作为该生总体学习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施政分析,真正实现学生评定由“学校单方”到“校企双方”,从“需求端”角度进行科学评价[7]。因此,相对于全日制学生的考核评价,更为严谨和完善。

(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畜牧兽医养殖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开发林下养殖吃上瓢鸡“产业饭”
荣昌:做强畜牧品牌 建好国家畜牧科技城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黄颡鱼养殖,不变不通
我是兽医志愿者
武汉天种畜牧有限责任公司
兽医改行搞发明
兽医
2019年全国畜牧兽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