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对泰国戏剧的影响

2020-03-03李丽端

青年生活 2020年4期

李丽端

摘要:泰国戏剧是一种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历史、绘画等其他艺术表现手法且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在广泛吸收外来文化(印度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再经过民族本土化之后,形成了泰国独具特色的戏剧艺术,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极具特色的泰国戏剧在形成过程中主要受到印度文学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故事情节、舞蹈动作。

关键词:泰国戏剧;印度文学;戏剧形式

一、泰国戏剧

孔剧:作为泰国传统戏剧文化的代表,是泰国民间戏剧艺术的精华,被看作是泰国最美的舞剧艺术。由于表演时演员都要带上假面具,所以还被称作“假面舞剧”。孔剧最早见于400多年前的泰国阿瑜陀耶王朝的那莱王时期,多用于宗教和民间祭祀场合。

泰国的孔剧是专门表演《罗摩颂》的剧种,剧本是由印度史诗《罗摩衍那》而改编城的的《拉玛坚》。在东南亚国家中,至今仍流传着不同版本的罗摩故事,也是舞蹈、戏剧、各种形式影子戏的主题和创作源泉,并以叙事诗的吟唱、某种风格的朗诵,以及驱魔逐鬼的舞蹈形式流传在民间。孔剧以史诗故事为基础,有各种各样的角色和故事。其中最著名的故事是国王罗摩与十面魔王之间的战争,十面魔王抢走了罗摩美丽的妻子悉多,在罗摩和弟弟以及神猴哈奴曼的帮助下,罗摩最终战胜了魔王,最后与悉多有情人终成眷属。泰国孔剧的表演没有一句台词,只有舞蹈动作,所以又被成为“哑剧”。因为舞台表演动作复杂、要求严格,演员一般从六七岁开始就开始学习孔剧表演,需要学习较长的年时才能有资格登台表演。

孔剧有以下几个特点:

(1)头戴面具,造型独特。孔剧面具分四类:神仙面具、魔鬼和夜叉面具、猴子面具、人面具和各种动物面具。孔剧表演分男女主角、罗刹魔王(邪恶)和猴(以哈奴曼为主的正义一方)四种角色。之所以称之为“假面舞剧”,是因为除了男女主角之外,其他角色都戴面具。孔剧面具的颜色不同于一般的只遮住面部的半圆形盖式面具,它是要盖住整个头颅的套头面具。面具颜色鲜艳而精美,不同的角色具有特定的样式和颜色,其造型怪异,有的狰狞恐怖,充满了浪漫的艺术情趣。

(2)以舞传意,剧本没有台词。这需要演员超高的表演功底,只能通过靠舞蹈动作来传达剧本意思。动作源于印度卡达卡利舞,经过改编后形成了独具泰国特色的孔剧舞步,改编后更加缓慢,每一个舞步都有特定步法,再加上手上动作表达情意。

(3)剧本不变、情节单一。孔剧只有一个剧本即根据印度史诗《罗摩衍那》衍生而来的泰国史诗《拉玛坚》的:剧情主要讲述的是十面魔王抢走了阿瑜陀耶国王拉玛陛下美丽的妻子悉达,(拉玛国王是天神毗湿奴投胎转世的化身,悉达则是毗湿奴之妻投胎转世之身)最终,国王在猴王的帮助下,击毙恶魔,悉达获救,最终得胜回朝。

(4)服装华丽,价格昂贵。这与其源自宫廷文化有直接关系。演员多头戴宝塔帽子,身穿纱笼上衣,金银珠宝加以装饰。演员的服装均以手工绣制为主,金银线用于点缀,完成耗时较长,价格也较昂贵。

二、印度文学与泰国戏剧

2.1故事情节

在泰国传统戏剧艺术表演当中,孔剧和皮影戏的影响和地位较突出,大致特点情节单一,剧目取材于《罗摩颂》。泰国的《罗摩故事》作为泰国经典之作,它的体裁起源于印度古代两大史诗之一的《罗摩衍那》,讲述的是阿瑜陀耶王国罗摩王子与妻子悉达之间悲欢离合至死不渝的爱情故事。不管是孔剧表演还是皮影戏表演,都是在演绎罗摩故事,罗摩是代表正义勇敢的一方,悉达是纯洁、美丽善良的象征,恶魔则代表着邪恶,故事情节与《罗摩衍那》大体一致。

孔剧在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历程,出现了纷繁多样的形式,不同形式的孔剧表演都有所区别。大致表现为:露天孔剧是户外表演的面具舞,主要故事情节为军事检阅和大型战斗场面,如罗刹和猴子之间的武打,展现了演员高超的武功技巧。在表演过程中没有歌词合唱,只有朗诵对话解释剧情;幕前孔剧,也称皮影孔剧,特点是和大皮影穿插表演,演出内容大致为罗刹劫走悉多、罗摩寻找悉多、为救悉多与敌人战斗、罗摩王子兄弟等曲折有趣的情节片段。

而皮影戏《罗摩颂》的故事情节其中多以哈奴曼猴神故事为主,泰国皮影戏有大、小皮影之分,区别在于大皮影专门表演罗摩故事,而小皮影主要以演罗摩故事为主,也演其他不同的剧目。泰国皮影戏的序幕情节很有特色:正式演出前,剧团中德高望重的老人担任主持人,他会在幕前唱诵三章诗文以表祈祷。第一章,向史诗故事的主人公罗摩王子表示敬意,以歌颂他的功德;第二章,向史诗作者蚁蛭仙人、向皮影戏的祖师以及印度教的诸神灵诵诗祈祷,请求诸神保佑他们演出成功;第三章,向观众介绍皮影戏的故事梗概。此外,还会赞扬皮影艺人高超的技巧,以招揽观众。

2.2舞蹈动作

印度的《罗摩衍那》自十三世纪传入泰国以后,泰国人将这部经久不衰的印度古典文学之作吸收到本土文化中来,在经过数百年的艺术沉淀和本土文化的融合适应,泰国孔剧表演逐渐演变成了具有十种基本手势及变体的表演艺术,同时还有独具特色的68种舞姿,不同的舞姿表示不同角色的情绪变化,舞姿的变化取决于剧本故事情节的变化,可以说剧本母体《罗摩衍那》贯穿了整个艺术表演形式。

孔剧和洛坤剧是宫廷舞中的一类,需要通过舞步和动作来表达故事内容。起初洛坤剧就是以舞蹈为主,这种宫廷舞是由印度法师传入的,由于舞步结构比较繁琐,技术要求也比较高,一般是单人舞或双人舞,有时也会有集体舞。而孔剧的精华之处在于通过基本手势动作来表现人物的心情、思想,与完全需要用形体来解释剧情的印度卡达卡利舞相不同之处是,孔剧手语相对于卡达卡利舞来说没有那么多,但对表演者的要求很高,处处体现着泰国孔剧表演与印度舞蹈及文化的异曲同工之处。

三、结论

面对泰国戏剧如此巨大的生命力,不由得引发深思,在面对外来文化影响的同时为何还能呈现出拥揽包容性和本土性的艺术价值?我们又该如何保持本土民族的文化内涵?不同的文化能并存的原因在于文化的差异性对人们生活观念的影响,文化的差异取决于观念的不同,而观念中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民族宗教信仰的影响。泰国戏剧中的宗教色彩与泰人生活息息相关,尽显了本土文化特征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 季羡林编著:《印度古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2] 张玉安 裴晓睿著:《印度的罗摩故事与东南亚文学》,昆仑出版社,2005.

[3] 栾文华:《泰国文学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2,第32-35页.

[4] 翁琳:《泰国的戏剧和舞蹈》,j.cnki.sas.1963.01.015.

[5] 于曉晶:《拥揽包容性与本土性的泰国戏剧》,艺术百家2007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