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客实验室2.0模式的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研究与探索
2020-03-04董琪珺
董琪珺,康 英
(1.铜陵学院,安徽 铜陵 244061;2.安徽工程大学,安徽 芜湖 241000)
以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各行业结构发展与普及化的加深,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促进高等教育层面的信息技术革新日趋明显,顺应产生的创客空间、创客教育等模式的嬗变推动了高校教育体系以创新为载体的发展进程〔1〕。2.0模式创客实验室是以融教学、实践和创新教育理念为基础构建虚实融合的教学模式。本文着眼于高校创客实验室的创新教学模式与环境设计专业基础及专业主干课程搭建起的模块化教学,构建理论教学与线上MOOC等课程设置及线下工作室制、竞赛制等组成的网状教学体系,探索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创新教育体系的建立对突破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瓶颈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国内引入创客概念的时间较晚,直至2012年国内创客空间大量建设,呈现出爆发级的发展态势,创客教育经过多年的沉淀和发展,现已迅速发展为一项模式新颖且系统的教学体系〔2〕。创新2.0模式环境设计创客实验室基于专业教学中难以实现的实践环节带到创客实验室来解决,以创客平台为基础,整合校外企业资源等方面构建出完整的创客教育体系。此实验室运作过程中的实践项目多源于外,选择一个或多个较典型的项目为实践对象,真实反映企业工作流程;各门基础、专业课根据环境设计专业的培养方案,结合每一课程的目标方向,围绕实践教学目标与创客平台相配合,通过这个共同的平台将理论及实践教学联系起来,使其成为一个创新式创客空间。
1 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发展现状
1.1 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现状
“环境设计是基于空间营造、创造人类生活和工作环境的一种具有综合艺术特征的整合性设计……可以看到,跨学科是设计类专业与设计学科的基本特征,环境设计专业亦不例外。”〔3〕我国开设环境设计专业的本科院校数量庞大,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高校教学改革方向明确以强化实践环境,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为重要环节,其中25%左右的本科院校逐步向应用型大学转变,为满足培养企业对专业人才要求的需要,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顺势而应,但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
(1)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缺乏贯穿性衔接
专业基础课是专业课程学习的前提,学生对专业知识结构的理解一是正确理解与掌握空间的概念,二是二维到三维的渐进规律,三是增加对建筑空间的构成和结构关系的认知〔4〕。理解专业基础课程的内容应有整体规划的指向性课程设置,既包括基本艺术理论解析,也包含设计原则的实践应用,基础课与专业课程衔接连续才能帮助学生真正解决艺术形式和设计形式之间转换的问题,为今后专业课程做好铺垫和链接。
(2)专业课程设置缺乏完整性
环境设计专业课程常以专题性教学设置为重,如室内方向的展示设计、办公设计,室外方向的滨水设计、商业街设计等,专题性教学指向性明确,拓展性空间大。但因各高校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模块的差异,教学进程计划学时不足,学生缺少足够时间吸收和转化专业知识;专题式设计表达无形中导致了各类空间设计中其他组成部分方案的创意性思维较弱,创新性表达方式欠缺。
(3)学生缺乏创新思维的表达能力
环境设计专业的作业任务量大、规范要求限制性高、方案表达形式单一,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欠缺主动了解、参与课外设计创新活动的兴趣,既对此类活动的内容、规则不够了解,且对创新意识的概念缺乏。依托高校创新平台来构建创客空间,创客实验室建立的初衷是提供一个激发思维,增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开放性平台,创客教育则强调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 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引入创客实验室的模式探索
2.1 课堂教学体系引入创客实验室建设
创客实验室的运作模式试以“创客实验室=工作室制”并融入学科竞赛在专业教学中,利用专业竞赛环节穿插理论知识完成对学生的传授,实现实践教学与专业竞赛的相互促进作用,学生巩固专业理论同时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理论教学、工作室制及竞赛三方构成的环状人才培养模式的创客实验室,第一环围绕讲授教师开展的理论课堂,第二环以提供实践操作项目来锻炼学生实践能力为中心的工作室,第三环的专业竞赛强调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创新思维。
2.2 创新2.0模式环境设计创客实验室背景及运营
2015年,安徽省在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中设立“大学生创客实验室”项目,笔者所主持的“创新2.0模式环境设计创客实验室”在此背景下立项成立并进入到建设阶段。此项目本体为创客空间,以创新为切入点,将创客教育引入环境设计专业;其运作模式包含两个关键词,一是互联网,建立创客实验室的线上教学;二是合作,通过校内外合作带来相关设计项目、设计竞赛来培养学生实践及创新能力。
2.3 符合当下信息化环境的线上教学
创客实验室的线上教学平台充分体现在空间开放性,课堂教学多在教室等实体空间内进行,学生获取教学信息的局限性强。相较于讲授教师使用PPT等教学信息传输设备,现年龄阶段的高校学生更习惯于使用手机、电脑等多种电子设备获取信息,线上教学平台的优势实现了在不同的场合、时间节点“网上学习”的有效途径,MOOC、微课等引入各种技术工具、软件平台、媒体素材的新兴在线教育形式,更多地强调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性。
(1)环境设计创客实验室线上教学之MOOC
MOOC课程设置过程结合互联网、整合社会媒体等信息化环境,形成了多元化的学习工具和多形式的资源,环境设计专业课堂教学模式始终单一,学生完成方案过程冗长枯燥,易产生抵触情绪,借助教学媒体软件、互联网式视觉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可调动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MOOC课程具有“双高”特性:较高的入学率及辍学率;需要学习者具备较强自主学习能力按时完成课程学习内容,此有助于实现传统课堂教学难以产生的自主学习能力〔5〕。
(2)环境设计创客实验室线上教学之微课
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6〕。授课时间、授课人数、学生接受程度等不确定因素在传统教学中均会影响最终教学效果,网络传输的便捷性,较低的录影成本及重复利用率的微课优势则显而易见。学生通过多次观看及巩固、完善学习内容,也可与企业专业设计师交互反馈和分享经验;教师也可及时获得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信息来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效果。
MOOC、微课皆是使用网络手段进入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环境专业设计的课程教学有着较强操作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很多物理环境、条件难以人造,学生需要一个仿真的视觉环境深入了解整体案例。两者教学模式都充分利用视听、交互媒体等形式模拟现实,替代经典示例的背景信息、平面规划布局等单纯的理论讲述阶段。互联网教学模式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而且传递的声像、信息多是动态的,感染力强;师生在交互媒体的辅助下获得启迪,实现交互反馈。
2.4 多元化线下教学模式
在市场对人才需求的专业化、市场设计目标系统性等变化趋势下,创客实验室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更适应社会化需求的尝试。创客实验室与设计工作室、教师与实际项目负责人、学生与实际项目设计人员、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交互形成与社会接轨的教学窗口,其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创新能力的改变,学校的培养目标与业界岗位需求的一致性上都能有效地保证。创客实验室作为实践教学的主要场所与载体,通过项目制、专业竞赛等方式转化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方式。
(1)工作室制的环境设计创客实验室
创新2.0模式环境设计创客实验室目前以一个小型公司形式面对社会各界,利用高校创客空问与企业合作的优势,相继完成旅游景区、餐饮、城市文化产业园等设计项目。以完成项目目标为基础,案例被分割为具体设计任务,授课教师转为团队负责人的同时,委托企业设计师现场或网络场外指导学生,做到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互相交替和渗透、社会资源最大化的发挥。环境设计创客空间实设在校大学生活动中心内,其24小时开放时间更为贴合学生的学习状态和作息时间,提供了模拟化地办公环境。
(2)引入竞赛制
设计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觉得理论知识乏味,缺少耐心去主动学习,课堂教学达不到预期教学目标,循环反复,学生在基础学习阶段缺乏对相关专业知识的深入研究,通过引入专业竞赛来改善学习氛围。创客实验室旨在吸引有着浓厚学习兴趣且专业基础较好的学生,各自根据参赛方向组成团队,“以赛促学”的课程模式有助于调动学生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引入竞赛的教学课堂模式相较于单一的理论知识讲解更容易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及兴趣关注点。
3 结论
创客实验室2.0模式的教学改革基于现有环境设计资源通过实践教学理念的深化、网状教学体系地优化来改革专业课程内容与结构是专业发展中值得尝试的路径;若能更好地实施创客教育,贯彻创新教学,环境设计专业则可立足自身优势,充分把握高校培养目标与市场人才需求的差异与理念。本文阐述的教学改革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实施过程也存在待改进的问题,其探索模式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潜力的同时,仍需要强调专业学科内容的实践性,探索校内外资源共同参与教学团队模式,拓展校企合作力度,从课程、教学、师资、学生等多方面与社会、产业接轨,实现学生学习产出与专业培养目标之间的融合,形成具有创新特质的环境设计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