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设备管理
2020-03-04
(山西中设华晋铸造有限公司,山西绛县 043605)
1 本公司铸造设备简介
本公司铸造设备主要包括:1)砂处理设备,如碾轮式混砂机、连续式混砂机、破碎机、再生机、气力输送机、永磁风选机、皮带运输机、斗提机、砂温调节器等;2)造型、制芯用的各种连续式造型机、造芯机,射芯机、冷热芯盒机等;3)金属冶炼设备,如电弧炉、中频感应炉、电阻炉等;4)铸件清理设备,如落砂机、抛丸机、清理滚筒机等。
铸造工艺主要采用砂型铸造。
砂处理设备的特点:1)以压缩空气为动力,由气缸、管路、空气分配阀等部分组成;2)设备的所有排尘口配套于相应的除尘系统,能及时抽出设备运转中产生的粉尘,净化了砂料。
造型设备的主要特点:1)砂子混制均匀,有效地保证了造型(制芯)的质量;2)混砂设备进口的新旧砂比例以及树脂比例可以通过变频器设定的频率进行准确的分配,根据产品的工艺提前做好调整,并且有自动检测系统,确保了混砂的可靠性与均匀性。
金属冶炼设备的特点:1)电能为热源,热效率高,可达65%以上;2)温度高且容易控制,满足铸造的要求。
铸件清理设备特点:1)连续作业,生产效率高,适应性广;2)利用单偏重轴旋转惯性力的作用落砂,受载荷变化的影响大,适用于单件小批铸件的落砂。
2 铸造设备管理的意义
铸造设备现代化管理水平是保证铸件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铸件成本,改善劳动条件的根本性保障。铸造行业劳动强度大,粉尘多,温度高,劳动条件恶劣,始终以“黑、脏、累”著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大批量生产与高质量要求的铸件必须依靠设备的机械化与自动化来保证,机械混砂、机械造型、机械浇注等在铸造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机械化后各工序都大幅度的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设备操作者主要通过控制按钮控制各个工序的进行,采用通风除尘设备保证车间内空气的清新流动,劳动强度大大降低,劳动条件显著改善。那么又如何来保证这些机械设备的正确合理使用呢,这就要依靠管理。铸造设备因其所处行业的特点,铸造企业设备的使用、管理、保养及维修阶段占设备总寿命周期的绝大部分,抓好设备管理工作,保证设备的安全,正常运行,是铸造企业管理工作中一项基础性工作,其维系着企业生产经营的根基,影响着企业的方方面面。因此企业设备管理需要实现“工作事项精细化、管理工作规范化、执行作业流程化、操作方法工具化”,进而带动企业经济的全面提升。
3 设备管理制度、人员构成及对应职责
3.1 常规的设备管理内容
常规的设备管理工作包括如下内容:设备规划、选型和购置;设备的安装和调试;设备验收和移交;设备分类和档案管理;设备封存和调拨,设备报废和更新;设备管理机构的设置;维修体系的建立;目标管理;人员管理;各种责任制;使用维护管理;维修管理;故障管理;事故管理;备品备件管理;润滑管理;能源管理;设备完好率管理;设备软件管理等。
设备综合工程学中提到设备的管理需要做到如下几点:
1)追求设备自身寿命与投入维修资金的经济性;
2)综合多方面因素,对设备实行“六位一体”的精细化管理;
3)重视设备自身的可靠性和周期的维修性;
4)充分发挥设备各阶段所具有的效能;
5)重视设计、使用和费用信息的反馈。
3.2 本单位设备管理制度、人员组成、人员职责
设备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内容:
1)设备管理组织设计与岗位的管理制度;
2)设备资产、档案管理制度;
3)设备采购管理制度;
4)设备验收与安装调试管理制度;
5)设备维护保养管理制度;
6)设备点检校验管理制度;
7)设备检修维修管理制度;
8)设备润滑管理制度;
9)设备备件控制管理制度;
10)设备技术改造管理制度;
11)闲置设备处理管理制度;
12)设备安全监控管理制度等。
设备管理人员主要由车间的设备联络员、机电员以及机电维修人员以及上层管理人员组成;车间联络员通过车间操作人员发现的故障等现象与设备维修人员联系,督促做好设备的例保与一保;机电员做好设备的初步管理工作,配合维修人员做好设备的二保工作,设备部管理人员做好设备的宏观把握,做好设备的大中修工作,以及规范设备管理章程。
3.3 举例说明
以热处理设备箱式电阻炉为例说明特点及其管理制度。
箱式电阻炉特点:通用性强,可适用多种热处理工艺要求,炉温均匀性较好,工艺工程容易控制,产品稳定性较好。
管理制度包括:
1)热处理操作员需要掌握所在车间包括的所有产品热处理涉及基本理论知识及工艺;知晓公司目前安装的热处理设备型号、规格、构造,运转具有的性能及日常的维护保养;具有独立解决设备出现的常见故障及意外故障的应变能力,了解公司所有产品的热处理过程,确保设备能按照所设置的工艺要求正常运转;做好设备的例保和一保工作。
2)设备维修人员监督操作人员落实设备维护保养、点检工作;做好设备的二保工作,由故障后维修到可预见性维修的转变,保障热处理设备的良性运转。
3)计量员要定期做好控温仪表、记录仪、热电偶、打点记录仪的校验工作,保证仪器仪表的准确性、有效性。
4)企业现场安装在用的设备,需要有对应完善的安全操作规程、日常维护保养规程。
5)对新安装并试运行的设备,管理人员要提前30 天前制定好完善的操作、维护保养规程并按时下发且同时监督执行。
6)若设备需要使用新工艺时,在改变工艺前10天,生产车间需要跟设备部提前沟通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前10 天做好相应的调整、修改,保证所制定规程的有效性。
7)操作人员在执行落实规章制度时,若发现其中规程内容中部分或者个别不合理、不完善时,要及时从下到上逐级反映,所制定规程的管理人员需结合现场情况,核实清楚后,对不合理地方进行完善和修改。
8)新编制或者中途修改过的规章制度,要按照有关的管理规章制度进行审阅批复。
9)使用多年的规章制度,如果其中修改的内容较多,第三年要通过现场考察与相关的管理制度结合,由设备部重新进行编制,原有的规章制度作废,备案、存档。
10)作业现场的设备出现故障却不能立刻停机修理时,需要制定临时可行的措施来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故障消除后临时措施可以作废。
4 设备管理过程控制
设备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在务实基础管理的同时,加强设备数据管理,推行设备无故障运行管理机制,使设备维护工作由设备定期维护检修逐步过渡到设备预知维护检修。重点管理考核设备事故、故障、运行状态、日常点巡检、润滑、设备检修和设备卫生等项目。设备管理有如下:1)设备前期管理和改造;2)设备的操作维护;3)设备事故、故障管理;4)设备润滑管理;5)设备的计划检修管理;6)设备卫生管理;7)设备维修管理;8)设备日常保养、一级保养、二级保养及考核;9)设备事故管理;10)设备基础管理;11)动力、电气、特种设备管理等。
4.1 明确设备运行过程中的润滑精细化管理
1)对于每一台设备都制订有一套专机设备润滑,每台设备都制定有润滑“五定”要求,且严格执行。
2)要求保持执行设备用油的清洁,包括:油桶、油枪、油嘴、加油部位等,并且保证润滑剂的清洁,确保油路不堵塞,做到畅通。
3)对关键、特殊、主要、专用设备用润滑剂要做到专人、专油润滑,坚持定期抽样检查制度,保证设备润滑及时不缺席。
4)设备部门的负责润滑技术人员,要做好设备润滑的有关技术的更新推广并且积极宣贯,跟进润滑技术步伐。
5)要求每个维修分部必须认真做好废旧油的管理工作,定点放置,及时回收,定期统一上交工厂物资管理部门,集中管理。
4.2 执行修改
1)每一台设备的润滑“五定”要求必须专机对照制订,与设备安全操作维护使用规程同时发放至岗位;
2)设备润滑严格遵照润滑“五定”的内容进行:
定点:确定每台设备的润滑部位及润滑点数,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规定,实施定点给油;
定质:确定每台设备润滑部位所需要的润滑油脂的品种,牌号以及所使用油质的油品的质量;
定时:确定每台设备润滑部位加油、换油的周期,并且按规定周期添加润滑油或者清洗更换新油。对于油箱储油设备,按规定周期进行检测,确保油质符合设备使用要求;
定量:确定每台设备各润滑部位每次加油、换油的数量,按照规定以及实际消耗所使用油的定额和定量给油,规定每台设备每次加、换油数量;
定人:确定每台设备的操作者、维修者、,润滑者,按照规定职责各负其责,做到对设备润滑部位加油和清洗换油的明确分工。
3)具体每台设备在明显位置悬挂设备润滑“五定”图表,设备操作者及维护人员严格认真做好润滑,由操作者做好运行润滑记录,上交管理人员签字存档。
4)设备管理部门润滑专业人员定期检查现场指导,不定期抽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设备岗位操作者和维护人员需要随时注意设备各部润滑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对于处理不了的问题及时上报专业人员处理且做好问题记录,一并存档。
4.3 举例说明
以设备润滑方面为例对过程控制做一具体说明。
起重机设备润滑情况的好坏,直接影响起重机各机构的正常运转,凡是有轴、孔配合的部位和有相对运动摩擦的机械部位都需要进行定期润滑,因此,使用和维修人员必须经常检查各润滑点的润滑情况,按时给各润滑点加油,按照起吊吨位的不同,桥式起重机的润滑分为分散润滑和集中润滑,一般情况下,小于等于75 t 的起重机,采用分散润滑,大于75 t 的起重机,一般采用集中润滑。
起重机设备需要润滑点如下:
1)吊钩轴两端及吊钩螺母下的推力轴承;2)固定滑轮轴(在小车架平台上);3)钢丝绳;4)各部位减速器;5)齿轮连轴器或万向联轴器;6)各部位轴承座,包括车轮组及角型轴承箱;7)电动机轴承;8)卷筒内齿圈或卷筒连轴器轴承座;9)拖缆导线中吊线滑轮的轴承。
起重设备需要采用适合的润滑油,定期润滑并且及时更换污染的润滑油。起重机润滑装置和各润滑点,必须保持清洁。表1~表4 是各机构主要零部件润滑时间的一般规定和推荐使用的润滑材料。
表1 双梁桥式起重机润滑表
表2 单梁起重机润滑
表3 电弧炉润滑
表4 电阻炉润滑
5 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5.1 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设备维修人员没有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为支撑,一切靠经验进行维修。
由于企业所处地理位置的限制,设备维修人员招聘的都是附近村落里的闲散人员或者有家室的出不去的人员,极少数是专业对口依靠理论结合实际成长起来的专业维修人员,依靠经验老师傅带新人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老师傅也未接受过正规的专业知识熏陶,仅依靠长年的维修积累的经验进行言传身教,这就必然存在一定的弊端,再加上维修人员普遍工资较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人的更替速度,难以留住中高级维修人才,进而整体制约维修以及管理水平的提高。
2)事后维修,设备维护保养不及时,不完善、落实不到位。
设备使用人员需对生产设备进行必要的维护和保养,这是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设备故障的有效手段。然而实际情况是这样的:a)设备坏了才修也就是通常说的事后维修;b)操作人员应该进行的例保、一保工作不到位,也就是定期的吹吹灰;c)设备部维修人员进行的二保工作也是“差不多就行”“凑合着用”设备的性能得不到正常的恢复;d)维修以及保养的工具比较落后,维修判断故障不精确,维修不到位;e)设备操作不当造成的设备故障现象普遍存在。
3)设备维修拼凑现象普遍存在。
生产车间一切以生产任务为核心,主抓生产效益的理念导致设备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运行,再加上铸造企业多年形成的认识误区,只有生产才能生产效益的,致使机电设备超负荷运转,偶尔出现的小故障得不到及时的维修,致使设备出现不良的恶性循环,设备完好率得不到保障,故障率居高不下,造成维修成本的显著提高,且无法得到有效控制。
4)管理理念不科学,管理制度不完善。
企业生产车间与设备部门同时对设备进行管理,管理体质不健全,划分责任不明确,出现谁都管不好的局面。车间的维修人员只负责设备的操作,忽略了设备的日常保养工作,维修人员接到操作人员故障反馈才进行设备的维修,事后维修属于被动的维修情况,无任何可见性和预知性。赏罚制度虽然存在,但实际情况是奖的少,罚的多,或者基本上属于以罚代管。
5.2 设备管理工作的改进措施
1)在原有队伍的基础上进行定期的专业内部以及外部培训,逐渐形成专业的维修团队。
企业内部各车间维修人员目前较稳定,与其重新引入不如利用原有的维修人员进行适当的培训,因为长期的维修工作让老员工积累了丰富的维修经验和较高的维修技能,假以时日的培训定能有效地提高整体维修团队的技能,加快建设专业维修团队的步伐,有助于缩短故障设备的维修时间,提高设备的完好率,保障生产任务的顺利进行。
2)规范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并落到实处,由事后维修向可预见性维修的转变。
首先需要拟定设备维护保养计划,通过审批以后需要进行设备日常维护保养标准的学习,开展监督、指导工作,开展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同时做好记录的保管与备案,维修人员通过维护保养工作的进行,有计划的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维修工作,逐渐转变维修理念,带动设备的良性运转。
3)转变管理理念,加强在用设备的现场管理。
使用车间的操作人员负责设备的日常保养以及做好点检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向设备部维修人员反映,维修人员有权责令停机维修,切勿带病工作,使设备处于完全良好的运行状态,同时设备维修人员要做好巡检、监督工作,所辖范围的设备状况要做到心中有数,摒弃拼凑设备的现象,不断提高设备的完好率,促进生产的可持续进行。
4)转变管理理念,完善管理制度。
企业管理理念的转变以及制度完善的目的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构建“防范于未然”的管理机制,实现设备的零缺陷、零故障和零事故;管理与监督并举、激励与约束结合、管、用、修一体化的先进管理模式和管理办法,明确所有人员的职责,维护保养工作落到实处,划分到具体责任人,提高操作人员的自主维修能力,提高维修人员的专业维修能力,提高现有设备的综合效率。
6 结束语
随着工厂生产产能的不断提升和设备使用年限的增加,设备的故障呈现上升趋势。作为设备管理技术人员,为适应生产并服务于生产,要发挥自身技术知识优势,在故障的预防方面下大力气,从而科学的预防设备故障的产生,优化设备的使用,减少设备故障的发生几率,最大限度地以设备配合使用减轻现场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尽可能降低设备的故障发生给企业生产造成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