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EM模型的果蔬加工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与分析*
——以安徽砀山县为例
2020-03-04李红梅王淑霞
周 风,李红梅,王淑霞
(1.宿州学院 管理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2.天津外国语大学 滨海外事学院,天津 300270)
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形成的一种生产模式,是产业发展成熟的重要表现特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业产业逐步打破自然条件等因素制约,在特定优势资源地区大量农业生产企业和辅助机构聚集形成产业集群,有力推动了区域农业产业现代化和经济发展[1]4。农业产业集群是产业集群在农业领域发展的延伸,是农业生产者、流通机构、加工企业、销售平台和科技服务平台等相关机构在区域内协作和集聚,形成具有专业分工且具有完善产业链条的农业生产集合体。农业加工产业集群是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一种外延发展主要组成部分,有效拓展了农业生产领域,有效联结农业生产和消费市场,使得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能够协同融合发展,农业加工产业在农业产业链条中发挥重要纽带作用。
果蔬加工产业属于农业加工产业范畴,它是指通过各种加工工艺,如脱水、干制、冷藏、冷冻、腌制、榨汁和提取等方法,对蔬菜、水果进行加工处理的产业活动。果蔬加工产业集群作为农户、果蔬生产基地、果蔬加工企业和辅助机构等在一定区域空间内聚集,以专业化的分工与合作形成的紧密联系有机整体,能极大地促进农业产业发展。由于果蔬加工生产受自然条件和生产周期等外在环境影响较大,果蔬加工产业集群内企业联系则更加密切,“加工企业+中介+农户”的生产模式在果蔬加工产业集群内应用较为普遍。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有较为成功的农业产业集群,诸如美国加州葡萄酒产业集群、丹麦的养猪产业集群、荷兰花卉产业集群、比利时的养鸡产业集群和秘鲁水果产业集群等国际知名农业产业集群,对提高当地农业生产效率和国际竞争力发挥着重要作用[2]。随着国内农业产业发展,我国农业产业集群也初现规模,但是普遍面临着发展速度缓慢、竞争力不强、创新能力不足和集群集聚效益不明显等问题[3]。在此背景下,通过培育和发展农业产业集群以促进农业产业发展,逐渐成为农业产业领域的研究热点。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指出,农业农民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为切实解决好农村地区“三农”问题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的关键是农业产业兴旺,现代农业产业已经突破传统农业产业范畴,是以相关服务业为支撑和市场需求为核心,以农业加工产业、保鲜、仓储和物流等为标志,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的新型产业,其中农业加工产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农业加工产业的发展对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农业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提高农业产业发展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以及拓展农民增收渠道等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为促进农业加工业发展,国家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措施鼓励农业加工业发展,如培育和支持农业加工产业集群建设,以加快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现代化进程。
一、农业产业集群相关研究综述
产业集群是美国学者麦克尔·波特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种经济理论,产业集群是区域内一定数量生产经营密切联系的企业和相关机构形成的具有一定稳定性的网络集合体,具有共享区域内公共基础设施和市场环境,能够产生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形成1+1>2的竞争优势[4]。1955年,法国经济学家佩鲁首次提出经济增长极理论,指出经济增长是有增长极传导和扩散的,增长极是特定的地理空间,产业集聚则是增长极产生和发展的关键[5]。2000年,波特在《簇群与新竞争经济学》中进一步完善了产业集群理论,他提出产业集群形成的关键和发展基础在于竞争力,并指出政府在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需要发挥的作用[6]。产业集群理论最早体现和应用在工业和科技产业领域,由于自然环境、科学技术的限制,农业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小规模的自主经营,使得农业难以大规模集群化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营管理理念的进步,农业产业逐渐突破自然条件等因素制约,传统农业开始向现代化、机械化、专业化、生态化、绿色化、数字化农业转变,农业产业集群逐渐形成并初具规模。
随着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学术领域对其研究也日渐深入。在农业产业集群内涵方面,兰肇华认为农业产业集群是以支柱产业为中心,相关产业在空间上集聚而产生的农业经济形态[7]。尹成杰认为农业产业集群是部分农业龙头企业引导相关企业在空间内集聚,各自发挥优势进行分工协作形成战略联盟,是共同应对市场竞争的企业群体[1]5。在农业产业集群形成机制方面,迈克尔·波特在其提出的钻石模型理论中指出:农业产业集群是以区域内自然资源条件为基础,在外部环境、政府和经济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农业产业集群系统[8];Steinle和Schiele认为农业产业集群的产生源于企业生产互补性,受企业降低生产和流通成本,提高创新速度、生产效率和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等需求驱动[9];宋玉兰提出农业产业集群是由内源和外源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果,内源动力来源于企业合作需求,外源动力来自政策引导[10];李渝萍认为农业自然禀赋和外部市场条件是农业产业集群产生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11]。在农业产业集群测度和评价研究方面,Jordan等利用钻石模型对约旦河农业产业集群进行研究分析,得出自然资源、高素质劳动力和价格比较优势是其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原因[12];Alexander利用SWOT模型对美国加州葡萄酒产业集群进行研究,得出种植园集中,辅助行业完善、科研机构密集和政府政策扶持等共同促进集群产生和发展的结论[13];郭菁首次利用钻石模型对湖南省农业产业集群进行分析和研究,指出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对湖南农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积极作用[14];郭欣旺等采用GEM模型对甘肃定西马铃薯从基础、企业和市场进行竞争力的全面分析,并提出发挥资源禀赋,加强区域品牌建设等措施[15];庞伟利用GEM模型重点研究烟草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发展情况,以四川烟草产业集群为实测对象并提出具体对策和建议[16];柳潇通过构建判定方法和标准,对农业产业集群进行判定和评价,对上海农业旅游产业集群进行研究,根据评价结果进而提出优化措施[17]。
农业加工产业集群研究方面,瑞典经济学家马格纳斯在《食品产业集群的创新机理》一书中对农业加工创新过程进行分析,首次揭示了农业加工产业集群内企业研发、合作和运作流程[18]。国内学者对农业加工产业集群等农业产业集群细分领域研究较少,大多是围绕农业产业集群进行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进展。胡坤、项喜章从企业间竞合度和集群知识依存度的角度将农业加工产业集群分为资源型、链条型和循环型等三种类型并呈现由低级到高级递进形态关系[19]。周涛、刘继生等从集群形成的外在作用机制的角度,根据农业加工产业集群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受外部不同因素影响和作用,将农业加工产业集群分为政府推动型、市场拉动型和综合作用型[20]。
通过上述研究发现,国外对农业产业集群研究相对较早,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我国在农业产业集群理论研究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但也取得一定研究成果。具体来看国外学者比较偏向农业产业集群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等理论研究,国内学者大多从单个或者少数影响因子探究农业产业集群形成机制,对农业产业集群形成的诱导因素、支撑条件和共生协调等系统性研究较少。在农业产业集群评价方法方面,我国学者多数是借鉴和采用国外成熟的农业产业集群研究理论和方法,集中在某个特定区域研究,缺少普遍适用性。对农业产业集群研究也不够细化深入,如农业加工产业集群等研究较少,农业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和测度方法仍以定性方法为主,缺少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和测度方法。
二、果蔬加工产业集群国内外发展现状
果蔬加工产业集群已成为国内外一些国家和地区农业产业领域的重要支柱,在一些农业大国,如美国、加拿大、法国、西班牙等,果蔬加工产业由分散经营到产业链再到产业集群发展,有力促进了产业集群所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各国自然环境与科技水平的不同,作为农业产业集群种类之一的果蔬加工业也呈现不同的发展模式与特点,同时发展状况也存在差异性。西班牙拥有地中海地区最大的蔬菜加工企业,是欧盟国家中最大的蔬菜生产和加工地,产量和种类在欧洲均占有重要地位,其中番茄的生产和加工产量均为欧洲第一。西班牙政府实施多种政策支持果蔬加工产业发展,重视番茄的良种繁育,投资援助番茄等蔬菜生产商和加工商,促进了西班牙蔬菜加工产业集群的发展[21]。位于美国西南部沿海的佛罗里达州是美国水果的主要产区,也是美国著名的水果加工产业集群,其加工产品广泛出口加拿大、墨西哥、欧盟等地区,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较高的声誉。美国葡萄加工产业从最初的葡萄种植、采摘、保存,发展到包含酿酒业、加工设施产业(酒桶、酒瓶、瓶盖和标签等)、相关支持性产业(如教育、贸易等)、食品业、旅游产业等产业的集群,堪称世界果蔬加工产业的典范[22]45-46。加拿大水果加工产业集群程度较高,生产、加工、贮存、运输等经营配套设施齐全,配合延伸产业如果酱加工、干果、果汁等产业,集群内企业之间相互联系、相互配合、密不可分,极大地推动了加拿大水果加工产业的发展[22]46-47。
巴西作为全球第三大水果原产国,由于水果生产和加工都是以农户个体为主,没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进行规模化生产和加工,水果生产和加工还处于粗放阶段,同时基础设施不健全,港口和机场冷藏保护工作不到位,从而导致巴西的水果产业迟迟未能打开亚洲市场[23]。我国作为世界上果蔬加工产业发展规模最大的国家,果蔬加工产业起步相对较晚,但随着果蔬储存、保鲜和加工等水平的提升,果蔬加工产业也取得较快发展,果蔬加工产业已成为第二大农业支柱产业,果蔬加工产业集群已成为一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24]。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拥有地理位置优越、基础设施完善和市场需求较大等优势,果蔬加工产业也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虽然果蔬产量丰富,但由于政策、资金、地理位置、技术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果蔬加工产业发展则相对滞后。随着加工技术的革新、交通运输快速发展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果蔬加工企业开始向中西部转移。另外,果蔬加工产业集群对果蔬资源具有较大依赖性,果蔬加工产业发展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比如苹果、柑橘、菠萝和香蕉具有明显的分布地带。从成本角度考虑,果蔬加工产业逐渐聚集在果蔬资源丰富的地区。比如四川、海南、云南主要发展冬季蔬菜;菠萝、椰子的生产加工集中在广东、海南等地;苹果的生产加工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北、辽宁等地。随着果蔬加工产业的发展,产业集群的优势也日益突出。较有代表性的则是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群。2018年寿光蔬菜产量417.7万吨,已成为全国蔬菜集散、交流中心,同时也带动了寿光市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伴随着寿光蔬菜加工产业集群的做大做强,衍生了大量相关产业,如农业化工行业、仓储与物流等,同时进一步促进了餐饮与旅游业的发展。相关企业的集聚分工促进了寿光蔬菜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而集群企业规模的发展又进一步深化了产业分工与合作,极大提高寿光蔬菜产业的市场竞争力[25]。
2018年,国家将江苏、安徽、河南等省纳入《淮河经济带发展规划》国家级战略中,着力推动区域特色产业创新发展,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培育优势产业集群。素有“中国梨都”美誉的砀山位于淮海经济发展规划中的北部淮海经济区,虽地处内陆,但作为连接东部沿海地区与北部淮海经济区的关键节点,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在国家区域发展规划战略的推动下,砀山县充分发挥果蔬产区比较优势,通过税收优惠等产业帮扶措施,大力引进和扶持果蔬加工企业,加快推进本地区果蔬加工产业发展,逐步实现了果蔬加工由初级加工到深加工阶段转变,提高水果和蔬菜产品附加值,较好地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效益和质量。截至2018年,砀山县全区果园面积占70余万亩,水果年产量达175万吨,蔬菜种植面积10万亩,蔬菜年产量为40万吨,是中国最大连片面积的梨产区,连续多年被评为安徽省水果产业化基地和水果生产十强地区,被称为“中国梨都”。拥有50家果蔬加工企业,国家水果加工龙头企业1家,省级水果加工龙头企业10家,蔬菜加工企业省级1家、市级10家,区域内水果罐头年产量达50万吨、果汁饮品25万吨,果胶3 000吨,90%以上的产品用于出口,黄桃罐头产量连续多年位列国内第一,果蔬加工产业产值达55亿元,全年主营业务收入为56亿元,砀山县果蔬加工产业已经发展成为安徽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26]。围绕建立砀山绿色果蔬加工产业集群目标原则,砀山县加大对果蔬加工产业集群企业发展帮扶力度,加强果蔬加工产业集群人才队伍建设,制定相关产业发展规划,力争到2020年全区实现果蔬加工产业集群产值突破250亿元,打造砀山特色果蔬加工产业集群[27]。
砀山县果蔬加工产业集群作为淮河经济带地区农业加工产业集群发展的缩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淮河经济区域农业加工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为探究农业加工产业集群发展制约因素,以果蔬加工产业集群作为研究切入点,构建基于GEM模型果蔬加工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以砀山县果蔬加工产业集群作为实证研究对象,从政府、企业和基础三个方面对砀山县果蔬加工产业集群进行全方位的测度和评价,找出影响果蔬加工产业集群发展的制约因素,为砀山县乃至整个淮河生态经济带地区贯彻落实国家农业加工产业的战略规划,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
三、构建基于GEM模型的果蔬加工产业集群评价体系
GEM模型是加拿大学者Padmore和Gibsion对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进行改进而提出的一种产业集群分析范式,GEM模型主要包括三大因素六大要素,因素I为基础因素,包括资源和设施,因素II为企业因素,包括供货商和相关辅助行业以及企业结构、战略和竞争,因素III为市场因素,包括本地市场和外部市场[28](见图1)。
图1 GEM模型蛛网图
因素为GEM模型第一层指标,即准则层,要素为GEM模型第二层指标,即子准则层指标,要素层隶属于因素层。因素I指产业集群供给要素及外部为集群企业生产提供的因素,具体包括资源和设施两个要素;因素II指集群结构因素,主要决定集群生产效率,具体包括企业结构、战略和竞争、供应商和相关辅助行业要素;因素III指市场因素,也称“需要因素”,主要包括本地市场和外部市场两个要素(见表1)。
表1 GEM模型的因素和要素
在资源要素中,区位条件直接影响企业产品和原材料流通成本,对集群影响较大,自然资源是影响农业生产类型和产量的重要前提条件,劳动力资源是农业产业集群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支撑,资本资源是集群产业扩大生产的重要资金来源,技术资源是农业产业集群快速发展的保障,信息服务资源是产业集群产、销平衡的重要基础条件。基本设施如水、电和道路等是集群产业发展的前提条件,专业生产设施决定农业加工质量和生产效率,协会服务水平、政府政策和研究机构等都是影响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条件(见表2)。
企业结构、战略和竞争要素中,供应商数量直接影响供应稳定性,行业专业化生产直接决定产业集群行业商品生产效率和商品质量,金融等辅助机构是产业集群扩大再生产的重要外在条件,产业配套程度直接影响产业集群的发展规模和速度。供应商和相关辅助行业要素中,选择企业规模、管理水平、创新能力和合作竞争程度等指标来测量产业集群发展质量和效益(见表3)。
表2 基础因素指标
表3 企业因素指标
市场因素是衡量产业集群竞争力的重要测度标准,主要包括本地市场和外部市场要素。本地市场选择市场规模、前景和认可度测量集群企业本土市场竞争力,外部市场选择国际市场增长率、进入障碍、前景和营销能力衡量集群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见表4)。
表4 市场因素指标
指标权重是影响评价结果的重要因素,学术界提出众多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有主观赋权法(如德尔菲法)、客观赋权法(如熵权法)和变异系数法等,但大多存在使用条件要求高和缺少灵活性等问题。为保障测度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本文选用主观和客观有机结合的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体系指标权重。
层次分析法简称AHP,是美国学者Socty在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一种分析方法,其主要思路是通过对比和归一化等运算得到权重,能够有效避免人为赋值的随意性和复杂性,保障指标体系的客观性。因此层次分析法在评价体系权重赋值过程中应用比较广泛[29]。主要步骤如下:
第一步,通过专家咨询,判断两两指标的重要程度,针对出现较大差异的项目,则采用德尔菲法重新对专家反复咨询,经过多次调整和修改,得出较为科学合理的判断矩阵。
第二步,将判断矩阵进行归一化。
(1)
第三步,按行求和。
(2)
第四步,归一化处理。
(3)
第五步,一致性检验。
在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价指标过程中,N阶矩阵λmax和N相等时,矩阵具有一致性,否则矩阵则不具有一致性,差距越大不一致性就越大。当λmax≠N时再判断C.R.是否小于0.1,C.R.≤0.1可以认为矩阵具有可以接受的一致性和说服力,否则需要重新构建对比矩阵,然后进行不断调整,直至达到一致性检验要求。
(4)
(5)
(6)
本文采用德尔菲法调查法,邀请皖北城乡一体化中心和农业产业经济研究领域相关专家,对所设计的指标体系依照重要程度进行打分,利用yaahpv6.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以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权重,构建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果蔬加工产业集群评价指标体系(见表5)。
表5 基于GEM模型的果蔬加工产业集群评价指标体系
四、实证评价分析
本文选择砀山县果蔬加工产业集群作为评价体系实测对象。为获取砀山县果蔬加工产业集群原始信息,面向砀山县果蔬加工企业管理人员、经销商和果蔬种植经营户等共发放300份调查问卷,有效回收问卷267份。为保证测度结果的客观性和合理性,在问卷调查过程中,砀山县果蔬加工企业人员和经销商占被调查对象总数75%,其余为相关机关单位工作人员,调查对象年龄主要集中在25~50岁阶段,总体文化程度较高,并对砀山县果蔬加工行业有较为深入的了解,有效保障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问卷指标打分范围设定为1~10,依次由低到高代表竞争力水平。通过对调查问卷数据整理和指标体系评价分析,得到砀山县果蔬加工产业集群竞争力样本评价均值Q=(Q1,Q2,Q3,…,Qn),要素的分值为R(见表6)。
在GEM模型中,因素对应的两个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互相代替,比如产业集群中的优质资源可以弥补设施存在的不足,本地市场旺盛需求可以有效弥补外部市场的不足,供应商和辅助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也能够促进企业开发新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因此在利用GEM模型进行“因素对”竞争力测度时,可以将对应的两个要素平均值作为“因素对”分值,具体如下:
基础因素分值=(R1+R2)/2=(6.3371+5.2069)/2=5.772
企业因素分值=(R3+R4)/2=(5.4714+3.8788)/2=4.6751
市场因素分值=(R5+R6)/2=(6.2299+7.9367)/2=7.0833
表6 砀山县果蔬加工产业集群测度分值表
最后得到砀山县果蔬加工产业集群GEM综合评价分值为:GEM=2.5×{(R1+R2)×(R3+R4)×(R5+R6)}2/3=2.5×{(6.3371+5.2069)×(5.4714+3.8788)×(6.2299+7.0833)}2/3≈331.8195。
通过利用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对调查数据整理分析,得到砀山县果蔬加工产业集群竞争力分值为331.819 5分,稍高于中等水平,因素层市场因素得分最高,基础因素和企业因素由高到低依次排序。要素层即准则层评价方面,竞争力由高到低依次为外部市场要素、资源要素、本地市场要素、供应商和相关辅助行业要素、设施要素和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要素。
资源要素方面,果蔬种植对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依赖性较高。砀山县位于黄淮海平原,地势平坦,雨水和光照资源丰富,发展果蔬种植产业有优越的自然条件,目前砀山县果蔬加工产品年产量为215万吨[30]73-75。以酥梨罐头等为代表的果蔬加工产品在全国久负盛名,形成以果蔬加工为首位产业的发展格局,逐渐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果蔬加工产业集群。区域内果蔬种植和加工产业的发展,带动相关辅助产业如电商、物流、旅游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另外,砀山县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且成本较低,为砀山果蔬加工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因此,资源要素在砀山县果蔬加工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中得分为6.337 1,在被评价六要素中评价分值排名第二,充分体现出资源要素对砀山县果蔬加工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作用。
设施竞争力方面,基础设施是果蔬加工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条件。道路、网络和水电等基本基础设施和企业生产的专业化设施都是果蔬加工生产的重要载体,良好的设施是集群产业降低成本获取价格的优势和大规模生产的前提条件。而政府政策的支持是果蔬加工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地政府也加大力度扶持相关产业,落实建设资金、发展资金以确保用于扶贫开发和建设标准果蔬园。砀山县政府以果蔬加工作为主导产业,积极推动农业合作社的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超过2 000家,数量和质量位居全国前列,其中有超过1 500家合作社创办了自己的经营实体[31]。在合作社内部与社员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在各级合作社带领下,果蔬加工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从农超对接、农社对接和建立直销店,到开展电商、微商等销售,再到开展乡村旅游、休闲餐饮、果蔬认领等共享经济,延伸了果蔬加工产业的链条,促进了果树加工产业集群的发展,提高了产品附加值。虽然政策等软件设施较为完善,但由于砀山地处内陆,主要运输方式为公路和铁路运输,物流运输条件不够成熟,交通运输成本相对较高,行业协会服务和与科研机构合作方面较为欠缺等原因,设施要素竞争力分值为5.260 9,略高于中间值,说明设施要素方面还有很大改进和提升的空间。
对此,可通过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自然条件优势,采用培育、灌溉、除虫、嫁接等方法提高果蔬产量,以保障原材料供给和品质,注重果蔬种植和灌溉技术发展,尽量减少果蔬种植的风险;加大政府产业扶持力度,积极引进科研机构,搭建产、学、研等一体化果蔬生产联合体,加快果蔬加工产品技术改造升级,加快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增强果蔬加工产业集群的发展活力;建立果蔬生产加工技术服务网络和信息平台,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持,帮助企业突破技术难题和吸纳新技术研发新产品;发展专项资金专门用于解决果蔬加工企业科研、技术、基础设施等难题,满足集群企业资金需求。引导中小企业加入产业集群,不断推进产品深加工、拓展果蔬加工产业链条,提高果蔬加工产业集群企业间协作水平和规模效益,优化区域果蔬加工产业集群发展基础环境。
供应商和相关辅助行业方面,砀山县目前有70余家果蔬合作社示范点,规模以上果蔬加工企业20余家[30]73-74。果蔬初级产品供应充足,但供应商和相关辅助行业要素竞争力得分为5.471 4,供应商的数量、供应商的专业度、金融等辅助行业和专业配套程度发展还不够成熟,在推动产业集群竞争力方面没能起到最大化的助力作用,仍有很大提升空间。目前砀山县果蔬加工企业产品仍主要集中于初级加工阶段,如罐头、浓缩果汁等,产品系列多为价格低廉的传统低端产品,而且种类相对单一,缺少精品,主要原因在于专业配套设备落后和缺乏核心技术导致企业自主研发创新能力不足。虽然砀山劳动力资源丰富,但劳动力总体文化程度偏低,专业化素质不高,缺乏具有一定知识技能的专业型人才。高端技术人才匮乏导致行业专业化生产水平不高。在集群产业果蔬生产加工链条上,开发核心技术周期长,风险和成本高,企业自身力量明显不足,需要金融机构与政府部门的支持,但目前金融机构等辅助行业发育不成熟,对果蔬加工产业发展支持不够,制约了砀山县果蔬加工产业集群进一步的发展。因此需要推动金融等辅助行业改革,充分发挥相关辅助行业对果蔬加工产业集群的支持作用。
在企业机构、战略和竞争方面,砀山县果蔬加工产业集群竞争力在企业机构、战略和竞争要素竞争力得分为3.878 8,是六要素中最低得分。砀山县果蔬加工产业集群现有规模以上果蔬加工企业37家,以海升、兴达和汇源等加工企业为龙头,产品涵盖果汁、罐头和果脯等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和中东等地区,但仍存在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产品持续创新能力不足、集群内其他企业管理水平不高、产业链条衔接不够紧密等问题,尤其是果蔬加工向精深加工等附加值更高的多元化发展领域动力不足,长远规划不清晰。因此,砀山县依托丰富的果蔬资源,根据市场发展趋势,科学制定果蔬加工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充分发挥龙头产业带动作用,实施以产业链条为支撑,产品服务创新为基础的发展战略,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集群企业快速发展。
本地市场方面,砀山县本地市场要素分值为6.229 9,目前砀山县水果在国内已树立如砀山酥梨等知名的品牌形象,通过以农业批发市场为主体,积极拓展电子商务销售渠道,解决了果蔬加工产品销售问题;建立农业专业化合作社,定期开展经营管理和技术培训,带领农民建立示范基地,带动了砀山果蔬种植产业发展。尤其是水果加工产品在本地市场占有较大市场份额,其中砀山酥梨罐头更是享有较高市场声誉。另外,砀山通过完善果蔬加工产品销售登记和产品安全检测等措施,果蔬加工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8.7%,本地市场认可度较高。
国际市场方面,砀山县果蔬加工产业集群国家市场要素竞争力得分为7.936 7,是六要素中的最高得分,国际市场对果蔬加工产品需要量较大,这为砀山县果蔬加工产业集群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国际市场需求对砀山果蔬加工产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目前砀山果蔬加工产业集群产品90%以上都销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果蔬加工产品出口额已连续多年位居省内第一,为安徽省出口创汇做出较大贡献,被评为“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果蔬加工产品出口数量和出口额呈每年递增态势。但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果蔬加工企业相比,砀山县果蔬加工产业集群企业国际市场营销能力和品牌建设水平仍需要进一步提升。
五、结语
果蔬加工产业集群发展受到基础、企业和市场等因素交互影响,通过构建果蔬加工产业集群评价体系,对砀山县果蔬加工产业集群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从评价结果可以看出砀山县果蔬加工产业集群竞争力GEM综合分值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砀山县果蔬加工产业集群作为淮河生态经济带农业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区域内农业加工产业发展普遍面临的问题,如加工企业存在持续创新能力薄弱、加工产品种类较为单一、综合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因此,淮河生态经济带地区培育和发展农业产业集群,当务之急就是引导相关企业加入产业集群,壮大农业加工产业集群规模,鼓励集群内企业向前端延伸带动农户、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农业加工原料基地,向后端延伸建设物流营销和服务网络,延长集群内农业加工产业链,实现产业集群规模化发展;加大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和产品创新投入力度,提高集群内农业加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由初级加工向深加工转变,提高农业加工产品附加值;加强农业加工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出台支持措施鼓励集群企业建立农业加工副产物收集、处理和运输的绿色通道,实现加工副产物的有效利用,实现集群产业内农业加工良性循环;不断挖掘农业加工发展潜力,充分发掘本地资源优势,提升农业增值空间;实施农业加工多元化发展战略,向健康、养生和美容等领域拓展,提升农业加工产业集群持续增值能力;大力培育发展龙头企业,强化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走精准定位、深加工和规模化的高附加值农业加工产业集群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