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输血学》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探讨*

2020-03-04姜晓星戴健敏陈瑞明傅启华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血型问卷思政

姜晓星,戴健敏,陈瑞明,傅启华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检验系,上海 200125)

在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2]。医学高等院校的培养目标不仅仅要塑造医术精湛的医生,也应强化对医学生人文素养、职业道德、思政素质的培养[3-4]。而《临床输血学》是一门对于人文关怀、职业素养和思想道德都有很高要求的学科。在课程思政提出之前,笔者已经根据教学需要在授课过程中融入了一些相关的思政素材,但是没有进行系统的效果分析及完善的课程思政体系构建。因此,本文旨在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目前《临床输血学》课堂思政教学方式的效果,为接下来更加系统的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医学检验专业本科二年级,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和八年制三年级选修课共242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回收问卷230份,有效回收率95.0%。其中男生101人,女生129人,男女比例约为7∶9。

1.2研究方法 调查所选思政素材内容选自本系临床输血学课程素材库。主题是关于类孟买血型人群输血。素材内容来源于新闻报道,讲述的是一个1岁多的女孩因为先天性心脏疾病需要手术,但手术前发现是罕见的类孟买血型,而且血库没有相应血型的备血。最终女孩家人通过社会招募,在同血型志愿者献血的帮助下成功手术,最后康复。

在《红细胞ABO血型》课堂授课过程中引入该素材。请学生思考、讨论稀有血型献血,输血的方式及互帮互助在血液输注中的重要性。课后通过问卷星网络平台发布问卷,调查了解该素材在《临床输血学》课程思政教学中的效果,调查问题包括授课中讲述的事例是否适合该教学内容,是否引起了思考,是否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是否有必要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内容,最认可的思政内容授课形式,最认可的思政事例类型,每次课程能接受的思政素材数量及对于思政教育进入专业课堂的建议。

2 结果

2.1学生对《临床输血学》课程思政的接受程度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有必要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内容,比例为89.6%,但仍有10.4%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进行课程思政。

2.2学生对课程思政效果的评价 所有参与调查的学生都认为,所选用的事例素材适用于本次教学内容。98.3%的同学认为授课中加入的事例可以使自己更进一步的思考无偿献血的精神,98.7%的同学认为加深了对类孟买血型的特点以及稀有血型输血等相关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

2.3学生对课程思政形式、内容和数量的评价 调查显示,学生最认可的课程思政形式是教师对素材进行介绍讲解,占78.3%,其次是讨论分析,占21.3%。对于思政素材类型的选择,最受学生认可的是社会事件,占59.1%,20.9%更喜欢身边的故事,20.0%选择名人名家故事。36.1%的学生能接受的思政素材数量是每节课2个,29.6%的学生选择1个,还有34.3%的学生不介意课程思政素材的数量。

3 讨 论

课程思政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之中,既丰富了专业课自身的内涵,又挖掘了其育人的价值[5]。但是作为一个相对较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很多专业的课程思政依然在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和调查问卷了解了临床专业和检验专业同学对于《临床输血学》课程思政的认识,需求和建议,分析并总结需要进行改进的问题。

3.1强调重要性,提高学生对于课程思政的认识程度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有必要在专业课程中加入思政内容,但是仍有10.4%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培养学生责任和担当意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命题,而医学更是一门离不开人文关怀的学科。对于医学生而言,社会责任的教育更为重要[6]。从事输血相关工作不仅需要过硬的专业知识更需要极强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无论未来从事检验工作还是在临床输血过程中都需要在每一个环节严格遵守规范,严密监控把关。在课程中引入相关思政素材有助于让学生了解现实工作中可能面临的实际问题,更全面和深入地认识整个课程内容。在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同时也增强应对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责任担当意识。因此,需要进一步帮助学生提高对于课程思政重要性的认识。

3.2注重思政素材资源的选择和设计,增加亲和力 问卷显示,在素材的选择上,学生最喜欢的是社会事件,一方面可能因为社会事件存在更多的争议性和话题性,有进行思考和发挥的空间。另一方面更接近于自己的生活,容易引起共鸣。名人名家的故事是目前很多课程思政经常选用的素材类型,这类素材有很强的影响力和榜样作用[7],但是有一些距离学生生活较远,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知识点切入。从整体的课程思政素材内容来说,应该根据不同知识点的特点,选择适合的素材类型,使整个设计更为丰富和契合,对学生有更强的亲和力和吸引力。

3.3丰富课堂体验形式,控制数量 目前笔者已经建立了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素材库,并且在大部分内容的授课过程中都融入了相应素材。因为此问卷只涉及一个思政素材,而该素材更适合于教师介绍讲解,所以学生的选择偏向于教师讲解这一类型。而另外一个关于“医生用体温暖血”这一社会事件类素材,则更适合讨论分析的形式,或者两种形式相结合。在之后的实践过程中也可以尝试加入视频或者音频播放,增加生动性[8],使思政内容的融入更加高效自如。

数量上,学生普遍还是接受1~2个素材。素材过多,或者选择不合适不仅不利于知识点理解和思政内容的引入,反而会占用过多时间,影响授课的节奏和完整性及学生的投入。

此外,因为课堂时间以及能够使用的形式较为有限,笔者在课后开展了撰写输血故事的竞赛,让同学们从自己的视角讲述与输血之间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共鸣,很多作品涉及到人文关怀,互爱互助及输血相关的法律法规。笔者将作品通过《交医检验系输血频道》的微信平台进行推广,引发更多的讨论和思考。

3.4润物细无声,避免强行植入 此次调查所用的素材是有关于稀有血型的互助献血,学生从该素材中体会到了无偿献血,互爱互助的重要性。从调查问卷总体的反馈和收集的建议来看,很多同学认为思政内容可以缓解连续理论授课的疲劳,也确实加深了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思考。但是也有同学认为如果没有合适的素材不建议强行引入。因此,专业课教师必须清楚地意识到,课程思政并不是任课教师安排专门的授课时段进行与教学内容无关的道德说教,而是积极主动地挖掘学科文化中的育人资源。将科学性与价值性、知识性与思想性的辩证统一润物细无声的融合进专业课[9]。两者应该相辅相成,起到协同一致的作用[10]。

3.5提高专业教师思想政治素养,提升整体教学能力 检验专业教师主要毕业于医学院校,思政教育经验相对较少,课程思政的意识可能相对不足。因此,首先要加强专业课教师团队的建设,提高专业教师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引导学生正向思考,并形成科学的人生和职业价值观[11]。此外,还可以跟思政专业的教师交流学习,为更好的思政内容的融入打好基础,积累经验。同时,专业课教师需要及时分析总结课程思政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问题解决的方法;进而在之后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改进,以使课程思政发挥最大的效用。

3.6融入法治素质教育,保护医患双方利益 目前,医患关系相对紧张,医学检验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的问题也随着医患纠纷被推到风口浪尖[12]。而对于《临床输血学》这门学科不仅涉及到检验的可靠性,也会涉及很多用血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何准确的依照法律法规进行科学合理的用血,不仅仅是保护医护人员,同时也是在紧急时刻保护病患的重要依据。因此,笔者在临床科学合理用血的章节中除了常规的教学内容也融入了一些代表性的案例,加深同学的印象和认识。让学生明确要时刻以患者为中心,一定要维护患者的生命健康权及知情同意权等。清晰认识到自己应尽的义务,依法处理好医患关系,保护医患双方的利益。

3.7增加对课程思政的效果评价,完善教学体系 效果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目前,各个专业对思政教育效果都缺乏完善的评价机制。笔者在《临床输血学》课程思政的设计中也缺乏明确的评价手段。在后续完善整体教学体系的过程中笔者会引入相应的评价环节。例如在传统卷面考试中增加思政考核内容,及在平时成绩中加入对于学生思政素养的评价等方式。除了学生层面,对于授课教师的课程思政评价也会通过问卷等形式进行,形成较为全面的课程思政效果评价机制。

对于不同的学科,课程思政都应该有自己的学科特点,因课制宜。因为笔者课程思政开展的时间相对较短,本次调查涉及的人数较少,并且不是针对整门课程的评估,代表性有限。在后续的教学实践中会继续完善和调查分析,寻求最优化的《临床输血学》课程思政体系。

猜你喜欢

血型问卷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你是Rh(-)血型的准妈妈吗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你是Rh(一)血型的准妈妈吗
问卷网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4种血型对对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