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风动画的色彩运用与儿童文化教育
2020-03-04朱蕾萱ZhuLeixuan
朱蕾萱 Zhu Leixuan
南首尔大学 韩国 31020
中国风动画即是利用现代数字媒体技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表现中国历史文化、民族精神、审美意趣,充分浸润了民族化审美特征的一种动画形式。真正的中国风动画并非是外在形式上的罗列堆砌,更多的是民族文化内核的挖掘与展现。近年来,不少国产动画开始回归初心,涌现出一批具有浓郁中国风的动画作品。如《大鱼海棠》《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风语咒》等动画电影,它们从不同方面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中国风的营造部分就是要通过色彩来表现,色彩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单是物理学上的形象,不同的色彩在古代中国均具有特定的意义,如古代中国就将不同的色彩与哲学、政权、阶级、四季等联系起来。中国风动画中色彩的合理搭配不仅可以体现传统文化,还可以通过儿童教育将传统美学延续下去。
一、传统文化题材
在现代数字媒体技术的支撑之下,动画的表现形式不断地更迭变化。无论是逐帧制作的定格动画,还是真实立体的三维动画,都在不断刷新着人们的认知与审美。但一部优秀的动画作品还是由它所叙述的故事及传达的思想所决定,能否表达一个好的故事是衡量作品优劣的标准。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为中国动画创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素材,亘古通今的历史题材、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以及诗词歌赋等题材,都体现和宣扬着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内在意旨和外在形象。中国动画普遍肩负着教育启示的作用,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素材进行巧妙的撷取后,将儿童难以理解的书面形象借由精致灵动的角色、趣味横生的情节、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色彩等,传达出积极正面的价值观念,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2018 年的《丝路传奇特使张骞》,以现代穿越与历史再现相碰撞的方式讲述了古代海陆丝绸之路的故事。该片以《史记》《汉书》等历史典籍中的记录为前提,以西汉张骞凿通西域、开辟丝绸之路的历史事件为题材,采用一对现代兄弟穿越的方式,带领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特使张骞出使西域、开启东西方文明交流新纪元的传奇过程。通过讲述古代海陆丝绸之路的故事,教育当代少年儿童攻坚克难、开拓进取、珍视友谊、胸怀天下。在此片中,通过一个个斗智斗勇的故事串联起历史发展的脉络,并借此宣扬各民族和平共处以及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意义。该片(图1)中的建筑、角色与服饰设计中,均通过色彩较准确的还原了那个时代的美学基调。通过观看该片,不仅能够让儿童了解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历史,更能激发儿童对于历史学习与传统美学的兴趣。
图1 剧照《丝路传奇特使张骞》,2018
二、传统文化精神
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是中国文化在长期的发展进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民族精神,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是“礼之用,和为贵”的和谐精神,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仁义精神,也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忠孝精神……这些民族精神铸成了中国魂,而我国儿童的道德观及价值观教育思想深受这种传统文化精神的影响。动画作为一种深受儿童喜爱的媒体,除了讲故事、传递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故事情节中价值观的传递。我国政府一直在大力推动动漫产业发展,其中部分原因就是希望利用动画的优势对儿童青少年起到教育作用,引导儿童树立正确的三观并借此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精神。中国风动画在传递传统文化精神方面,较多利用传统文化题材,采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将价值观念融入主题之中,使其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古诗词历经岁月的锤炼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最丰富而厚重的一抹色彩,它蕴含着人情哲理与诗情画意。我国的诗词教育已有悠久的历史,透过诗词,人的情感得到含蓄的表达,传统的价值观念也借此传递。儿童在学习、欣赏古诗词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得到美的熏陶,更重要的是悟出诗词中所传达的内涵价值。2015 年“中国唱诗班”系列动画诞生,目前已更新《元日》《相思》《游子吟》《饮湖上初晴后雨》《夜思》五话。这批动画以几首传诵千古的古典诗词的意境为蓝本,结合嘉定地区的名人轶事进行再创作,在故事、场景、人物、服饰等方面都根据历史文献进行最大程度的还原,如《相思》中的角色人物服装就采用了中国传统色彩中的桃红、绛紫、浅绛色、竹青等,画面主题弥漫着浓郁的中国传统美学特征。此系列动画的画风清丽、色彩雅丽、意境悠婉,除《夜思》这部现代画风的动画,其余四部皆以水墨动画的形式展现江南地区粉墙黛瓦的古民居和传统的风土人情,引导儿童沉浸在诗词的美感之中。《饮湖上初晴后雨》利用歌谣的形式将经典的古诗吟唱出来,游船上开导主人公的小曼身着柳黄的服饰,唱着婉转的昆曲为失意的娄坚带来了力量。
三、传统艺术形式
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丰富多彩,历经千年传承下来的中国绘画、雕塑、剪纸、皮影、民间工艺等为我国动画艺术的创作提供了最具中国传统文化特点的形式。具有东方独特的审美特征一直都是中国风动画最具魅力的部分,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更传递着中国特色。在我国动画发展的初期,老一代艺术家们就在探索将民族特色艺术融入动画创作之中。时至今日,新一代的艺术家利用新的制作技术尝试着更为大胆的融合方式,创造出新时代的东方美学。
绘画艺术是中国风动画中融合最多的艺术形式,因而两者间的关系也最为密切。中国的绘画艺术以水墨画为代表,也是最能代表东方韵味的艺术。水墨画以墨与水调和呈现出焦浓重淡清的色彩变化,在水乳交融间渗透着中国历代画家的实践与探索。在中国风动画中,艺术家不仅利用国画的技法将动画中的环境空间与人物造型渲染呈水墨效果,而且利用国画的布局章法进行制作。我国最早的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所呈现的虚实相生的意境和空灵优美的画面使动画的艺术格调有了重大的突破。相对单纯的水墨画却有着异常丰富的色彩层次,《小蝌蚪找妈妈》(图2)中使用水墨的浓淡变化营造了丰富的角色造型,同时也传达了中国的美学意境。以淡寓浓的水墨画,虽用水墨勾勒点染,但“墨分五彩”,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
图2 剧照《小蝌蚪找妈妈》,1960 年
此后又有《鹿铃》《山水情》《牧笛》等动画继续探索水墨动画之路。2006 年的一部动画短片斩获了中国国际动漫影视作品“美猴奖”大赛最佳短片等大奖,它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所改编的同名动画。该片不仅取材于古典诗词,更是利用3D 动画技术模仿水墨画的笔墨意蕴表现出画面的场景,营造世外桃源般的梦境世界。动画色调的统一与和谐氛围的营造,色彩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管是水墨画还是其它传统题材的动画,均洋溢着中国的色彩美学。它有时作为一种“符号”可以传达重要的信息,如不同颜色可能代表了不同身份、阶层性格与年龄等,它还是各种情绪的表达。
孔子曾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审美教育对于人格培养的作用。现代社会也在逐渐重视对儿童审美教育的培养,因为一个人的审美能力不仅关乎于个体审美需求的满足,更关乎着一个社会的和谐发展。“电视动画片的出现大大提前了儿童接受审美教育的年龄。虽然目前无论从美学角度,还是从儿童心理学角度,对儿童审美经验的研究都不够充分,但可以肯定的是,儿童在表象性思维开始形成的阶段(2 岁左右),就已经开始具有了初步的鉴赏能力。” 儿童在家长的筛选与引导之下观看具有东方美学特色的动画,既可以了解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也能够加深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不论是意境优美的水墨画、活泼俏皮的民间艺术,还是流檐翘角的古代建筑、裙袂飘飘的古代服饰,都可以浸润儿童的心灵,让他们充分感受东方艺术的魅力,进而提高审美能力。
四、结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注入使中国风动画在世界动画之林中独具艺术魅力,也在儿童的传统文化教育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未来的中国风动画更应该立足本土,面向广大的儿童少年,诉说中国历史、展现中国文化、传播主流价值,创作出更多寓教于乐的中国风动画,助力中国儿童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