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抗联革命老区旅游资源调查、评价及开发研究
2020-03-04刘晓光
刘晓光
(辽宁科技学院 管理学院,辽宁本溪,117004)
1 关于辽宁抗联革命老区旅游资源
东北抗日联军顽强奋战,在辽宁境内留下了诸多宝贵的历史遗迹。辽宁红色旅游发展应对革命老区的旅游资源加以积极利用,充分发挥其在经济、教育等多方面的作用。红色旅游是我国的独创,但世界许多国家的旅游活动中,以“弘扬爱国主义、培育民族精神”为主题的旅游产品占有很大一部分比例,如战争旅游、遗产旅游和黑色旅游等〔1〕。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非常关心红色文化传承的问题,多次亲自深入革命老区考察,对红色旅游发展也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习总书记指出,每一个红色旅游景点都是一个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一个国家在文化软实力方面莫过于有精神信仰,红色文化所传递的爱国主义和艰苦奋斗这两种精神信仰无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部分。文化的传承归根结蒂靠的是文化内涵对广大民众的吸引与凝聚,而红色旅游是正将旅游活动与红色文化传播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一种创新旅游形式。
全面对辽宁革命老区旅游资源进行调查与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对这些红色旅游资源进行深层次的开发,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 辽宁抗联革命老区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应依据GB/T 18972-2017《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对辽宁抗联革命老区旅游资源进行调查与评价,以旅游资源详查为基础,在此之上,采用打分评价法对旅游资源单体进行评价。
2.1 辽宁抗联革命老区旅游资源调查
辽宁抗联革命老区旅游资源调查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料及研究成果,完成统计、填表和编写调查文件等工作,运用访谈、实地调研、记录、绘图、录音、摄影及摄像等方式,收集各个革命老区旅游资源单体的相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汇总和分析。旅游资源详查要做到了解和掌握辽宁境内抗联革命老区资源的全面情况,包括地方志、乡土文献、旅游景点介绍、规划报告等各类文字、图片及影像资料,对旅游资源单体进行调查,完成“辽宁抗联革命老区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
2.2 辽宁抗联革命老区旅游资源评价
辽宁抗联革命老区旅游资源评价应首先从经济、社会、人口和空间4个方面来确定其评价指标,还需要基于生态平衡、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角度确定辽宁抗联革命老区旅游资源评价方法,从而形成乡村振兴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评价模型。根据“旅游资源共有因子综合评价系统”进行赋分,对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影响力及附加值进行评价。旅游资源价值评估需考虑观赏游憩使用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珍惜奇特程度、规模丰度及完整性等;旅游资源影响力着重知名度和影响力、适游期或适用范围等方面;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方面则需要考察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等要素〔2〕。
3 辽宁抗联革命老区旅游资源开发
3.1 加强区域合作,整合抗联革命老区旅游资源
课题组对辽宁境内沈阳、抚顺、本溪等九个地市的109项抗联旅游资源进行了调查,积累了抗联革命老区旅游资源相关的大量资料。课题组在调查过程中发现革命老区旅游资源较为分散,从而产生单一景区竞争力不足的普遍现象。辽宁抗联革命老区旅游资源亟待整合,进一步提升影响力,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度。整合辽宁抗联革命老区旅游资源应加强区域合作,串联包括但不限于辽宁境内的主题鲜明一致、游览形式多样、层次感强的景区,创新设计旅游线路。如以围绕一个或几个抗联英雄人物或探索一个代表性历史事件等为主题,将若干景区按照时间或人物关系线索串联,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并综合参观、体验、文化、探险等游览形式与项目,寓教于游,寓乐于游。
3.2 合理规划与布局,有优先、有重点地进行开发
辽宁省及抗联革命老区所在地市要积极进行景区发展规划,合理布局,优先开发旅游资源保存完整,周边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的景区,抢时间,抓效率,占领市场份额。此外,还应重点开发影响力大、历史价值高的旅游资源,打造辽宁抗联红色旅游品牌。如“寻根国歌诞生地”等对大众吸引力较高的资源应作为辽宁抗联革命老区旅游资源开发的重点,利用研学旅游市场火热发展的契机,开发适合小学、中学等不同年龄层次学生的研学旅游基地,在追根溯源上下功夫,在培养青少年一代红色旅游爱好者方面下功夫。
3.3 红色旅游与智慧旅游结合,提升旅游产品核心竞争力
传统红色旅游开发形式单一,通常游客仅以纪念馆或博物馆参观为主要游览形式,走马观花,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导致游产品核心竞争力较弱。辽宁抗联革命老区旅游资源丰富,深挖红色文化资源,紧跟5G互联网时代发展浪潮,创新开发辽宁红色旅游景区产品,提高其娱乐性与参与性,将红色旅游景点建设成生动的课堂,让游客在红色旅游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红色文化,传承革命传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进而增强红色旅游的教育功能。红色旅游应与智慧旅游结合进行创新开发,如在辽宁抗联革命老区旅游景区应用VR及AR技术,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手段来增强体验感,尊重历史,还原历史,使进入红色旅游景区的游客得到深层次感悟〔3〕。抗联革命精神的感染力、影响力和震撼力在红色旅游活动中得到提升,红色旅游也将会更好地传承抗联文化,从而进一步推动辽宁文旅融合发展。
3.4 规范管理与服务,完善景区配套软硬件设施
辽宁抗联革命老区旅游配套设施水平普遍有待提高,旅游景区的管理与服务应朝向更加专业与规范的方向发展。在管理方面,应根据景区的具体情况制定中长期旅游景区发展规划、旅游服务标准与规范以及景区应对突发情况预案等。如辽宁夏季洪水多发,临近水域及山地环境的景区要制定应急预案,以应对季节性的洪水对景区及游客带来的不利影响。在服务方面,招聘和培训景区服务人员,通过系统学习使其提高服务意识与素养。特别是景区定点讲解员培训方面更应多下功夫,因为这一群体直接与游客接触,专业而生动的讲解会为景区增色,极大地提高景区的好评度与美誉度。
3.5 开发特色旅游商品,进一步拉动旅游消费
旅游购物一直是辽宁旅游业发展的短板,想要让抗联革命老区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就要结合抗联老区的各类资源,开发特色旅游商品,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如本溪桓仁县的抗联煎饼是抗联老区美食的典型代表,其发源于抗联活动时期,因具有便于携带、易于保存的特点,遂成为抗联将士的常见口粮。桓仁抗联杂粮煎饼保留了部分传统工艺,呈现自然而纯朴的口感,外包装也极富抗联历史特色。在抗联老区游览过后,尝一尝抗联煎饼,忆苦思甜,是深受游客喜爱的项目。辽宁各地的抗联老区应行动起来,挖掘地方特色,除乡土气息浓厚的抗联老区美食外,设计与抗联历史事件及英雄人物形象结合的工艺纪念品,研发以山野中草药等植物为原料的手工香皂、开发怀旧粗布针织绿色环保旅游消耗品等,进一步拉动旅游消费,提供就业机会,充分带动革命老区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