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提升路径探讨
——以东华大学为例
2020-03-04张金鲜
张金鲜
东华大学 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中国)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到2020年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为实现这一目标,全国各大高校积极努力,不断创新,在形成科学先进、广泛认同、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展开了大量的探索和尝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显著提升。
东华大学作为中国顶尖的纺织服装类院校,自招收服装设计专业学生以来,一直结合专业特色,致力于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为努力落实培养“双创”型人才的教育目标,东华大学出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开展了丰富的“双创”型教育实践活动。基于这一背景,东华大学服装与设计学院于2017年正式启动了“东华大学时尚创意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室”,旨在从学院层面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开放的创新创业指导教育平台,有效解决学生创业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不断开展创新创业项目。本文从“东华大学时尚创意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室”指导教师的视角,结合东华大学双创教育工作实际经验,总结提升服装设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基本路径。
1 搭建协同育人的实践平台,实践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在传统的大学教育观念中,学校和企业是相互隔离的两个世界,学校如同一座象牙塔,将学生隔离在一个非产业化的以教学兴趣为导向的学术群体中。这种教育思路的优势在于可保护学生在学制规定阶段免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干扰,有利于集中塑造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但其也存在弊端,如,由于产业发展与学校教育间长期缺乏联系,导致学校教育的知识更新能力下降,产业参与能力弱化,从而造成产业发展与学校教育相脱节,很多学生不得不在参加工作后花费很长一段时间来认识和适应外部世界,甚至毕业即意味着所学的知识落伍,从而不得不在实践中重新摸索和学习。这种教育思路极大地浪费了社会智力资源和学生精力,也没有很好地使高等教育起到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更大效率的促进作用。
中国的服装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其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制造业时代走向品牌时代。服装品牌和品类众多,服装的上新周期越来越短,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在无形中对高等教育设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以课堂分数高低为评价标准的评价体系已无法应对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现实需求。学生的专业基础是否扎实,专业技能是否过硬,设计的产品是否能获得行业和市场的认可更为重要。东华大学很早就意识到了这点,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一直着力于打通学校教育和产业发展之间的隔阂与藩篱,本着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原则,坚持设计教育的社会化,多途径和全方位地深入探索校企之间、校际之间、高校与科研单位、高校与政府部门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努力构建培养实践型人才的大平台。经努力,学校连续25年承办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国际服装论坛,连续18年主办“环东华时尚周”,还举办了其他众多专业展览、时装发布会和国际性讲座,为服装教育的沟通与交流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学生搭建国际服装院校师生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是学生第二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东华大学与位列服装业“双百强”前十名中的雅戈尔集团、荣织华集团、报喜鸟集团、海澜集团及波司登集团等签订合作协议,建立教学实习基地。与此同时,东华大学还在校内建立了多个合作型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包括服饰设计信息交流中心、服装CAD研究中心、海南锦绣织贝黎锦研发设计中心等。学生通过参与到行业与产业中,既拓宽了视野,积累了经验,对产业前沿信息、产业生态布局和市场发展情况有所了解,又找准了兴趣点,可及早地开始职业生涯规划,为科学的就业创业奠定基础。
此外,学校还通过课程合作、毕业设计合作指导等创新方式,实现先理论、后实践、再提升、促创业、推就业的模式。从目前的实践效果看,这一模式取得了超乎预期的效果,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也进一步推动了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显著提升。
2 注重国内外重大赛事的参与,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
创新不是简单的模仿与复制,而是创造出不同于以往的新事物,必须通过自身想象力、迸发的灵感、创造的热情获得。因此,创意和创新不能停留在教学和理论层面,必须在实践中获得其应有的生命力。
由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发现,创新设计能力最好的提升方式是让学生直接参与和参加具有竞争性的赛事活动。为此,东华大学以竞赛为牵引,通过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来提升创新创业的质量。针对低年级学生,学校就开设服装大赛指导必修课,通过课程帮助学生了解服装领域国内外重要赛事,并鼓励其积极参赛。欧洲时装联盟自2015年起举办国际设计师大赛以来,东华大学学生每年都积极参赛。2018年和2019年在克拉科夫时装周新锐设计师大赛的舞台上,东华学子闪亮登场。世界可穿着服装大赛、全球皮草设计大赛、伦敦时装周、纽约时装周、米兰时装周等国际时装舞台,无不闪现着东华新锐设计师们的身影。这些国际性比赛不仅开拓了学生们的视野,促使其了解全球服装的发展历程,还促使学生们获得了国际时装界和国外服装品牌的认可,将学生的作品推向了更高的舞台。
在国内赛事中,促使学生充分发挥个人想象力的开放型比赛较多,学生可以通过运用各种新型材料、运用跨学科知识进行作品创作。在已经连续举办了十五届的“YKK·东华杯”大赛中,研究生们通过运用拉链这一基础配饰进行创意设计,创作出近百套服装作品。同样举办多年的“3M新雪丽·东华杯”创意大赛,则要求学生采用不同的主题对获得研发专利的最前沿的保暖材料进行创意设计。由溢达集团发起的全国创意大赛,也鼓励学生们探索新可能,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伊芙丽·东华杯”比赛更是创造性地对大赛成果进行转化,通过与天猫商城合作,借助电商平台为学生的原创设计提供商品化的机会。
东华大学在创新创业教育中通过依托上述各类赛事平台,获得了资金、物品等各方面资源的持续支持,加强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锻炼,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与推介产品的平台,努力推动成果转化,通过与产业对接学生的原创设计作品得以孵化。从而真正实现了参与竞赛和职业规划间的有机衔接,更好地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进一步提升服装设计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质量。
3 注重全方位创业文化氛围的形成,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
创业能力的培养固然需通过传授各种创业知识,使学生们熟悉常规的创业路径,但更需激发学生内在的创业激情,使其创业行动有强大的创业精神支撑。创业精神是所有创业活动的灵魂,离开创业精神的推动,任何创业计划将难以落实。但创业精神并不能以像传授知识一样的方式获取。因为作为内生的精神因素,创业精神除了与学生先天的秉性气质有关外,其培养渠道更多的可能是依靠创业文化的浸润、涵养与激发。创业文化越丰富,学生越有可能被影响和感染,形成并实现其创业梦想。
创业文化的建设看似不起眼,实际上却是创业辅导工作的重中之重。从策略方面而言,创业文化建设要行之有效,必须紧密结合国家经济及发展形势,结合学科和专业特点,利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方法,加大创业相关信息的宣传力度和渗透密度,针对性地形成一种全方位、高密度的创业文化。东华大学时尚创意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室于2017年正式启动,其工作主要围绕下述几方面进行。
——注重创业文化的日常宣传,重视学生创业观的形成。工作室把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作为工作重心,对创新创业的教师、校友和学生进行大力宣传,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理念贯穿于学校日常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中[1]。同时,鼓励高校教师在课堂上介绍优秀校友的创业经历或社会知名创业人士的成功案例,引导学生形成全面的成才观,促进学生对创业重要性的认识[2]。
——以创业课程为载体,注重创业文化和创业精神的系统植入。开设创业课程必修课,促使学生学习和了解创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此外,有意识地在课堂上向同学们灌输创新意识,传递创业精神。将创业问题的思考变成课堂讨论的话题、课后作业及考试考察内容的一部分,从而促使学生对创业方法、问题及创业精神做深层次的思考。
——以特色创业活动为载体,注重创业成功经验的近距离分享。举办创业微沙龙、创业微访谈、创业微论坛及创业微课堂等活动,通过精准化微视角、全方位多视角酿造创业氛围,塑造创业文化。如,邀请近3年毕业的优秀创业典型学生回校做讲座,与在校生分享创业经验,激发他们的创业兴趣;再如,邀请创业10年乃至超过20年的有一定品牌影响力和社会知名度的品牌创始人到学校开设创业微课堂、创业“专家门诊”、创业“联合会诊”等,为正在创业或即将创业的学生传经送宝,使他们在创业路上少走弯路,发展顺畅。
——以校企双方创业平台为载体,鼓励学生创业实践。东华大学已成立了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为学生创业提供场地、咨询和指导等创业全方位帮扶,并与“京东”“劲霸”“伊芙丽”“赢家时尚”及“晨风集团”等知名企业达成创业孵化合作意向,同时设立校外实践实习基地,在举办创新创业主场活动的同时,为学生落地创业项目提供切实的支持。
从实践结果看,东华大学学生创业教育的良好效果已逐渐显现。近几年,东华大学毕业生创新创业的人数逐年增多,创业质量也逐渐提高。在时尚产业尤其是服饰领域,出现了大量东华学子的创业身影。“素然”“Wangwei Gallery”“Uma Wang”“纳薇”“之禾”“火柴盒”“Where What Who”“Babychost”等东华校友原创的服饰品牌也在国内外时尚领域备受瞩目。而这些知名品牌的创始人乐意助力当下年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这必将有力促进时尚创意类大学生创业实践的提升。
东华大学鼓励和帮助学生创业的同时,还注重从成功的创业案例中总结和吸收经验,并重视对创业学生的跟踪和随访。通过采访数据可知,很多优秀创业者在创业期间都遇到过诸多问题与困难,而学校、学院、教师及校友的帮助可给予他们前行的动力。可见,优秀师生的示范引领作用和校友资源也是学校扶持时尚创意人才的关键。
4 结语
创意是创新的基础,创业是创新的落实。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力军,不仅需充分认识到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性,还需根据专业特色多方面、多维度地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大学生也应把握一切机会,积极发挥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创新创业能力,更充分地做好创业准备,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而实现高校与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方面的共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