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有计划废止制度对未来设计的启示
2020-03-03张仙
张仙
摘要:有计划废止制度是美国工业化设计和消费主义的核心,是美国市场竞争的产物,并且对很多国家都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此制度在增长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地球资源的浪费。作为21世纪的设计师,要遵循怎样的设计价值观、怎样的未来设计趋势显然已经成为设计师需要探究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有计划废止制度;未来设计;可持续发展;绿色设计
一、美國工业化设计及设计师职业化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当现代主义思潮在欧洲激烈展开的同时,美国迅速成为世界领先的经济强国和工业设计大国,一方面得益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大量的军事和经济需求刺激了美国的工农业生产的高涨,在经济迅猛增长的同时,也为设计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是1927年前后美国陷入了经济大危机,使市场竞争的更加激烈,大企业为了适应市场,成立专门的企业内部设计部门,从而逐渐使美国的工业设计成为市场竞争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一代设计师们的设计理念也从包豪斯时期遵循的“形式追随功能”逐渐演变为在美国商业竞争中的“形式追随市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逐渐形成了高度发达的市场,同时设计已经成为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开始逐渐对设计有了明确的要求,企业为了引导消费不断推出新的有效手段,并形成了风靡一时的流线型设计风格,对两次世界大战的汽车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企业采用对汽车的外形样式进行设计,成为一种市场有效的促销方式,在此基础上并逐渐形成了“有计划废止制度”。
二、有计划废止制度
自20世纪60年代后受到众多批评的“有计划废止制度”,其实最早是由美国房产经纪人伯纳德·伦敦于1932年在一本名为“用有计划废止制结束大萧条”的小册子中正式提出。1954年,美国工业设计师鲁克斯·斯蒂文斯曾将这一计划定义为“刺激消费者早一点拥有更新潮、更优秀、但未必更需要的产品”,从而使得这一概念在工业设计界普及开来。
后来美国通用公司总裁斯隆和设计师厄尔曾大力推行定期更换汽车式样的设计模式:设计新汽车式样的时候,必须有计划地考虑以后几年之内不断更换部分设计,也就使汽车的式样最少在两年之内有一次小到变化,在三到四年之内有一次大的变化。这是一种通过改变产品式样不断造成消费者心理老化的策略,随后便很快地波及到其他的设计领域。但是只追求改变产品式样而汽车性能并没有得到同步发展,造成美国汽车在20世纪70年代的能源危机中,轻而易举地被外形简单、性能却十分优异的日本汽车超越。
“有计划废止制度”在满足了人们日常使用功能的同时,它确实有效地把握住了人们对于精神层面需求逐渐提升的强烈心理特征。使人们不断追求对产品外观的设计,注重样式和色彩的变化,以此来满足人们当时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所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雷蒙德·罗维是美国工业设计史上最为著名的设计师之一,他说过“我最喜欢的曲线是销售业绩上涨的曲线。”这句话充分说明了美国工业设计是为市场服务的典型特征。从这一点来说“有计划废止制度”的提出还是比较成功的。
三、基于有计划废止制度影响对未来设计的思考
“有计划废止制度”在当前社会中的负面影响已经引起了部分设计师、设计理论家、环境保护者及诸多企业的关注。虽然这种制度已经和经济、企业紧密相连,同时也在世界各国造成深刻影响,目前也没有绝对有效的措施将其彻底结束,但我们可以推动二手车销售、废品回收再生等方式尽量把资源浪费压制到最低。作为21世纪的设计师,我们应该追求一种更富有人情味、同时又具有耐久性的设计风格,从此角度出发,环境保护观念和绿色设计思想是设计师们进行反思的必然结果。
第一,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随着国家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对设计工作者的要求也日益增高,对人们来说,设计不仅要满足生理及功能需求,也需要满足精神需求及精神享受。其中精神需求大致包括合理需求和满足欲望及虚荣心的心理需求。在美国消费主义盛行的年代,设计师们通过自己的新颖设计,不断引领消费者购买更新潮、更优秀、但未必更需要的产品,让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从这些新潮的产品当中得到满足,以增加生产者的利益。久而久之,随着人们消费习惯被改变,也逐渐给自然环境带来了灾难和负担。由此可见,我们需要正确认识设计与消费的关系,设计不仅提供的是生活用品,而且是引导消费者对生活方式的选择,我们应该发扬勤俭节约的消费习惯,避免追求华而不实的产品。
第二,倡导节约的生态观。消费主义繁盛时代使消费者原有的勤俭节约的消费习惯被追逐新型号、新款式的新消费习惯取代,不但大大增加了不必要的开支,同时也造成对有限的地球资源的浪费,逐渐推动了“用完即弃”的消费模式和大众文化的形成。二战后,与之相反的一种所谓“合理设计”的观念应运而生,即强调设计应适于人们的实际需求,反对设计人为的浪费资源和能源。这一观念得到了环保主义者的支持,并发展至今。因此,面对21世纪的设计,我们更应该向持续发展的生态设计方向探究,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应该维持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只有保护好人类生存的自然界才能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在生态学的基础上,努力去实现将人和自然统一的设计。
第三,推广可持续的绿色设计观。绿色设计的起源也应该回溯到20世纪60年代,针对当时流行浮夸的设计潮流,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巴巴纳克曾出版了《为真实世界而设计》的理论专著,强调了设计工作的社会伦理价值,认为设计师应认真地考虑地球资源的使用问题,并为保护地球的环境服务。20世纪80年代开始,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力图抑制污染和大面积自然资源的破坏,成为全人类等待解决的问题。当代设计更应该倡导设计的绿色化,应该不停地探索如何用最简单、最环保的包装把产品推向市场。在设计的过程中,都应充分考虑到环境效益和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关系,秉承绿色设计的三个设计原则“Reduce”、“Reuse”、“Recycling”,而实现绿色设计,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四、总结
面向21世纪的设计关系到未来发展的课题,已经成为设计理论研究的焦点。对于未来设计怎样能够更好的发展,我们需通过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倡导节约的生态观、推广可持续的绿色设计观的方式去探究和实践。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我们都要倡导保护自然、保护我们的家园,设计师则更加有义务和责任让人类生活和世界未来更美好。
参考文献:
[1]吴承钧,商阳.《浅谈有计划废止制度对美国工业设计的影响》.大众文艺[J],2015 (1).77.
[2]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9.182-185.
[3]刘哲.《“有计划废止制度”对书籍装帧设计的启示》.艺海[J],2011(11).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