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专科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管理实践
2020-03-04张海燕
张海燕
甘肃省肿瘤医院,甘肃 兰州73005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一种急性传染性肺炎[1,2]。2020年1月30日WHO将此次COVID-19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国际病毒分类学委员会将其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2,SARS-CoV-2)”[3]。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于2020年1月27日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将新冠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但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并将其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检疫传染病管理。2020年1月25日,包括甘肃省在内的30个省市自治区均启动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甘肃省肿瘤医院在第一时间科学有序的组织部署了COVID-19的应急防控工作。
1 建立组织机构,加强应急指挥体系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各类新发公共卫生事件随之增多,加强卫生应急管理已成为卫生系统当务之急,也是医院的重点工作内容,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医院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部署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应急能力强弱直接关系到整个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成效。COVID-19疫情发生之时正值春节期间,在接到甘肃省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通知后,医院及时召开紧急会议安排部署,停止一切休假,召回所有休假的职工。成立了以院长为总指挥的院内COVID-19应急处置指挥部,下设综合协调组、疫情防控组、应急处置组和应急保障组。各分管副院长分别担任组长,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层层抓好责任落实,各级管理人员24小时通讯畅通,确保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出现疏漏。
2 优化院内布局,完善预检分诊功能
甘肃省肿瘤医院作为肿瘤专科医院,未设置传染病专用诊室,两栋住院部大楼都采用中央空调系统,这给呼吸系统传染病的防控带来了挑战。疫情防控指挥部决定,首先控制医院的人流和物流,立刻封闭了医院的另一个进出口,只保留医院大门出入口便于管理。为防止楼内中央空调引发院内感染,根据相关规范在医院空阔的院内搭建卫生应急帐篷并于医院大门入口处设专用通道。卫生应急帐篷分别设置有预检分诊、发热门诊、留观室、会诊室以及检查检测室等不同的功能区,另外还设置了三间留观病房,使得预检分诊工作可以按规定流程正常开展。
预检分诊工作严格按照《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落实,遵循“严把入门关,不漏一人、不漏一车,不戴口罩者不能进入,确保零漏检、零漏报、零感染”的原则,24小时对进入医院大门的所有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对高于37.3℃的人员进行复测,复测体温仍高于37.3℃者,则由专人通过专用通道引导其进入发热门诊程序。对于有可疑病史或相关症状者进行胸部CT和SARS-CoV-2核酸检测等相关检查;公共卫生管理人员同时详细询问近14天内的生活轨迹及与他人的接触史等信息。检查结果由指定专家团队会诊,会诊结果排除疑似病例,则建议居家隔离观察14天;对疑似病例或确诊者,则严格执行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转运工作方案(试行)的通知》文件要求,按照相关标准流程转送到定点收治医院治疗。在整个流程中均由专人负责,确保患者不出隔离区域。
外地来院就诊人员特别是从疫情高风险地区来院人员,首先由医院公共卫生管理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然后进入发热门诊检查程序。可疑人员进行SARSCoV-2核酸检测等检查并详细记录所有信息,及时上报甘肃省卫生健康委疫情网络上报系统。每接诊完1例发热患者,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要求进行场地清洁、消毒、灭菌,并由专人负责医疗垃圾处置等工作,医院感染管理人员随时督查医疗垃圾处理的各个环节,确保安全规范。
3 切断传播途径,杜绝院内交叉感染
切断传播途径是防止疫情扩散的主要措施,医院首先清晰地划分了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合理规划人流、物流并对院内人群分三部分进行管理[4]。
3.1 门诊患者 医院及时向全社会发布公告,全面推行分时段预约诊疗制,让患者通过互联网、公众号、电话等方式进行预约挂号、分时段就诊,避免现场排队造成人员聚集。通过医院官网、公众号等方式告知患者来院就诊时必须佩戴口罩,主动出示健康码并接受体温检测及流行病学史询问。就诊时出现发热的患者,直接阻断在预检分诊环节,进入发热门诊程序进行处理。
患者候诊时至少间隔1米,所有诊室实行“一医、一患、一室”制度。老人、儿童、孕妇和行动不便的患者只能1人陪护,有自主生活能力的患者要求其单人就诊。来自中高风险区患者,应提供近7日SARS-CoV-2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或血清特异性IgG抗体阳性证明;境外回国来甘就诊患者,应提供集中隔离14天证明及隔离期间SARS-CoV-2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或血清特异性IgG抗体阳性证明。确保肿瘤专科疾病诊疗与疫情防控两不误。
3.2 住院患者 患者办理入院手续时首先进行体温检测并经发热门诊专家评估,提供COVID-19相关检查结果。急重症及恶性肿瘤患者首先入院,其他患者根据病情实行计划性入院,入院后严格执行“一间病房、一名患者、一名陪护”的原则。病房严格实施24小时封闭管理,谢绝一切探视。陪员必须有申请的健康出行码且无疫区及相关流行病学接触史,凭实名“陪员证”进出病区。患者及陪员不能随意离开病区,如因检查或治疗必须离开病区者,须进行登记并根据指定通道凭腕带标识和陪员证出入病区。各病区预留通风良好,有单独出入口的一间发热病房及相邻的一间操作室。医院感染管理人员每天登记随访并与主管医生共同分析发热患者的病情,在保障疫情防控安全的同时又满足了患者的就医需求。
3.3 院内职工 严禁一切不必要的人群聚集活动。学术活动、学术会议改为网络视频形式,不可避免的现场会议要求所有参会人员佩戴口罩、隔空而坐,会议时间尽可能缩短。医院派专人负责全院各区域及电梯等设施设备的消毒工作,公共卫生人员普查全院职工的身体状况,对有发热、咳嗽等症状者进行排查,必要时进入发热门诊程序;对所有从外地返甘员工,在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检测检查后,安排居家隔离并进行电话随访上报。医院餐厅以预约配送或打包带走的方式营业。
4 实施部门协作,健全联防联控机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面对COVID-19疫情,医院成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专家组,健全了公共卫生专业处置队伍。完善了信息公布、应急处理等各项工作制度,规范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程序,形成了“统一指挥、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从制定科学规范的应急预案,组建技术过硬、作风优良的专家团队,到应急物资的储备完善及物资调拨的统一有序,都为疫情防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有效切断疫情传播途径,人流物流的定向管理,医疗废物的规范收集处理,患者分泌物、排泄物的消毒处置,整个流程都做到了顺利流畅,环环相扣。
COVID-19疫情正值春节放假期间,疫情防控物资的采购调拨和管理成为重点工作之一。医院防控指挥部安排应急保障组动员全院职工,通过各种途径联系采购必需的防控物资,应急保障组每天统计疫情防控医疗物资的使用与库存情况,医院专门研发了疫情防控物资管理院内软件程序,指挥部人员可实时掌控物资使用情况,使得疫情防控物资科学管理、合理使用。
5 推广科普宣传,强化全员培训学习
COVID-19疫情发生后,向全民科普COVID-19的相关知识是医疗机构的责任和义务。医院通过官方网站、公众号以及互联网等形式推送COVID-19防控知识,在院内电子大屏幕、病区宣传屏幕不断滚动播放相关卫生知识。在医院显要位置摆放多种形式的宣传资料,张贴宣传海报及散发小宣传册等,对患者及陪员进行相关防控知识科普宣传教育。患者入院须知及入院谈话中,COVID-19疫情防控相关内容属于重点内容之一。
医院有针对性的组织各级各类人员,进行COVID-19专业知识和传染病自我防护常识的培训。重点学习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实验室生物安全指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及《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等文件。医院采用线上培训+小范围线下带教的模式,利用互联网平台、各种院内微信群、院内OA平台传送文件,以科室为单位进行小范围带教及面对面指导,加强全员专业知识和自我防护技能的培训。反复强化医护人员穿脱防护服标准流程、洗手流程等个人自我防护技能。对SARS-CoV-2核酸检测的标本采集技术,由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及检验科专业人员采取4人一组的培训演练,严格考核,确保熟练掌握应用。同时针对特定场所消毒灭菌技术、医疗垃圾处置及处置程序等,动员医院行政人员配合工勤人员,在经过宣教培训并组织演练后共同完成,确保了该项工作的规范进行。医院号召大家通过华医网、好医生等继续教育网络,加强疫情防控知识的学习和巩固,由专家组抽查考核。在培训员工的同时,医院组织播放COVID-19防控知识视频,重点是肿瘤患者如何进行健康防护,按不同专业、不同疾病进行视频讲座,深受欢迎并取得了实效。
医院是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是COVID-19疫情防控的重点。肿瘤专科医院,患者大多免疫功能低下,特别是接受手术、放疗及化疗者更是容易引起感染[5,6]。如何避免患者、陪员、医务人员之间交叉感染,是肿瘤专科医院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复产复工的进行,疫情防控和日常业务整体推进,统一调配,既要保障肿瘤患者及时合理地诊疗,又要做好疫情防控的各项工作。应该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从细微处抓起,坚决阻断病毒传播源,精准防控,内防反弹,外防输入,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事业,特别是肿瘤患者的生命健康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