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企业类专题交流与培训班在南京举办
2020-03-03于宝源林青云
于宝源 林青云
9月22-23日,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光大环保能源(南京)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企业类专题交流与培训班在江苏省南京市举办。会议得到江苏省生态环境厅支持,由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协办,旨在提升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管理水平和科普服务能力,打造国家特色科普基地品牌,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和环境意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秘书长侯雪松、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刘东霞、江苏省生态环境厅法规科技处四级调研员荆琳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会议。来自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局)、环境科学学会、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环保科研院所和热心生态环境科普工作的高校代表约70人参加培训。
科普“教化”生发自觉
为期2天的培训在六五环境日主题歌《让中国更美丽》的歌声中拉开帷幕。
荆琳在开班致辞中表示,江苏省生态环境厅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重视对企业环保意识的培养,督促企业开展转型升级,开展生态环境科普知识宣贯活动,组织了一系列环保科研院所及企业向社会开放,培育了一批愿意主动参与环保科普工作的企业和单位,也培养了一批来自企业的环保志愿者和讲解员,就在刚刚落幕的“2020我是生态环境讲解员”的大赛上,来自光大环保能源(苏州)有限公司的吴娇倩就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希望学员们能够就企业生态环境科普工作进行互动与交流,一同分享环保领域的前沿信息和未来发展方向,共同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做出更大贡献。
会上,侯雪松作了题为“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发展与现状”的主旨报告。他向学员们简要介绍了科普基地政策引领、科普基地发展现状等内容,并重点就未来工作布局的立足点发表了演讲。侯雪松表示,第一,要继续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普工作的重要论述,将科普工作摆在了更加重要、更加突出的位置,对科普工作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也为今后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科学普及三者要形成齿轮互动,只有关联推进,相互作用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因为在三者中,科学普及的作用更为深厚、更为基础,没有科学普及的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科技创新,也难以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第二,要做好未来科普基地建设和科普工作,还需思考科普的初心和使命。一是科普就是“教化”。认识到科普的原动力是对公民的“教化”,教育感化人们树立科学信念,实现理性规劝,达到知行合一,教育感化人们树立对自然尊重、与之和谐相处的人生态度;二是“思想”带出行动。科普不同于学历教育和技能教育,二者要有一个严格的区分。科普的基本目标和功能不只是教授知识技能,而是通过思想带出行动。第三,未来的环境科普工作要围绕纲要展开。他透露,国家有关部门正在进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21-2025-2035年)》的编制工作。编制内容将重点关注公民科学素质内涵,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进行了前置,并将其作为科普工作要率先达成的目标。
中国科普研究所科普政策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郑念作了题为“科普价值与产业发展前景与分析”的学术报告。他从教育的视角,分析了科普价值与产业发展前景,用生动的案例和语言回顾了我国科普工作的发展历程。他谈到科普工作重要性时强调,过去的科普工作在救国、兴国、强国过程当中都发挥了积极作用,未来的科普工作在科技强国建设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环保科普需要媒体舆论与传播
如何将生活垃圾变废为宝?垃圾处理厂区的花园式环境如何营造?光大环保能源(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吕玮向学员们讲述了他们的工作实践,为学员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环境科普课。吕玮表示,对公众开放工作要始终坚持“四个经得起”。一是经得起看,花园式环境;经得起闻,没有异味;三是经得起听,没有噪音;四是经得起测,严格检测达标排放。他说,自2014年6月投运至2020年7月31日,光大环保能源(南京)有限公司义务接待国内外访客1659批次,共计27427人(其中外宾69批次,共计823人),承担着生态环境科普教育宣导工作,为南京城市生活环境改善倾其所能、增光添彩。
蒙草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草博园园长耿梦滢以人们耳熟能详的敕勒歌中的诗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开始了她的发言报告。她分享了企业为更好发挥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作用所进行的五个尝试和探索。一是草坪不是奢侈品-——亲近小草是人与大自然沟通最好的纽带;二是生态空间——打造生态迪士尼生态空间;三是小草课堂——定制孩子们的专属生态课;四是特色主题节日——乐、游、学都不耽误;五是生态文创——寓教于乐的生态科普方式。
围绕学员们关心的话题,中国地质大学教授、《中国工业旅游发展报告》主编邓宏兵作了题为“工业旅游与工业企业生态文明建设”的讲座。他先后介绍了国内典型城市工业旅游发展、国外典型国家和地区工业旅游发展带给我们的启发。他将国内典型城市工业旅游发展的启发归纳总结为,要突出工业文化底蕴;多元化、差异化开发工业旅游资源;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然后,他又将国外典型城市工业旅游发展启发归纳为,要加大政府的引导和扶持;处理好保护与重建的关系;多样化的发展模式及资源融合。
《南方周末》绿色新闻部资深记者汪韬的演讲则围绕近20年来我国环境领域发生的典型新闻和重磅事件徐徐展开。她说,2005年圆明园环境事件发生的始末及今年备受关注的青海省天峻县木里煤田聚乎更矿区非法开采等事件的曝光和披露是媒体舆论监督和链式传播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独特作用的最好诠释。对学员们提出的如何做好科普传播工作的问题,她给出的答案是:环保话题不断迭代,首先要选择一个好的话题,然后再将此话题与不同的应用场景结合配搭起来,从而能够达到较好的传播效果。在演讲的最后她,向全社会发出一个灵魂深处的拷问!为什么重磅的环境新闻和事件还依然时有发生,其性质和程度确是高度相似,只是时间和地点不同而已?
环境科普需要多学科融合
9月23日,学员们先后走进光大环保能源(南京)有限公司和南京万德斯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展现场教学,实地交流探讨科普经验。光大环保能源(南京)有限公司副總经理徐学祥、南京万德斯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市场中心总监袁建海解答了学员们的提问。
学员们纷纷表示,本次培训开拓了视野,升华了心灵,真是受益良多,回到岗位上将其学以致用,将科普工作落到实处。来自北京的一位学员说:环境科普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一门工作,需要科学与哲学甚至更高学科的交叉与融合研究,比如要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命运共同体”两句话能有一个很透彻的理解和感悟,就需要我们在思维和理念上不断进行开拓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