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教学模式向新课改教学模式转变的几点看法
2020-03-03杨光旭
杨光旭
摘要:高中数学教学对锻炼学生严谨的思维模式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课堂”的认知标准、理解内容不同,新课改便应运而生。文章在当今农村高中的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办法。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课改;有效方法
引言:
高中是学生的重要转折点、分叉口,尤其对于农村学生而言,高考将是其人生中为数不多的相对公平、公开的大型考试。数学是一门相对抽象、难懂的学科,学习数学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思维模式和体系,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一、农村高中教学现状分析
(一)学生兴趣低
以前的教育模式更多地关注学生成绩,而非学生个人能力、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忽略了对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度的提高。教育不是单方面的一味输出,是双方在不断交流中实现成长。传统的应试教育体系中,过分看重学生成绩,“唯成绩论”的观点将诸多青少年的学习兴趣扼杀在摇篮之中。老师们为了最大提高学生成绩,将数学定理、定义、公式满堂灌,一股脑地全塞给学生。对于学生来说,数学学习难度过大,内容晦涩难懂,不免产生逆反心理,然后出现上课睡觉、玩手机、打闹、逃课等多种不良现象,进一步影响班级的学习氛围。
(二)学习效率低
学习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让许多学生丧失了学习的自信和耐心。学生学习效率低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老师教学方法不当,二是学生学习方法不当。农村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如城市地区的教学方法丰富,难以保证学生实现知识、素养的双发展。不同地区的老师面对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是不同的,正如不同地区的学生素养水平参差不齐,不同地区的老师素养水平也参差不齐。教育是一门深厚的学问,新课堂需要适当调整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寻找适合自己学习的学习方法、吸引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创新能力,鼓励学生探究。
(三)学习主动性低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决定了学生学习的上限和下限。如果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究,学生就能够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主动发挥个人特长,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然而,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学习散漫,学习成绩无关痛痒,学习的主动性低。近年来有许多数学竞赛项目,但学生们大都望而却步,不敢积极探究。面对竞赛项目尚且如此,不要说日常学习过程中对数学难题的钻研,能够沉迷其中感悟数学魅力的学生寥寥无几。
二、浅析完善高中新课改的教学内容的方法
(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新课改的关键主题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教学课改的重要理念,该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培养模式不再围绕着学生成绩、学习知识,而是学生的思维模式、综合能力、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之所以更加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是因为当今时代具有高速发展的时代特征,面临高速发展、时刻更新的时代,短暂地获得某样知识所能发挥的效力是有限的,只有学生获得了学习的能力,才能在漫漫的人生历程中不断前行。新课改并非不看重成绩,而是认为成绩只不过是衡量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的报告单,不如将教学的重点放至围绕核心素养的培养方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多元化发展
多元也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创造多元化课堂能够丰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对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从今年的科学研究发展来看,学科之间的边界愈发模糊,更多的是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许多数学学习过程中涉及的知识、技能、思维在物理、化学等学科中都能见到影子。以生物统计为例,生物统计就是一门利用统计学分析生物类客观信息的学科。高中数学晦涩抽象,大多数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例题结合考题的形式,专注对题目内容进行讲解,这是单一乏味的。提倡多元发展即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多种教学模式,比如情景教学、多媒体教学、小组学习探究等模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并在教学后进行课程反思。促进数学课堂实现多元发展。
(三)因材施教,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设定科学、合理、规范的教学目标有利学生发展。教学目标的设定并非一劳永逸、千篇一律,需要参考往年的教学经验,结合教学大纲、教材的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专业、学习情况等方面内容。以“不等关系与不等式”该课文的教学目标设计为例,教学目标分为知识技能、学习方法、实际应用三方面内容,不等式是不同实数质检的差运算,用于其大小比较,常见于具体的教学情境、考试重点、生活实际运用中,所以需要学生在“知识技能”板块完成对不等式内涵的理解。同时,兼顾多元化学习,将不等式与几何联系起来,在几何数轴上表示不等式。其次,在“学习方法”版块,通过典型的问题完成多种计算方法的熟练运算。最后,在“实际应用”版块,针对生活问题,体会、感悟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讨论生活问题,探究数形结合思想的意义。
(四)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内容,一是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二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是为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将学生由以往的被动学习中解放,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过程。具体的教学方法有小组合作探究、数学实验的设计、数学公式的探讨。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的過程其实就是鼓励学生思考研究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质疑、思考、提问、验证,最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完成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该过程的构建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素养,在每一次教学经历中反思,提高教学水平,配合学生特质,因材施教。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实现高中数学课堂由传统的教学模式向新课改教学模式转变有利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改善现状下的教育问题,助力学生成长。对于教师而言,除了需要了解学生条件、教学环境、资源条件等内容之外,还需要思考构建多元化课堂,因材施教的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真正从多元学习、课堂探究、全面发展等角度寻找最适方法。
参考文献:
[1]赵象成.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9(35):59.
[2]陶春梅.高中数学课堂启发式教学刍议[J].课程教育研究,2019(20):156.
[3]张春霞.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探索性教学研究[J].成才之路,2019(1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