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融入儿童民族民间舞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020-03-04王潇,牛雪
王 潇,牛 雪
(北京学生活动管理中心,北京,100061)
我国拥有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文化底蕴较为深厚,在儿童舞蹈教学中,教师可将我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充分彰显舞蹈教学的多样性。如此,既能丰富儿童的知识领域,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又能加深儿童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同时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有着重要意义。特别是民族民间舞蹈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元素,具有较高学习价值,教师可将其内容穿插到儿童舞蹈动作教学中,提升儿童舞蹈审美水平。与此同时,民族的风俗习惯、特色文化还能为教师创新儿童舞蹈动作教学提供想象空间,赋予舞蹈动作精神内涵,拓宽教师舞蹈教学思维。通过不同形式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教师帮助儿童了解不同民族的特色文化并践行舞蹈传承,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因此,民族文化融入儿童舞蹈教学具有重要教育意义。北京学生活动管理中心(以下简称“我中心”)从多种教学方法入手,探讨在儿童民族民间舞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因素的举措,并取得很好的成效。
一、传统文化融入儿童民族民间舞教学时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各界对舞蹈教学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认识不到位
舞蹈教学过程也是人才培养过程,为顺应素质教育改革要求,培养社会所需的综合型人才,学校和教师都十分重视对学生舞蹈技能的培养,关注对学生艺术形象的培养。教师普遍认为舞蹈灵感与舞蹈技艺的提升有莫大的关系,所以特别注重学生舞蹈灵感的启发和培养。但在教学中,教师未将传统文化作为培养学生灵感的源泉予以充分重视。以学生被动听、学内容为主的教学形式仍占据教学课堂,教师缺乏传统文化知识讲解与传授的经验,造成学生舞蹈技能虽然有所提升,但却缺乏情感表现。尤其在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由于并未了解不同地区民族的文化习俗,因此,舞蹈生命力匮乏,舞蹈表现力不足。
(二)教师综合艺术教育的观念缺乏
从舞蹈教学现状分析,舞蹈教学与其他专业学科存在脱节现象。舞蹈教学偏向培养学生的舞蹈技巧,对学生艺术欣赏能力与评价能力的培养较为欠缺。舞蹈这一课程在教学中会涉及哲学、美学、社会学等内容,需要教师深入分析舞蹈动作特征,将不同文化元素进行充分融合,确保舞蹈教学多元化。但在实际教学中,舞蹈教学形式单一,师生之间缺乏有效互动,互联网技术运用较少,单纯依靠教师亲身传授难免会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之感,从而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舞蹈教师文化修养有待进一步提升
对于舞蹈这一课程而言,其本身属于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较深的联系。在舞蹈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艺术表现形式与舞蹈表现形式,关注学生舞蹈技能的提升和对作品的情感表达等,但是,部分舞蹈教师文化修养不足,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舞蹈作品内涵的作用发挥得不够明显,使学生难以准确把握舞蹈精髓。当前,部分舞蹈教师过于重视学生舞蹈技能传授,忽视学生舞蹈情感与文化展现训练,导致学生对舞蹈艺术内涵的理解较浅,对舞蹈动作文化内涵的把握不够准确。主要原因是教师深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将过多精力都放在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方面,忽略了自身文化修养的提升。尤其在素质教育改革政策提出后,部分教师仍未重视自身文化修养的提升,依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对在舞蹈教学环节融入传统文化这一教学方式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舞蹈教学因缺乏文化精神支撑而缺乏艺术性与情感表现力。
(四)儿童舞蹈教学中涉及传统文化的教学有待加强
在儿童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舞蹈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内容进行选择。传统民族舞蹈风格各异、类型多样,许多舞蹈虽然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但因舞蹈动作难度较大,成人学习尚可,儿童学习并不适合,所以教师需要对此类舞蹈进行适当创编或者选取其他简单的舞蹈进行教学,既充分激发儿童学习热情,又充分保障儿童学习的安全性。较难的舞蹈动作不仅使儿童难以把握舞蹈精髓,打击儿童学习积极性,降低儿童学习舞蹈的热情,还不利于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因此,在舞蹈课程设置时,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儿童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挑选适合儿童学习的民族民间舞蹈,充分激发儿童舞蹈学习积极性以及创新性。
二、传统文化融入儿童民族民间舞教学的几种做法
(一)启发示范式教学法
舞蹈不仅是一门实践性学科,还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如果只是理论教授,那么儿童很难理解舞蹈动作设计、舞蹈理念的由来,所以教师必须直观、形象地向儿童展示舞蹈动作,这样才能更好地向儿童教授民族民间舞蹈的设计理念与规范动作。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儿童将所学的舞蹈理论知识与实际动作结合起来,充分体会舞蹈设计的意义,从而有效提升儿童舞蹈艺术鉴赏能力与理解能力。长期以来,由于儿童理解能力有限,教师通常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开展教学,我中心在这一基础上创设了启发示范式教学法,即教师边讲边示范,辅以动作讲解、知识传授及文化普及,让儿童通过边做边体会来获得启发。这一教学形式能够充分展现民族民间舞蹈的动作美与内容美。如果儿童舞蹈动作不规范或者节拍跟不上,教师就可以通过动作示范或者个别指导的方式规范儿童的动作。舞蹈通常与音乐相关联,在掌握音乐节拍的过程中熟记舞蹈动作便于儿童学习舞蹈。教师运用启发式教学内容,通过教学形式改革与舞蹈动作创新,可以使儿童更加深入理解舞蹈教学内容,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多媒体教学法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儿童可在家长的帮助下,借助互联网技术在网上搜索舞蹈学习的相关资料,包括视频、图片和文字。儿童还可以以微博、微信软件为媒介,学习其他类型的舞蹈。互联网技术不仅为儿童学习舞蹈创造了多元化途径,而且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提高了舞蹈文化传播的深度和广度。我中心充分利用新技术,将其应用到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借助各类型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开展线上线下多元化教学,实现师生之间的即时交流,提升儿童舞蹈教学质量。在课堂上,我中心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视频演示,除给儿童布置灵活有趣的作业外,还要求儿童查阅下一堂课学习的民族民间舞的背景和知识。
(三)情景教学法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类型多样,风格各异,是千百年来民族文化传承的典型象征。教师只做动作示范,容易使儿童陷入机械式的模仿之中,所以教师需要潜移默化地将民族文化知识带入舞蹈课堂中。我中心的做法是,在学习民族民间舞蹈之前设定一个主题、一个情境假设,教师要求儿童通过多媒体技术收集视频、图片后,再进行情景模拟,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帮助儿童积累广泛的文化知识。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放映该民族文化小视频,包括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等,然后在舞蹈中融入该民族文化元素。比如傣族泼水节,教师可以对人们互相泼水的画面进行改编,并将这种欢快融入舞蹈动作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当地别样的民族文化,掌握舞蹈动作要领。再如,在讲解朝鲜族的长鼓舞前,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朝鲜族的社会风俗和文化演变,让学生在了解朝鲜族文化的基础上进行舞蹈动作的模仿。
(四)即兴创作教学法
“即兴创作”就是以自编自演、随即起舞的形式展现内心情感。对有一定舞蹈基础的儿童,我中心会采取即兴创作教学法。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具有独特的传承方式,这种教学法试图把儿童舞蹈动作技术的学习与即兴创作结合起来,调动儿童情绪、思维,激发其对传统文化、对舞蹈学习的激情。
我中心采用的是,在舞蹈教学课堂中充分发挥教师引导者的作用,尊重儿童主体地位,运用文化启发、故事启发以及实地感受启发等多种方式,刺激儿童对舞蹈艺术的思想认识,从而使其进入即兴状态,充分释放儿童的内心情感。在儿童创作的同时,教师应及时记录和捕捉即兴创作的优秀内容,增强儿童创新意识和创新积极性。
三、传统文化融入儿童民族民间舞教学的成效
(一)促进了儿童的全面发展
舞蹈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不仅提高了舞蹈课堂的教学质量,还增强了儿童学习、感受舞蹈、音乐和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了儿童的综合表现力。可以说,融合教育丰富了儿童的情绪体验,培育了他们活泼、热情、开朗的性格,促进了他们的全面发展,让儿童会学、善学,学得轻松而灵动。此外,儿童全面发展又对舞蹈教师完善知识结构提出了明确的目标。通过在民族民间舞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舞蹈教师也要不断丰富自身知识、提升自身修养,整合教学资源,使教师善教、乐教,从教学中体验到快乐与幸福。
(二)强化了儿童的民族观念
中国传统民族民间舞蹈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价值,是广大劳动人民长期积累和提炼的文化精髓。教师在舞蹈教学中融入民族教育,强化了儿童的民族观念。舞蹈作为一种实践性的艺术表演形式,最突出的特征就是通过舞蹈外部动作展现丰富的情感内容。长期从事舞蹈艺术研究工作的表演者或者教育工作者都应当充分认识到舞蹈这一特性,将内涵丰富的民族民间舞蹈与传统文化进行有机融合,让欣赏者感受民族文化魅力和异样风采,进而推动我国舞蹈文化向多元形式发展。此外,中国传统民族民间舞蹈丰富了儿童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了解。教师将传统文化融入儿童舞蹈教学中,在丰富舞蹈教学内容的同时也开阔了儿童的视野,让儿童认识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了儿童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与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