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昆明“名人堂拳馆”看中国职业拳手的转型
2020-03-03宋昌云
宋昌云
800平米挑高通透的训练馆里,近百名职业拳手和数十位拳击和健身爱好者正挥动他们的拳头,叫喊声、拳套与沙袋碰撞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空气中弥散着汗水与荷尔蒙的气息……在名人堂拳馆的两位创建者林国伟和韦宪钱眼中,这是他们最熟悉也最赏心悦目的场景。
“多面手”林国伟
34岁的林国伟1986年出生于广西梧州。自幼就喜欢拳击的他在2007年来到昆明众威拳馆,开启拳击生涯。彼时,日后成为世界拳王的熊朝忠也刚练习拳击1年,林国伟经常与小熊一起训练,有时还担任他的陪练,这使他的技术提升很快。
为了锻炼林国伟,当时的众威拳馆创始人刘刚还带他到日本、泰国等参加训练和比赛。在训练和比赛之余,手脚勤快、思维敏捷的林国伟经常协助刘刚做一些拳馆管理方面的工作。比赛前后,也做一些宣传推广、赛事配对方面的事情,林国伟成了刘刚的得力帮手。
在刘刚的全面培养下,林国伟成为一个“多面手”,无论是拳击技术,还是在拳馆管理、拳赛推广、拳手配对、训练指导、赛事执裁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每个登上擂台的人都有一个拳王的梦想,林国伟也不例外,他为此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当时国内举办的职业赛事很少,几乎一年也办不了两场大型比赛。2012年,林国伟终于等到了一次机会,客场挑战职业战绩58胜2负的泰国WBC洲际拳王。结果,那场原定12回合的比赛未能打满,林国伟遗憾地TKO告负。比赛结束后,林国伟逐渐意识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开始重新思考未来。
那之后,众威拳馆开始聘请国外优秀教练到拳馆执教,而长期与这些教练接触,林国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先进的执教方法和理念。有时刘刚还会把他送到国外接受培训进修,就这样,林国伟兼容并蓄自成一家,在执教拳手方面有自己独特的一套。
另外,在一些俱乐部比赛中,林國伟还客串裁判,久而久之,在执裁赛事方面也驾轻就熟。后来WBA中国机构云南赛区的比赛,也邀请他担任裁判,他的执法水平受到了广泛认可。
在与优秀拳手、教练以及其他业内人士交往的过程中,林国伟增长了见识,拓宽了眼界。转眼已到而立之年,再打拳已不现实,如何才能延续拳击梦想呢?林国伟想创建一家拳馆,开拓一份事业。
“拳击哥”韦宪钱
26岁的韦宪钱1994年出生于广西贺州。父母务农兼做小生意,为了生计走街串巷。儿时的他也跟随父母四处奔波,这样的经历既让他知晓各地的风土人情,也让他熟知各种生意经,与同龄孩子相比,他的见识更丰富,思维更活跃。
韦宪钱不甘于按部就班地走升学就业那条路,他想尽早出人头地,闯出一番名堂来,练拳击成为他能想到的方式之一。起初父母并不支持他走拳击这条路,但耐不住他的软磨硬泡,只好同意让他试试看。初中毕业后,父亲把他送到昆明众威拳馆。
颇有天赋的韦宪钱在拳馆里如鱼得水,各方面进步都很快。两年后,他就开始登台打比赛。几场大战的磨练后,他已经是拳馆的中坚力量。2014年8月,19岁的韦宪钱在泰国曼谷击败主场作战的对手素万,夺得WBC亚洲拳王头衔。2015年2月,韦宪钱战胜印度尼西亚对手,卫冕洲际头衔的同时,还夺得空缺的欧亚大陆头衔。此后,韦宪钱又把WBA东亚羽量级拳王金腰带收入囊中。2018年11月,韦宪钱客场对阵日本拳手若林骏,比赛中因受伤被迫弃权,最终遗憾落败。
在打比赛的同时,韦宪钱还利用空余时间在今日头条、抖音、快手等自媒体上开设账号,用“拳击哥”的名字发布训练和比赛的视频文字,因其内容专业、实用,吸引了全国各地很多拳迷的关注。目前,“拳击哥”在自媒体平台上的粉丝数量累计已超100万,是地道的“网红。韦宪钱认为,拳手除了要提升技战术,宣传推广也是必修课之一。
随着自身实力及个人名气的走高,当年那个穿着喇叭筒裤子、骑着单车从昆明到广西、摆地摊卖拖鞋的疯狂少年也逐渐成熟起来,对于未来他有了更多的思索:打拳不能打一辈子,退役后的生活得提早做打算,开拳馆做教练培养拳手是个不错的选择。
就这样,韦宪钱与持相同想法的师兄兼老乡林国伟走到了同一条创业路上。
创建拳馆
志同道合的‘多面手”林国伟和‘拳击哥”韦宪钱经过商议,决定共同创建一家拳馆,地址就选在拥有浓厚拳击氛围的春城昆明。并且由于昆明独特的高原气候,拳馆还可以作为他们签约的北京M23战队的高原训练基地,可谓一举两得。
在给拳馆起名字的时候,两人都希望拳馆能够培养出名人堂级的拳手、教练以及推广人,于是就把“名人堂”作为名字。2017年,“名人堂拳馆”在昆明官渡区金源大道世纪金源购物中心家乐福5楼正式挂牌营业。
经过两年的悉心经营,如今拳馆的发展已经进入快车道,呈现出一派红红火火的气象,每天近百名职业拳手、几十位拳击和健身爱好者在这里训练和健身。拳馆的业务多元化,涵盖了职业拳手培养、赛事举办、教练员培训、拳击爱好者训练、健身等等。
在拳手培养方面,林国伟和韦宪钱精挑细选了一些有潜力的好苗子,聘请资深的专业教练进行指导,拳手们的进步很快。在赛事举办方面,迄今为止已经举办了5场“拳城滇峰”系列赛,该赛事是WBA官方认可的排名赛,拳手们通过这个平台,锤炼能力、积累排名。
而那些在比赛中脱颖而出的优秀拳手,则被输送到M23战队等更大的平台上,如白阿福等拳手就是从“名人堂”走到M23的。拳手出身、如今深谙推广运营规则的林国伟知道,以拳馆如今的实力,做基础赛事得心应手,但运作大型赛事的资源和财力恐怕捉襟见肘,因此,为了让优秀拳手得到更好的发展,他会主动把他们推荐到更高的赛事平台。
在教练员培训方面,名人堂拳馆已经成功举办了两期WBA中国教练员培训。这个培训与此前国内很多3天拿证的模式不同,培训时间长达15天,而且更注重基础,从拳击的基本动作讲起,再向纵深拓展,并对训练中容易出现的错误进行纠正。对拳击训练的理论和实践都颇有研究的韦宪钱认为,只有夯实基础才能进行延展和提升,否则都是空谈。
两期培训每期学员都超过100人,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而且第二期的很多学员都是第一期学员介绍过来的。经过这两期教练员培训,名人堂拳馆在业内的名声更响亮了,口碑也更好了。
有的拳迷多年来一直有做拳手的梦想,然而由于客观条件限制迟迟没有得到实现,如今拳馆给了他们圆梦的机会。一位55岁居住在上海的企业领导,年轻时就想做拳手,苦于没有机会,一次出差偶然来到名人堂拳馆,被这里的环境和氛围所吸引,一下子就喜欢上了,此后只要有时间就从上海赶过来训练。
还有一位老大哥,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经常抽时间来这里,只为体会一下拳馆的氛围和戴上拳套挥动拳头的感觉。此外,还有很多韦宪钱的粉丝们千里迢迢地赶过来,就想亲眼看看“拳击哥”的风采,当面接受他的指导。
健身减肥是时下比较流行的,一些有健身和减肥需求的人也纷纷来到拳馆。对于这些客户,名人堂拳馆的教练们耐心指导,传递给他们科学的健身和减肥理念。
未来设想
在创建和经营拳馆的过程中,林国伟和韦宪钱也遇到一些阻碍,听到一些嘲讽和质疑的声音,但这些并没有影响他们坚持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传播科学、客观、公正的拳击理念一直是他们不变的信念,他们一直在努力,希望用事实来进一步证明自己所坚持的是正确的。
考虑到国内的拳击环境,商家对于小型赛事的赞助微乎其微,所以举办赛事的费用都得他们自己从腰包里掏。好在经过两年的运营,他们已经适应了新的身份和角色,也学会如何平衡收入和支出的关系。
在经营拳馆的同时,林国伟和韦宪钱也没有忘记自己的拳手身份,依然保持训练状态,只要有合适机会还是会登台一显身手的。
对于未来,韦宪钱希望从文化层面去宣传和推广拳击,让普通民众对拳击形成正确的认知。拳击是一项智者与勇者的运动,而很多民众对拳击的认知还停留在这是一项血腥暴力的运动,要转变民众的认知,需要很多人的共同努力。林国伟对于未来也有憧憬,他希望能够举办更多赛事和培训,同时跟上国际国内拳击发展步伐,把名人堂拳馆打造成培养一流拳击人才的基地。
培养拳手
据权威BoxRec统计显示,目前全世界大概有24000名现役职业拳手,其中美国有大约3300名,占世界拳手总量的14%。中国现役的活跃职业拳手只有443人,仅占全世界的1.8%。中国以世界总人口的18%,只贡献了1.8%的职业拳手,从中可见中国职业拳手资源的严重短缺。
曾由云南众威拳馆培养出来的拳手林国伟和韦宪钱,如今也接过培养拳手的大旗,联手创建拳馆,做教练承担起培养新一代拳手的重任,同时新一代拳手中的佼佼者还会被输送到更高一级的平台上进一步发展,未来这些佼佼者成长起来后,会继续扛起培养下一代拳手的旗帜。这个循环会让中国拳击向下扎根到基层肥沃的土壤中,拳手基础会逐渐扩大。
而有了这样的培养体系,也会提升中国职业拳手的实力水平,这些创建拳馆成为教练的都是在国内国际擂台上经历过真正考验的精英拳手,他们把自己的技战术和经验传授给新一代拳手,新一代拳手起点会很高,水平提升也会快一些。
值得欣喜的是,如今像昆明“名人堂”这样的拳馆在中华沃土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前些年活跃在职业擂台上的拳手,尤其是80后拳手如今多数都已成功转型成为教练或者拳馆老板。如熊朝忠在文山的熊朝忠国际拳击俱乐部、马一鸣在成都的马一鸣拳馆、王兴华在四川绵阳的雪狼格斗、杨兴新在昆明的拳兴健身俱乐部、徐雀在杭州的圣雀拳击等等。这些当年的拳手就像一粒火种和一面旗帜,在传播拳击的另一领域继续燃烧、闪耀。
拳手转型
邹市明、熊朝忠这样的中国拳手,他们凭借斩获世界拳王头衔的光环,拥有了让人羡慕的社会地位和富足生活。但国内绝大多数职业拳手,他们从青少年时期就进入这个行业,摸爬滚打、付出了光阴和汗水,最终却与荣耀无缘。
時代在变,停留在原地只会被时代浪潮淹没。其实,若割舍不掉对这项运动的热爱,换一种身份也未尝不可,退役后继续留在这个行业,拳馆老板、教练、裁判、推广人等角色都是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