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产教融合培育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工匠精神

2020-03-04曹清洪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产教会计专业工匠

曹清洪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江西九江 332007)

李克强总理自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来,已连续四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培育众多“中国工匠”。“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培养大批工匠型人才,业已上升为国家意志和全民共识。”〔1〕“工匠精神是对职业的敬畏精神、对工作的执着精神,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以及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2〕它不仅适用于制造业领域,也适用于会计行业。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助推器。

一、依托产教融合培育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一)产教融合是为学生提供工匠角色体验的需要

工匠精神是对工匠特质的要求,对处于工匠岗位的人群更有贴近感,更容易接受、传承和发扬。如果高职院校关门办学,只进行教学,不让学生接触生产或承担工作任务,就会有部分学生只能意识到自己是一名学生,不认为自己是工匠,因而会产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对工匠精神充耳不闻,拒绝接受和传承。

(二)产教融合有助于会计专业学生积累会计工作经验

高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很多单位在招聘会计人员时要求应聘者需具备一定年限的会计工作经验。会计工作经验是会计人员工作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没有工作经验的会计人员很难独当一面。会计工作经验欠缺是广大高校会计专业应届毕业生共同的短板。精湛的工作技能是工匠精神的固有内涵和重要表现,因此,培育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工匠精神必须重视会计人才会计工作经验的积累。产教融合就是将生产和教学相结合,让学生接触生产实践,尽可能让学生亲自承担一定的工作任务,这无疑是学生积累工作经验的有效方式和途径。

(三)产教融合有利于整合利用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不足是制约学校育人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因素。目前,即使是我国一流的高校,其拥有的教学资源也很难完全满足教学的全部需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有利于整合学校和合作培养单位的资源,有效实现资源共享和最大化利用,弥补学校教学资源的不足,为提升教学和育人质量提供物质和人力资源保障。

二、依托产教融合培育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工匠精神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一)正确处理好产教关系,产教结合,以教为主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产教融合的初衷也是为了育人,因此,学校和教师要正确处理好生产和育人的关系。要坚持育人第一、生产第二的理念,因为育人是根本,是首要任务,而生产只是手段,是辅助要求。只有如此,才能根据育人的需要合理安排生产,处理好育人与生产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二)正确处理好工学关系, 工学结合,以学为主

在产教融合育人模式下,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学生,又是生产者。如何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是摆在学生面前的现实问题。如果处理得不好,可能会产生因工废学,影响学业的情况,从而影响学生的科学发展和顺利成才。因此,学校和教师要教育并教会学生正确处理好工学关系,以工促学,形成工学互促的良性循环,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多赢的良好局面。

(三)正确处理好企校关系,企校结合,以校为主

在产教融合育人模式下,学校和企业都是育人的主体。当然,学校是学生的第一责任人,是育人的主体,培养学生是学校的根本任务。而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企业的主要任务是生产经营,育人只是其附属职能。因此,在产教融合育人过程中,学校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和工作,以保证育人质量。

(四)正确处理好内外关系,内外结合,以内为主

在产教融合育人场所选择上,应坚持校内与校外相结合,以校内为主的原则。产教融合育人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场所,学校应充分利用拥有的资源,包括校内和校外可用的教学场所,更好地为提高育人质量服务。但相对于校外教学场所而言,校内教学场所有较多优势,如学生比较安全,便于学生管理,组织实施容易,教学成本低等。因此,学校应更注重校内教学场所的充分利用,多采取校中企、引所入校、校办所等形式开展校内产教融合育人。

(五)正确处理好德技关系,德技结合,以技为主

工匠精神应当包括匠德与匠技两个方面:匠德是指工匠应具备的道德和品行,匠技是指工匠应具备的技能和本领。从重要性而言,匠德重于匠技的培养。但在依托产教融合培育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工匠精神的内容把握方面,应坚持匠德与匠技兼顾,以匠技为主。原因在于匠德的培育对资源要求较低,而匠技的培育对资源的依赖度要高得多,而产教融合的教育成本相对于单纯的校内教育,成本一般较高。因此,把匠技培育作为产教融合培育的重点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客观需要。

(六)正确处理好集散关系,集散结合,以散为主

在产教融合的时间安排方面,应将集中一段较长时间产教融合教学与分散在不同时间段产教融合教学结合起来,并以分散在不同时间段进行产教融合教学为主。集中一段较长时间产教融合教学的优点是时间充裕,有利于学生深入全面地学习生产相关的知识技能;分散在不同时间段产教融合教学的优点在于多次迭加,能够减少每次的授课内容,有利于学生掌握吸收,还能对学生进行反复地磨练,符合记忆的科学规律,便于学生记忆和内化。相较而言,分散在不同时间段进行产教融合教学效果更好,因此,学校应以分散在不同时间段进行产教融合教学为主来组织产教融合育人工作。

三、依托产教融合培育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工匠精神的实施策略

(一)明确会计人才工匠精神培育的目标要求

目标不明,就像“没头的苍蝇——瞎撞”,偏离目标或是多走弯路,影响育人效率和效果。因此,明确会计人才工匠精神培育的目标要求是高效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会计人才的重要前提之一。学校应对需求市场进行深度剖析,在此基础上制订出会计人才工匠精神培育的具体目标要求,包括价值理念、职业技能等方面,并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合作协议等正式书面文件中明确写出。同时,向教学管理部门、教师、合作单位充分传达,形成共识,使各方自觉地为达成会计人才工匠精神培育目标而共同努力。

(二)做好教师选聘

常言道:“名师出高徒”。教师是教学任务的承担者,是工匠精神培育的具体执行人,因此教师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工匠精神培育的效果。校企双方都应充分重视并做好教师选聘工作,选择工匠精神好的人员担任教师。校方教师一般都经过师资培训,取得了教师资格证书,积累了较丰富的教学经验,素质相对较高;而企方人员一般都未经师资培训,没有教师资格证,缺乏教书育人经验,素质相对较低。因此,做好企方教师的选聘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三)实行课程渗透

学校的人才培养主要是通过一系列课程教学实施的,工匠精神的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较长时期的教育和习惯养成,无法一蹴而就。因此,学校应将产教融合及工匠精神的培育渗透到每一门课程教学中去,在每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都注重产教融合,都进行工匠精神的灌输和养成教育,通过长时间地反复培育,最终促成工匠精神的形成和巩固。思想品德课程是学生思想品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是学生匠德培育的主渠道,而专业课程是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培养的主要场所,是学生匠技培育的主要途径。因此,工匠精神培育的课程渗透应以思想品德课程和专业课程为重点。

(四)融入企校文化

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活动产品,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因此,工匠精神也属于文化的范畴。

文化是学生成长的外部环境,优秀文化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能增强学生的精神力量,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在产教融合育人模式下,学校和企业都是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校园文化和合作企业文化都能对学生的价值观和言行产生重要的影响。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该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包括企业愿景、企业精神、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企业制度等。因此,学校和企业都应重视各自的文化建设,将工匠精神融入自己的文化之中,通过文化的耳濡目染,共同促进学生工匠精神的养成和巩固。

(五)树立典型标兵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指作为人们仿效的人或事例,是具体形象的、易于感知的。学生对某些不易理解的抽象事物进行学习时,模仿是比较有效的学习方式。榜样可以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生动的榜样、鲜活的范例比语言的表达更容易使学生信服,能产生最直接、最具体的视听冲击,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启发学生主动模仿榜样行事,主动避免与榜样不符的言行。工匠精神也是抽象的,因此,工匠精神培育也需要充分发挥榜样的引领示范作用,既要大力宣传会计行业的名人作为学生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和榜样,又要积极树立学校和企业内部的会计先进典型,并通过他们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学生,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

(六)融合形式多样

不同的产教融合形式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适用条件,各有优缺点,适合不同的学生。如果仅用一种或少数几种产教融合形式,很难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会影响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学校应从本校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的学生和培养内容,尽可能多选用几种产教融合形式,将多种产教融合形式结合起来使用,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起到取长补短,拾遗补缺的作用。常见的会计专业产教融合形式有引所入校,校办所,校办代理记账公司,校企互聘,企业会计任职,企业顶岗实习等。学校应选择适合本校实际的产教融合形式,并在实践中总结和创新。

(七)实施过程监控

过程监控有助于及时了解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和纠正偏差,能起到防患于未然,防微杜渐的作用。依托产教融合培育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工匠精神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也需要过程监控,及时纠偏,以降低失误可能造成的损失。因此,学校应组织人员对产教融合育人过程实施监控,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调研和检查,确保产教融合育人工作朝着既定的目标顺利开展,保证育人目标的早日实现。

(八)科学考评激励

工匠精神的培育通常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过程,如何使校企双方教师和学生在长时间内都能保持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状态,需要建立长期、科学、高效的考评奖惩激励机制。趋利倾向是每个人的天性,利益导向是客观规律。因此,应将工匠精神培育的效果单独作为考核企校双方教师育人业绩的一项重要内容,以督促企校双方教师都注重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切实做好学生的工匠精神培育工作。同时将工匠精神的养成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或学业成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以引导学生自觉地接受和传承工匠精神;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在考核的基础上及时进行奖惩激励,为工匠精神培育提供动力保障。

猜你喜欢

产教会计专业工匠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工匠神形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高职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ESP理论的应用研究
工匠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