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同伴冲突”提升小学低年级学生社交能力
2020-03-04胡庆贵安徽省铜陵市翠湖小学
胡庆贵(安徽省铜陵市翠湖小学)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处于“三观形成”“性格塑造”的关键期,自身的自控力、独立性不强,更多的时候还是会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在进入小学前,这群孩子几乎都是生活在被成人保护的“温室”内,独立生长。进入小学后,同伴交往频率增多,他们经常会因物品争抢、言语挑衅、规则维护等原因,加之又缺少必要的同伴交往经验,彼此间会发生冲突。这类“冲突”,其实是孩子身心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不可避免。对低年级学生之间发生的冲突,如果加以引导,合理解决,那么它就可能转化为促进心理发展的推进器;低年级学生在解决冲突时获得的经验,对以后的社会交往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要培养小学生“懂得感恩和基本的礼仪常识,学会欣赏、宽容和尊重他人”。因此,如何在小学阶段更好地利用这种“同伴冲突”,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技能,促进个性的协调发展是师者的重要责任。
一、“同伴冲突”发生时,“集体活动”巧帮忙
随着学科整合及趣味性课程的不断出现,现阶段的小学低年级课程多以活动模式展开,集体活动不仅是一种活动,更是一种精神。通过集体活动,不仅能反映孩子的成长状况,还能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虽然“同伴冲突”在校园生活中都经常存在,但多发在活动环节。集体活动是同伴冲突的多发环境,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教育契机。
在学校集体活动(运动会、出早操、集体游戏等情况)进行时,一方面因为此类集体活动对低年级学生的约束力要求较高,刚步入小学阶段的学生很难适应;另一方面学生会因为“游戏合作”“竞争机制”等原因出现“同伴冲突”。作为老师应该引导孩子们在具体的特定情境下学习沟通技巧,多加鼓励和指导孩子,让孩子通过主动邀请他人加入集体活动中,注意肯定孩子的分享行为,引导他们使用交流协商、合作轮流等积极的解决策略。表扬学生一点一滴的进步,增加学生成功的体验,提高学生自信心。对同伴的分享和其他积极的社会性行为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学生才能从他的表现中获得满足感,减少攻击性行为或其他消极解决策略的发生。
低年级学生会随着老师的慢慢引导,逐渐树立集体意识,也会在渐渐参与的集体活动中明白“集体”的重要性,进而“同伴冲突”会减少发生,学生也会在集体中成长。
二、绘本故事巧利用,解决问题靠情境
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几乎以绘本为主。绘本中的内容形象思维占主导,想象力特别丰富。绘本不仅是语言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进行学生社会性教育的有效方式。其中,针对社会性领域的绘本更是能在解决“同伴冲突”中起到独一无二的作用。
如绘本故事《猜猜我有多爱你》会告诉孩子们子女与父母之间的亲情;《小阿力的大学校》会告诉孩子们学校带来的美好与快乐;《不是那样是这样》会告诉孩子们如何解决“同伴冲突”……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中《当冲突发生》一课列举了校园冲突发生的场景。在这些场所中,我们可通过设计具体的情景与冲突,可以很好地把学生代入情境,请学生和角色合二为一。在情境中思考:面对这种情景我们应当怎么做?引导他们意识到这些地方是大家的,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维护。
有了大家,才有自我。同时,由于孩子独特的直接经验学习方式,我们更提倡利用相关的故事、图书,与孩子的交往经验相结合,通过语言教育,学习分工合作,结合具体活动,引导学生改变他们的想法,理解他人,培养孩子的观点采择能力,学会理解他人的想法和感受。
三、适当适时来介入,间接教育妙引导
教师对学生间冲突的正确介入,一方面能够解决当下的“同伴冲突”,另一方面也间接给他们日后处理矛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榜样与示范。从这个角度来说,教师对于“同伴冲突”的合理介入于解决策略培养而言,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教师介入“同伴冲突”的价值,不仅在于引导学生去自我中心,发展学生的共情能力与观点采择能力。同时,它也有抚慰学生情绪的作用,并给予他们情感上的支持。从社会交往规范与基本的社交技巧的掌握上来说,教师的合理介入也能够起到身体力行的教育作用。进而言之,教师的合理介入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自己能够适当解决“同伴冲突”的信心,教师对学生能力的信任能够给予他们积极的心理暗示,逐渐提高他们独立解决冲突的能力。
在此过程中,不断创造他们自主解决问题的机会与足够的时间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与此同时,根据冲突情境的具体差异选择介入策略也是提高教师介入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所以教师应当排除粗暴的介入方式,慎用命令、喝止等充满教师权威角色的介入策略,以指导与帮助为主的介入方式为代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注意自己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掌握社会技能,并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形成一个安全、温暖的心理环境,促进儿童身心的和谐发展。
四、社会技能多培养,解决冲突自己来
社交技能训练指的是帮助孩子正确地、积极地将“同伴冲突”归因于他们能够获得技能和能力来应对“同伴冲突”的能力。
1.移情训练
学生思维的自我中心决定了其移情能力的发展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通过讲故事、提问题、情境表演等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培养积极、乐观精神和分享的能力,使他们在面对往后的生活中的此类情境能够习惯性地加以理解。
2.角色训练
角色扮演游戏一直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孩子通过表演童话剧或绘本故事,能从中学会该角色应承担的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发展孩子的认知能力。从语言教育的角度来说,角色扮演中所用到的对话性、情境性语言同时也给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教育契机。表演内容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选取典型的“同伴冲突”事件进行改变,生成教学活动。由于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具有直接经验性,必须借助具体的情境与事物,因此这种来源于生活的故事内容是非常符合他们的学习特点的,同时也加强了课程与生活的联系,既来源于生活,又超越生活。
低年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不可避免地与同伴发生冲突,这是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必然会发生。作为老师,我们要正确看待“同伴冲突”,肯定冲突的教育价值,培养学生在独自面对“同伴冲突”时的解决能力,积极鼓励孩子选择适当的策略,充分利用“同伴冲突”的教育机会,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会独立解决“同伴冲突”的自信心,使孩子获得良好的社会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