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缩短杀伤链时间角度看近距空中支援空地协同作战

2020-03-05徐卫国滕建方黄超强张素忠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空地流程协同

刘 纯,徐卫国,刘 洁,张 阎,滕建方,黄超强,张素忠

(1.航空工业洪都650飞机设计研究所, 南昌 330024; 2.陆军航空兵研究所,北京 101121;3.军事科学院战争研究院,北京 100850; 4.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 西安 710089)

近距空中支援是固定翼飞机和旋翼机针对靠近己方部队的敌方目标的空中行动,每一次空中任务都要与地面部队的火力和机动进行紧密协同[1]。近距空中支援先后经历了基于语音的近距空中支援、基于数字辅助的近距空中支援,当前正处于由数字辅助向网络化近距空中支援过渡阶段[2]。每个阶段的作战都离不开其相应的作战流程,而每个阶段的作战流程又与当时历史背景下的作战理念与科学技术水平密切相关。

美军通过应用最新的技术和作战理念革新近距空中支援的作战模式和流程,作战时间由最初的超过1 h到最新演示验证的不超过6 min[3-5]。

相比较之下,我军仅有空对地引导打击流程,且完成一次引导打击耗时以小时计。[6]正是由于巨大差距的存在,有必要提出开展近距空中支援作战流程相关内容的研究。本文主要从指挥控制体系、人员部署、空地协同等方面缩短杀伤链时间的角度为切入点解读近距空中支援作战流程及空地协同手段。

1 近距空中支援作战总体流程

近距空中支援作战流程的理论基础是OODA环理论,其流程总体可分为作战申请与计划(侦察)、作战准备(控制)、作战实施(打击)、作战评估(评估)四大步骤,根据其任务的执行过程,往往作战执行和作战评估在一起进行,如图1所示。其中:4个阶段,10个步骤。计划阶段分5个步骤,准备阶段分3个步骤,实施阶段分1个步骤(又分为17个小阶段),评估阶段分1个步骤(又分为2个小阶段)。

图1 近距空中支援总体作战流程框图

1.1 申请与计划

近距空中支援任务申请分为预定申请与紧急申请,如图2所示。预定申请近距离空中支援是联合空中作战中心按照地面部队在战斗发起前提出的申请,进行的有计划、有准备的支援行动。它通常被安排在特定的时刻或特定的时间区间内,这些特定的时刻或时间区间与被支援部队需要的时间相符,预定申请又分为计划式与召唤式。紧急近距离空中支援作战是事先未被列入计划的近距离空中支援,由于是临时增加的任务,因此,需要在一定范围内对近距离空中支援进行快速、合理的重新调配或临时抽调力量实施。

图2 近距空中支援申请类型框图

制定近距离空中支援计划是一个分析、分配和安排火力的连续过程,该计划由组织实施近距离空中支援作战的指挥机构制定,通常分为接受任务→任务分析→任务制定→任务评估→生成命令等5个步骤,如图3所示。它规定了如何运用火力、攻击什么类型的目标、什么时候攻击以及采取什么攻击手段等方面的内容。其目的是将空中火力支援与地面部队作战有效结合,发挥支援作战的最佳效益。在制定近距离空中支援作战计划时,一方面充分考虑支援兵器的性能、部队任务的变化、实际的运用时机、后勤补给以及目标搜索等客观因素;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指挥人员的主观能动性,重点突击计划的灵活性,以便应付战场中的突发情况。

图3 近距空中支援作战计划框图

1.2 作战准备

近距空中支援准备主要分为预演→运动→观察等3个步骤,如图4所示。准备工作包括方案任务预演、作战命令、情况汇报、装备和通信检查、标准作业程序检查、装载计划核实、战前检查/战前检阅,以及武器试射等一系列工作。其目的是使参演人员有机会设想战斗,确保全面理解计划,使相关人员做好执行任务的准备,并让负责人/监督人员确认人员各就各位、装备完好可用,各个参战节点都已做好战斗准备。

图4 近距空中支援作战准备框图

1.3 作战实施与评估

近距空中支援作战实施与评估是从地面受援部队指挥官提出打击目标开始,直至目标达到预期攻击效果为止。这一过程中包含着两项连续而又重叠的核心工作:一是终端攻击控制员与空中支援作战中心之间的协调;二是近距离空中支援力量对目标实施打击。作战实施过程是近距离空中支援作战中协调最复杂、战斗最激烈的阶段。实施与评估过程可分为目标提名→目标数据获取→……→安全退出等17个步骤,如图5所示,每个步骤中又涉及诸多小的协同环节。

图5 近距空中支援作战实施与评估流程框图

2 从指挥协调体系改进缩短作战响应时间看近距空中支援申请

在近距空中支援出现之初,受空地协同手段限制,只能开展预先计划式的近距空中支援,其申请流程为:营、团、旅一级需提前将计划好要实施近距空中支援的申请上报给师火力支援部,师火力支援部门收到申请后,上报给军一级空中支援作战中心,并级火力支援协调部审核后,最终加以确认。由于是预先计划型近距支援任务,在申请过程中对时间要求并不高。

随空地协同技术进步,出现了紧急近距空中支援,其申请流程依然借鉴传统的预先计划式近距空中支援逐级申请的方式:营级以下部队提出紧急近距空中支援申请,各营、团、旅和师快速审核后,通过配置在本级的空军控制组上报军一级空中支援作战中心,经批准后,向空中部队下达支援任务。通常从提出申请到实施攻击约需要25 min时间。

对于紧急任务,地面部队发现申请响应的时间依然太长,无法满足时敏目标打击需求。通过进一步对申请协调流程进行改进,其申请程序变为:营及以下部队通过近距空中支援申请网直接越级向空中支援作战中心提出近距空中支援申请,如果团、旅或师同意该申请,则对此保持沉默,如果不同意,则分别向上下级说明理由并进行协调。这样从提出申请到实施攻击的时间压缩至约10 min。

随着新型支援飞机作战半径和滞空时间的提高,为了进一步提高近距空中支援响应时间,大量担任空中支援任务的飞机在作战空域上空待机,空中支援作战中心也可由预警机担任,接到地面部队申请后,在预警机的统一指挥调配下,可迅速投入战斗。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采用这种方法,已将从申请到实施攻击时间缩短至3~5 min。

通过对美军近距空中支援申请流程的演变分析,可得出以下几点思考:

一是指挥控制流程的改进直接决定近距空中支援申请效率。近距空中支援是一种实时性要求很高的支援作战活动,对地面部队而言,时间意味着生命,生命意味着战争的胜负。美军根据近距空中支援作战需求,在紧急申请上由繁琐的逐级申请向中间指挥层级监督的越级申请转变,使申请响应时间由数十分钟缩短至数分钟,大幅提高了申请效率。美军近距空中支援申请流程的演变可为我军确定近距空中支援申请相关机制提供参考。

二是指控体系针对近距空中支援时效特性的灵活性应变是缩短未来近距空中支援杀伤链的重要保障。指控流程决定作战,作战需求反作用于指控流程,二者的相互碰撞才能持续推进指控体系的优化,才能进一步缩短近距空中支援响应的时间。

3 从人员部署缩短协调链时间看近距空中支援计划与准备

空军战术空中控制组(TACP)从军一级向基层部队的延伸极大的缩短了申请、计划、准备阶段军种间协调时间。

在近距空中支援发展的历史上,TACP小组最初部署在军或师一级,随着联合作战理论的提出及基层部队指挥官对空中平台及机载武器运用的需求发展,TACP小组逐渐向下一级部队部署,当前已部署到营一级,如图6所示。

图6 近距空中支援申请计划及末端涉及的节点示意图

在申请阶段,TACP小组为各级指挥官提供了运用空中平台及火力运用的顾问,为各级指挥官决策提供了决策依据,缩短了是否向上级提交申请的时间。

在计划阶段,TACP小组为与参谋人员在受领支援申请任务后,依据上级指挥官的作战意图,由情报部门和火力支援组军官共同进行战场情报准备和目标价值分析,理解支援作战任务,制定出支援作战行动方案,方案中:① 确定攻击目标及优先顺序;② 确定攻击目标方法;③ 确定突防航线及高度;④ 选配攻击武器;⑤ 计划的预演方式。为使支援方案最优化,通常需对预案进行推演及评估,得出最佳支援方案,最后形成作战命令,下发至有关机构。制定作战计划过程中,在TACP小组的配合下,极大的提高了计划阶段的效率,大幅缩短了相应环节协调的时间。

在准备阶段,预演是机动和火力支援的计划工作中最重要工作之一,TACP小组的引入可有效补充预演过程中的空中作战环节。预演可使参演人员有机会设想战斗,确保全面理解计划,提高反应能力,并确认可能被忽视的引起混乱、摩擦或冲突的地方。这种视觉印象有助于作战人员在行动实施过程中既能适应环境,也能适应其他部队。而且,预演中战斗任务的重复会在脑海中留下行动中主要事件次序的深刻印象。由于预演准备工作主要通过沙盘、兵棋或推演软件等手段在进行,TACP小组的引入可充分辅助参谋人员对空中平台及武器运用的理解和相关战法战术的运用,使所制定的作战计划或方案更加符合作战需求。

二是机载前进空中控制员FAC(A)的引入,改变了末端攻击控制流程,并缩短了末端空地协同的时间。在朝鲜战争期间,美军创造性的将地面末端控制人员搬上了T-6D飞机,此后,近距空中支援作战开始引入了FAC(A)。FAC(A)可以独立实施末端攻击控制也可与地面JTAC从不同的视角联合实施末端攻击控制。在末端FAC(A)从空中视角辅助任务飞机发现并确认目标,使飞行员识别目标的效率大幅提高,进而缩短了末端空地协同的时间。

4 从空地协同手段缩短末端杀伤链时间看近距空中支援实施与评估

从整个近距空中支援作战流程看,最核心环节在实施与评估阶段,实施与评估中最难的在空地协同。近距空中支援实施与评估阶段的作战流程经过近百年发展与作战实践,实施的步骤与协同环节已相对成熟。但空地协同的手段却随着技术的发展极大的影响着末端杀伤链时间。

2000年之前,近距空中支援实施主要依靠语音进行空地协同。当飞机接近联络点(CP)后,通过话音与JTAC取得联系,JTAC 通过话音与执行 CAS 任务的飞机进行任务简报(9行简令),并以约定的话音交互方式对飞机平台进行任务区域指挥引导、目标指示与确认、攻击授权,并在攻击完成后进行战损评估,决策是否需要重新发起攻击。在该过程中,JTAC 需要与处于机动环境下的 CAS 任务飞机就目标进行反复的协调和确认。

2000年之后,随着通信数据链、传感器装备的进一步发展和大规模集成化运用,发展出数字辅助近距空中支援。JTAC和CAS飞机之间有了数字化的交互手段,如战术数据链、 态势感知链路、单兵计算机、ROVER 等,使得空地之间可以执行机器-机器信息共享。此时,JTAC可通过VMF消息向空中支援作战中心发送 CAS申请,可通过数据链与CAS任务飞机之间进行9行简令交互,以及任务过程中的指挥引导,可通过 ROVER 获取飞机传感器的侦察图像,增强目标感知和毁伤评估的能力。通过数字化通信手段,能够有效提升信息交互和空地协调的效率,提升任务执行的效率,但空地双方同样需要对目标和环境的认知达成一致,仍然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手段(通过话音补充)进行一对一的协调,目标确认、目标指示和攻击引导的效率仍然有待进一步提升[7-15]。

2010年之后,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在数据辅助的基础上,发展出了数字化网络化的近距空中支援。任务飞机和JTAC通过软件可编程无线电进行联网,空中系统和地面系统通过数据链相连接,使支援飞机、JTAC和武器系统整合为一个整体,使机组成员和JTAC就像坐在一起执行任务一样。

实施过程中,JTAC使用内置有先进算法软件的平板电脑,自主推荐最优的飞行路径,针对单个目标能够根据地理环境等因素规划最快达到的航路,针对多个目标能够按照重要性和打击效率自主规划航路;通过武器预评估软件,能够根据打击目标和机载武器情况,向JTAC和空中机组人员建议使用何种武器,以优化打击效果;通过陆空火力协同软件与地面火力进行机器对机器的协同;自动生成任务规划方案和标准的9行简令给飞行员;通过空地态势共享,做到精确掌握敌我信息,JTAC可在地面控制支援飞机发射各类机载武器,及时打击各种时敏目标,能够做到发现即打击,尽量降低贻误战机的概率,大幅提高支援效率,降低误伤友军和平民的概率。具体实施过程如图7所示。

图7 空地协同手段的具体实施过程

在实施阶段,从基于语音的空地协同→数字辅助空地协同→数字化网络化空地协同,平均完成任务时间也逐步缩短,据美军统计,基于语音的CAS平均完成任务时间为40~50 min,数字辅助CAS平均完成任务时间约为30 min,2015年DARPA验证的PCAS完成典型任务时间约为4~6 min,如图8所示。

图8 不同空地协同方式CAS作战任务时间曲线[16]

5 结论

相较美国,我军近距空中支援起步晚,实战少,现在“抬头看路”的同时更需要“低头补坑”。整体看,能力水平与美军上世纪80年代末的(海湾战争)相当,除在上世纪50年代一江山岛战役和西藏平叛剿匪中尝试了近距空中支援这种作战样式外,尚无真正的近距空中支援作战实践,尚未形成经过实战检验的规范化作战流程,特别是涉及到多兵种联合作战时,这仗怎么打,现在还没说清楚,可以说是既缺规范,又缺人员,更缺机制。

既然缺,又有需求,那就有必要将近距空中支援作战体系建起来,如何建,如何建成能满足我军需求,满足未来作战需求的近距空中支援作战流程、指挥控制体系、人员等值得深思的问题。在此抛砖引玉。

1) 在指挥控制体系统建设上应充分考虑近距空中支援地面部队急迫性需求,做到申请渠道畅通,审批迅速,建立合理高效利用空中平台资源的机制,做到地面部队“召之即来”。

2) 在人员部署岗位设立上,充分考虑近距空中支援多军兵种联合的特点,构建各层级军兵种联合申请、计划、准备、实施机构。末端人员如地面末端攻击控制员、空中末端攻击控制员、观察员等部署合理、配置合理、分工合理。做到“来之能战”。

3) 在空地协同上,充分利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手段,优化末端流程,缩短杀伤链响应时间,做到“战之能胜”。

猜你喜欢

空地流程协同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第六章 神秘的空地(续)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空地一体化技术在IFTD试飞中的应用
与元英&宫胁咲良零距离 from IZ*ONE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席地而坐
假如你有一块空地,千万别做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