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育渗透,不妨借“题”发挥

2020-03-04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实验小学

基础教育论坛 2020年30期
关键词:祖冲之周长题目

陆 丽(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实验小学)

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过程,也是学生在思想层面与精神层面不断转变的过程。这是一个长久的过程,需要教师及时地引导与帮助。当具体的数学题目与德育对接时,能让题目多了时代的气息,也能多给学生一些精神上的鼓励。

一、引用数学故事,激发热爱祖国的热情

德育不是简单地说教,它需要教师运用教学机智,让学生在心理上与感情上能积极地参与、主动地接受。爱讲故事,也爱听故事几乎是小学生的天性,教师可将德育以故事的方式显现在具体的数学题目中。学生在思考题目的过程中,既让思维得到了锻炼,又对故事中流露出来的情感产生了共鸣。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圆——圆周率和圆的周长公式》为例,在讲圆周率时,教师先让学生在纸上画一些圆,再让他们用一个细线绕着圆转动一圈,得出圆的周长来。用同样的方法,学生测出了好几个圆的周长,教师问这些圆的周长与他们的直径有什么样的关系,学生就开始了自己的探究。当将周长除以直径时,他们发现呈现的数值基本差不多。适时地,教师将有关祖冲之与圆周率的故事呈现出来。白板上出现一个叫祖冲之的行星,学生感知到这个古代数学家的影响力;讲述中展示祖冲之计算圆周率的方法,学生体会到这个数学家的智慧;同时,视频中提到祖冲之研究的结果比西方早了1000多年,学生体会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讲述故事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每个学生都会被祖冲之卓然的智慧、超群的努力所感染,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二、丰富教学形式,提升相互帮助的意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互助,既能让他们对具体的题目有更直观的认识,也能让他们在热爱生活的同时,更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的教学为例,它是为简单的两步混合运算、多位数乘多位数的运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学习做准备的,其重要性可想而知。但从表面上看这一节的内容又比较枯燥,因此,教师可以从生活入手,激发学生的互助热情。教师将学生带到草莓园让他们去摘草莓,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是第一次看到生长在地上的草莓,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了。教师让有劳动经验的学生指导没有经验的;让摘得快的帮助摘得慢的。他们再一起合作,将摘好的草莓放在事先带来的盒子里。学生互助劳动丰富了原有的教学形式。这样的德育,在教师的说教中是很难形成的。每盒16个,教师摘了2盒,学生摘了10盒,学生又在互助中计算师生一共摘了多少个。学生在互助中,自然想到的是数学问题。德育激发了学生的数学灵感,互帮互助,使得学生间有了优势互补,数学教学效果也得到显著提升。

三、研究背景知识,唤醒本土文化的意识

教师在施行德育的过程中要将题目中的本土文化挖掘出来,进而让学生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自信。当学生在感知本土文化的同时,他们对数学的学习也会多一份亲近感,感觉就如在完成自己分内事。当前数学教学中,往往忽略对本土文化的渗透,学生慢慢会忘记自己的根本。因此,将本土文化对接小学数学教学也就成了当务之急。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为例,教师设置这样的题目:6+( )=10,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加减法中的规律。对于这样的题目,一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数的概念,更不要说具体的运算规律,因此,将数与“形”对接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就这个“形”而言,教师就可以融入本土文化,因为我们的祖先最早的计算就是用“形”来完成的。教师将有关结绳记事,将竹、木或龟甲、兽骨上刻字的图片展示给学生。学生会将10个小木棍排在一起,再分成两堆,一堆为6个,另外一堆就是所求的结果。这就是本土文化给予学生的启发,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也让他们接触到竹、木或龟甲、兽骨等与本土文化有关的事与物。德育在本土文化建构的环境里得到落实,学生的素养也随之生长。

德育之于数学的借“题”发挥,对教师而言,首先要“借”,要能让借来的数学题目对接学生的认知;其次要“发”,要能让发出的情感促进学生品行的生长。因此,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读懂数学题目背后隐含的德育因子;另外一方面又要从中汲取学生需要的精神支撑。

猜你喜欢

祖冲之周长题目
让祖冲之死不瞑目的《大明历》
“笨蛋”祖冲之
周长与面积
巧求周长
巧求周长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祖冲之
关于题目的要求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巧算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