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背景下教育信息化跨界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0-03-04许冰冰陈晓青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产教跨界校企

许冰冰,陈晓青

(天津职业大学,天津 300410)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实现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产教融合是高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层意义所在,对于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的不断深入,产教融合发展对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的功能定位、管理理念和发展模式提出了新的诉求。因此,整合校企资源成为高职院校未来发展的战略主题,也赋予了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新的内涵和使命。在推进落实产教融合的发展机遇期,高职院校应基于产教融合思维与互联网思维,积极利用教育信息化开放、共享、交互、协作、跨界的特点,整合行业企业和社会组织的资源优势,开展跨界教育性要素的协同共建,实现政行企校互动合作,从而更好适应新时代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对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和创新发展的要求〔1〕。

一、职业教育信息化跨界建设对产教融合的价值

根据产教融合理论,推动产教融合实践的关键在于把来自产业系统的有用要素和信息在职业教育系统内部进行整合。职业教育信息化在跨界促进各方连接与整合资源与信息中发挥重要作用。信息化可以为这一过程提供技术支撑。信息化能够提供产教融合需要的技术生态,使企业和学校协同治理对接、产业和专业对接、生产过程和教学过程相融合,将学习延伸到企业,使企业和学校人才培养需求与彼此的资源对接共享,从而使教育信息化具备新的功能——提升产教融合管理能力、促进专业结构与人才培养教学全过程升级。

(一)提升产教融合协同管理能力的功能

良好的组织关系是校企协同管理的前提。信息系统是组织关系管理的关键要素。只有实现信息共享,提高组织之间的信任程度,才能达到真正的深层次合作。产教融合协同管理对象包括校企合作主要涉及到的人、财、物、信息。目标在于通过使用信息系统,实现组织与组织、人与人等关键要素之间的协同。通过搭建信息服务与管理平台等途径,可以满足各方业务机构协同管理对信息共享与及时处理的需求;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与业务的双向传动,实现产教融合系统中校企分工协作网络的优化升级。

协同管理不仅包括机构管理,还包括信息化下的知识管理。特别是随着产教融合型企业和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的试点,通过信息化服务企业内部教育性要素的整合与转化,实现功利性目标和教育性目标的统一,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此外,教育信息化具有突破时空限制、快速复制传播、呈现手段丰富的独特优势,可以拓展跨界管理思路和对接路径。运用云计算、大数据,对学校数据和行业企业数据的分析,能够促进信息的整合共享、高效采集,提高管理决策的有效性。

(二)促进专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功能

信息化发展会使校企之间的信息流提速和协调性提高,促进专业结构与产业需求相对接。学校通过信息化大数据分析等功能,明确识别来自行业企业合作伙伴的信息需求,确认专业所处的行业环境以及产业对学校技术研发能力、学生专业素养、专业发展所需的师资与设备条件等资格要求。高职院校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明确专业自身定位和发展策略,继而在新环境中实现专业结构和布局等面向产业集群的专业群动态调整,促进深度产教融合。

信息化通过搜集和联系更大范围内的利益相关者,可以更好地发挥他们在专业诊断中的主体地位。通过信息化手段,更大范围内听取各方对专业准入和退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核心能力等的意见和建议,可以使专业发展决策更加民主和科学,也有助于制定各方满意的人才培养方案。

(三)促进人才培养教学全过程升级的功能

促进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最直接的路径之一是,校企合作开发信息化课程及其教学资源,创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以信息化为载体,推进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通过对生产要素和教育要素的跨界整合与重构,可以实现校企教学中的双向互动、实时交互,有助于提升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的效率和效果,更好地服务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反过来,也会促进企业在企业文化、管理实践输出、产业链资源整合以及人才获取等方面的原生需求满足。例如,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将合作企业的信息监控中心的视频通过互联网接入学校,全国各地的建筑施工现场的施工状态适时传进课堂,对于施工中的新技术、新工艺及典型案例通过直播的方式传进课堂,通过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联合授课,体现了产教融合下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创新。

二、产教融合下信息化跨界建设面临的问题分析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提出,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积极吸引企业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2〕产教融合反映了当前产业升级转型和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进程中“产业”与“教育”互为因果的逻辑必然。产教融合使企业承担类似德国“教育企业”的部分育人职责,使校企深度联系更加紧密。但由于其实施涉及教育发展内外环境的复杂化与多样化、双元办学主体的异质性等差异,必将给教育信息化跨界建设带来合作理念、管理机制与沟通交流等方面的阻碍。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企业职业教育信息化主体作用发挥不明显。主要表现为:职业教育信息化仍以学校自主建设为主,校企间信息化项目少,信息技术解决产教融合的创新路径少,尚未形成跨界共建模式;课内教学应用信息技术和促进其与课堂教学在课内整合上存在着课外资源引入与整合能力不足,服务对象单一、服务方式封闭、服务策略不灵活等问题,思想上仍把信息化建设仅限于学校与课堂育人的物理空间〔3〕。

二是教育信息化跨界建设滞后政策和实践需要。产教融合信息化平台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校企协同的重要管理与服务平台。政府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进信息化平台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中的应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建设“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4〕《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提出,要指导各地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信息服务平台和信息储备库”。〔5〕《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提出,要建立“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和“校企合作信息化平台”。〔6〕因此,如何整合校企力量,推进产教融合信息化平台建设,促进政策落地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二)产生原因分析

高职院校对校企共建产教融合信息化重视程度不够,企业参与动力不足,校企跨界共建难度大。

一是学校对产教融合与信息化互促对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我国正处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重要阶段。这种两化融合发展的趋势,会使行业企业对劳动者的信息化素养要求越来越高,而产教融合育人模式中信息化元素的加入,有助于高职院校信息化管理与师生信息化素养提升人才目标的实现,从而为智慧教育、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提供人力和智力保障,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进程。在信息化与产教融合的协同发展系统中,高职院校信息化应发挥积极主动作用,在资金使用与平台建设的服务对象上向产业界考虑和延伸,成为两者协同的桥梁和纽带。因为服务产业界发展需求,本质上也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内在要求。

二是信息化服务产教融合的思维转变不到位,跨界合作建设需要的互联网思维与产教融合思维缺乏也是重要原因。根本原因在于目前基于产教融合的信息化建设未立足校企多元化的群体利益,新战略、新理念、新技术与学校教学、企业实践相结合的资源、人才、机构和基础设施等所组成的创新体系尚未形成,校企统筹推进信息化发展的共建共享共治的体制机制尚待完善。

三、健全产教融合下信息化跨界建设的对策

产教融合与信息化发展是高职院校提升办学水平的重要课题。职业教育信息化跨界建设对学校未来发展的意义重大。高职院校在学校发展战略上,应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发展,依托职业教育“双高”等项目,制定科学合理方案,做好制度、项目、资源设计,紧密校企分工协同的信息化网络,形成产教融合下校企信息化跨界建设的创新生态系统。

(一)加强制度设计,完善运行机制,实现管理融通

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协同行为是否产生取决于能否实现各自的利益诉求。无论是产教融合还是信息化建设,协同的关键在于如何提高对企业的吸引力。这要求在某些方面要形成校企的互惠依赖关系,形成产教融合和信息化发展的互促形式。而能够促进企业支持产教融合和信息化协同的重要的需求资源就是学校要拥有能够激发企业参与积极性的制度和规则设计,可以畅通无阻地平等交流与沟通的方式方法,彼此之间优势资源可以互通互联互补得其所需的可能。高职院校要明确在产教融合与教育信息化发展上“建构者”的角色,要遵循“互利共赢、相互促进”原则,与行业企业合作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机制:通过顶层设计,规定双方在协同发展中的权责,形成利益互惠机制、建设规则驱动机制和教育信息化促进产教融合的合作管理机制。高职院校要转换思维:产教融合下的信息化建设既要有产教融合思维,也要有互联网思维。〔7〕

(二)依托项目设计,做好宏观统筹,实现平台融通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先后启动了一系列以推动产教融合和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工程项目,如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程规划项目、职业院校数字化校园项目等,可谓投入巨大。而高职院校作为项目的申报者和直接受益者,要用足政策,利用好扶持资金,以系统论为指导,强化项目设计。在项目方案中,要宏观全盘考虑校企跨界与协同发展的融合建设,以信息化支持产教融合,以产教融合提升信息化水平,建立统一的信息标准的高质量信息服务平台,为校企跨界共建教育信息化建设创造条件。同时,要把信息化跨界建设在产教融合中取得的成效彰显,作为评价职业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指标,避免偏离“技为教用”的方向。信息化平台一般可以简单分为三种类型:资讯交流性质,以提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信息资讯与沟通为目的,如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微博等新媒体交流平台;教学服务性质,以提供来自校企的教学需求为目的,如教学+实训+生产一体化的信息化综合教学平台、课程与教学资源开发平台;合作管理性质,以服务校企协同管理为目的,如信息化管理系统平台等等。

(三)做好资源开发设计,强化内外整合,实现优势融通

企业优势资源包括技术能手等人力资源、创新创业基金等财力资源、企业场地等物力资源和企业理念等文化资源。而校企在合作育人价值观念上保持趋同是优势融通的关键。高职院校要准确把握企业科技与人才需求,找准育人理念的结合点,全面导入企业优质资源,聚力信息化资源的开发与设计,并使企业资源在人才培养全过程深度结合,形成产教融合的创新模式。信息化资源表现形式主要为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硬件资源一般为建设仿真实训基地、数字化技能教室等信息化教学设施;软件资源是指校企凭借教学规律和经验优势,联合企业技术和项目案例优势,联合开发教学解决方案和教学产品,如覆盖实习实训等关键领域的信息系统,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等。

总之,职业教育信息化与产教融合协同发展已经成为新时代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校企共建信息化既是对产教融合和教育信息化双重跨界特征的回应,也有助于推动多方协同管理,提高校企双元育人环境下人才培养质量,从而更好地推动互联网形态下校企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猜你喜欢

产教跨界校企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陈黎贞 数次跨界唯有初心不变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跨界设计
跨界通平台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