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全科教师教学技能培养初探
——以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2020-03-04庞晶莹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全科技能农村

庞晶莹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初等教育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小学全科教师是面向农村教学点,能够承担多门学科教学任务的教师。相对于普通小学教师,其最大的不同点就是全科教师必须具有多种多样的教学技能,因此培养全科教师的教育技能就成为全科教师培养的关键。所谓教学技能是教育者运用已有的教学理论知识,通过练习而形成的稳固的、复杂的教学行为系统。教学技能包括教学之前的技能如把握教学目标、分析学情、剖析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设计等;教学之中的技能如导入、讲授、提问、课堂组织、板书、教学总结等;教学之后的技能如自我反思、评价等诸多方面。[1]

一、小学全科教师教学技能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2016年,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为“焦作师专”)开始承担全科教师培养任务。为了更好地适应农村小学点的教学,学校采取多样化的培养模式,如双周教学技能实训、“三位一体”培养模式等,极大地提升了全科学生的教学技能。但在现实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应试心理促使课堂教学技能培养功利化和效率化

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要求在校师范生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过硬的教学技能和高强度的课堂模拟训练。由于教师资格证考试压力,各学校都在为应考努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又重新走入了“应试化”教育的“怪圈”,教学就是为了考取教师资格证,许多教学“为考而开,为考而设”。教育理论课内容单一,满堂灌现象十分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忽视;教育实践课教学模式单一,学生不能根据教师的讲授举一反三。这种应试教育和学生的应试心理,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对教学技能的掌握,在很大程度使得学生又重新走入应试教育的窠臼中,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成长和未来教师的质量。

(二)学科体系掌握不健全,缺失“范例”化教学技能

小学全科教师是指掌握教育教学基本知识和技能、学科知识和能力结构合理、能承担小学阶段各门或多门课程教学工作、服务于农村义务教育的教师。对于小学全科教师而言,全科指的是学科全面,也就是说,全科教师虽不要求个个成为专才,但一定要成为博学之士。从学校为全科学生设置的课程来看,语文、数学、英语、体育、音乐、美术、科学、思想品德等科目样样都有,但学生学习中往往重视语文、数学、英语,而忽视体育、音乐、美术、科学、思想品德,这严重影响学生全面知识的掌握。在教学实践中还没有一个“范例化”教学技能模块。所谓“范例化”教学技能模块,就是通过学习一种“典型”的教学技能,可以使学生延伸到多个学科教育领域。正是由于学生掌握知识的片面性,使得学生对语、数、外教学技能的掌握较为全面,而对体、音、美和科学、思想品德等方面教学技能掌握相对欠缺。 学生毕业后就面临着学业“不专”也“不博”的状况,这恰恰与全科教师的要求是相违背的,也不符合全科教师的培养目标。

(三)课堂教学缺乏创新

教学技能创新主要有两点:一是能根据教材、课程标准与学生基本情况,并结合学校实际和教学实际,以学生为中心创造性地开展教学;二是能根据学校所处的地域、文化等特点,开设特色课程和第二课堂。全科生要在师范学校培养,而学院培养与农村教育实际相差甚远,由于不能深入到农村教学,使得培养的学生不知道农村实际,而脱离实际的教学往往缺乏创新性。不管教师上课讲得有多好,但由于缺乏农村实践,往往达不到教育培养全科生的目标。

除了上述情况之外,全科教师培养还面临着三个问题:一是全科生的定向就业优势使得学生不必为找工作而烦恼,这往往导致学生安于现状,出现“只要考试好,一切都会好”的心态。二是不重视教育理念的掌握,本着“学了就用的观点”,重视掌握技能,不重视掌握理论,而缺乏教育理念指导的教学实践往往会缺乏创新性。三是缺乏对优秀教师教学技能的分析,不能从优秀教师的教学中分析讲课的优点,并在实践中拔高自己,这样学生在听课中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资源,不利于全科生教学技能的培养。

二、新课改对小学全科教师的理性诉求

为了适应农村教育实际,小学全科教师必须掌握扎实的教学技能。

(一)要明确全科教育的指向性

随着我国义务教育“撤点并校”,农村小学大量合并到中心校,特别是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幅员辽阔,义务教育“撤点并校”以后,农村小学生到中心校上学的路程加大,最远处达到10—13公里。这无形加大了学生的不安全因素,增加了家长的忧虑。为了使这些学生顺利接受义务教育,有必要在农村开办教学点。全科教师就是为这些学生服务的,这些服务的对象有的是远离中心校的平原地区;有的是在山区,无法到中心校上学;有的是在牧区,没有统一的正规学校;有的是在偏远的岛上,无法接受正规教育,再加上农村还有许多留守儿童和生活贫困的儿童等,这些现象都是全科教师要直接面对的。全科教师不仅要了解执教地区的特殊性和教育对象的特殊性,还要根据这些特殊性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而这些有效的教育不仅是教学内容上的,也是教学方法上的,这样才能满足农村教育的要求。

(二)要重视教学技能的全面性

从2014年开始,国家起动了农村义务教育“改薄”工作,农村义务教育教学环境得到了很大提升,同城市义务教育相比仍存在师资缺乏、教育经费不足、家庭教育观念落后、农村生活环境艰苦等问题。但农村也有自身的优势,虽没有城市里的喧嚣,却有农村的朴素与自然,那里有山、有水、有岛,可以登山、可以远游、可以亲近大自然。农村教育的不足要求全科教师必须具有吃苦精神,农村教育的优势需要全科教师具有超强的教育能力,扬长避短,利用农村自然环境的优势去培养学生。义务教育是面向全体儿童的全面发展教育,全科教师面对的是正在成长的孩子,他们的成长有赖于优秀的全科教师的教育,这就要求全科教师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和全面的教学技能,能够把农村教育的缺点转化为农村教育的优点,把农村教育的优点作为学生成长的基础,使农村的儿童快快乐乐的成长。

(三)要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

新课程改革十分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因此,重视课堂教学的实践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课改的重要环节。实践能力就是让学生在理论的指导下,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练,把知识学活会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创新能力包含质疑能力、批判能力等,且具有独特性、新颖性,又与理论高度融合的能力体系。教学的创新性在于教学内容的独特性,能够提出不同的思想、观点,教学思想具有批判性,能够引起学生对现有理论的质疑与反思。创新能力的培养最好要在儿童时期抓起,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观点来看问题。这就为本来就缺乏教育现代化的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带来了新的考验。农村没有现代化的设施和工业体系,没有图书馆和大型的少年馆等等,在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全科教师不仅要为农村孩子带去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带去创新理念,让农村小孩从小都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这就需要全科教师自己也必须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够把农村的特色与农村孩子的渴求结合起来,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提升小学全科教师教学技能的策略

为了更好地培养全科教师,需要对小学全科教师培养做出适当调整。

(一)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合作机制

全科生大都来自农村,毕业后也将回到农村教学。因此,全科生必须树立扎根农村的情怀,奉献自己的青春和人生。对学校来说,除了加强全科生的培养以外,还需要与农村当地政府相结合,真实地了解农村的实际情况,使全科生了解农村教育的现状。如河南省部分山区,农村小、学校小、生源流失多,学生留下的少,能留住教师的地方不多。面对这样的情况,全科生要有思想准备,要坚定自己的教育信念,做好自己的心理调整。同时,全科生自己也需要到农村去,了解农村教育的现状、需求与缺失。据调查,农村教育最缺教师,最缺什么都能干的全方位型的教师,一个农村教师不能一个人当一个人用,而应当一个人当几个人用。[2]培养全科生的院校,必须了解农村现实的情况,加强院校与农村学校的合作,培养农村所需要的全方位的教师,这就需要各个院校在培养方案中纳入农村学校的要求,在具体的实施上按照农村学校的要求培养相应的全科生。

(二)实施模拟课堂教学,提升学生教学技能

全科生教学技能培训课程主要分两种,即教育教学理论课程与教育教学实践技能课程。全科生除双周上实践技能课程之外,大部分时间是在学习学科理论课程,具体的实践教学技能课程学习的时间并不长。如何把教育教学理论课程的学习与实践技能课程学习有效地贯穿在一起,使两者不脱节,将是全科生教学技能课程改革的关键。在实践中,我校提出了“模拟课堂教学”,让全科生在实践中模拟小学教师上课,使学生“边学边做”。这种“范例化”教学模式,可以运用到所有小学课堂教学中,使学生从准备课程、设计教学、撰写教案、登台试讲、体验教学、课后点评、教学反思等教学的各个环节上得到有效的锻炼。[3]通过“模拟课堂教学”使学生真实面对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挖掘学生的潜力,并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加强“第二课堂”实践,创新“课上课下”新模式

学校以双周实训为依托,把校内教学与校外实训结合起来,有效地提高了全科生的教学技能。校外实训主要采取与市重点小学合作的形式,将一线小学教师确立为指导教师,学生作为“学徒”,直接参与到小学教学之中去,如协助教师完成日常教学工作、撰写教学日志、开展日常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辅导等,这样可以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技能。学生在真实的课堂教学中,能够感受到小学教学课堂氛围,对学生把控课堂教学的节奏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校内教学主要是课堂技能课程,通过学习使全科生在教学语言、微课试讲、粉笔字、简笔画等方面的技能得到提升。

同时,学校也为学生创造“第二课堂”,把学生的课余时间利用起来,如课前与课后等,进行同步练习,并形成互评机制。学生在“第二课堂”上大胆尝试、积极配合,相互观摩,它打破了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化之弊端,并可以将校外实训及校内实训中的教学模式加以演练内化,发挥学生的个性和教学自主意识,为全科生的教学技能培养打下良好基础。

(四)建立交流常态机制,完善全科教师培养模式

全科生的教育从起步到至今时间并不长,许多培养模式仍在努力探索中。值得注意的是,学校应当把农村优秀的小学教师请到学校中来,让这些优秀的小学教师为学生授课,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农村教师责任并为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乡村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教育行政部门也要积极行动,努力构建乡村与城市学校相融合的互联网学习机制,把乡村学校与城市中小学、高校等进行联通,打造网络共享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优秀的乡村名师可以将自己的课程资源提供给全科生学习和讨论,同时农村教师也可以通过平台资源及时汲取高校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选择符合农村学生自身发展需要的教育教学方法。这样可以使城乡教学资源交流常态化,实现两者的共同发展,相互提高。

猜你喜欢

全科技能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全科医生培养还需添柴加油
突显独特之美 发挥全科价值
画唇技能轻松
全科专业招生“遇冷”
满足全科化和规范化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