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育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2020-03-03吉林省农安县育新小学刘玉珊

关键词:三观育人美术

■吉林省农安县育新小学 刘玉珊

如今小学美术教学大纲明确要求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这其实对学生是一种非常良性的引导。小学期间学生年龄小,是思想观念开始形成的阶段,从小为他们进行德育的灌输,能为今后的成长打下坚实基础。美术是一项培养孩子情操和艺术审美的代表性学科,是道德教育的良好试验田。下面就如何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进行德育渗透这一问题进行策略分析。

一、德育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新课标改革后明确规定要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由此可见德育现今在教育界的重要位置。它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对于学生三观和审美的培养方面。一个从小受到良好德育培养的学生,在今后成长的道路上,无论生活还是学习都能做到尽善尽美。对于教师而言,德育渗透于日常教学中不仅是对教学能力的提升,同时也是教师责任担当的体现,对于学生的培养不仅局限于知识的灌输,更是做人的培养。

(一)加强学生艺术审美培养,形成正确的三观

小学时期学生年龄尚小,三观还没形成,从小对学生进行艺术审美的培养、道德的培养,能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三观,让学生在今后成长的道路上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在是非面前做出正确的选择。

(二)帮助美术教师提高教学能力

教师的责任不仅是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书和育人二者是要兼顾的。美术教师往往具备更强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将这种能力教授给学生,从小培养他们的艺术情操,无论学生将来是否从事美术行业,这对他们的成长和人生都是一段良好的基础奠定。将德育渗透于美术教育,两者更能碰撞出火花。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输者,更是育人的责任者,将这两方面结合起来,也是对教学能力的提升。

二、德育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渗透策略

(一)教师以身作则,发挥榜样作用

作为美术教师,要想将德育渗透到教学当中,就必须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严于律己,言传身教。小学生年龄小,喜欢模仿权威,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先端正自己的态度,规范言行,发挥榜样的作用。比如可以在“妈妈的节日”这节课中,教导孩子感恩父母,以自己为例,告诉学生自己每周都会给妈妈打电话,在节日的时候会为妈妈准备一份有心意的礼物,感恩妈妈对自己的照顾和培养。学生会明白,爱是需要表达的,对于父母的爱应该有一份感恩的心态。在日常与父母的相处中,孩子也会学习教师,常常表达自己的爱。

(二)提倡发散式思维,渗透德育内容

美术是极具创造力的学科,它不会禁锢学生的思维,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才是孩子的宝贵之处。受传统教育影响,很多学生不敢在课上表达自己的想法。德育中很基本的一点就是教会学生尊重别人,美术教师更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想法,在教学中,提倡发散式思维,为学生营造一个真正自由、愉快、充满智慧的课堂。

(三)结合美术活动,渗透德育内容

德育不能只是口头上、书本中的大道理,结合实际活动,将德育内容渗透到实情实景中,更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学校每年都会有很多集体活动,这些活动都少不了美术的因素。比如在校运动会中,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制作加油横幅和板绘。美术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制作条幅,主题内容可以定为“团结友爱,勇夺佳绩”,鼓励学生在竞技的同时,不忘互帮互助、团结友爱。将这些教育渗透到本次活动中去,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做到团结友爱。

(四)创新评价机制,在评价中渗透德育

创新评价机制,在原有的评价中渗透德育评价,这是德育渗透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部分。教师可以在评论学生作业时加以德育点评,比如在“有趣的汉字”中,告诉学生汉字的博大精深,它是中国人智慧的凝结,让学生产生民族荣誉感,提升爱国主义情怀。

道德教育不分年龄与身份,但在学生小的时候予以良好的德育和审美培养,能为其成长的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正确的三观能让学生在是非面前做出正确的选择,能让他们今后成为合格的社会人。美术教学是德育的良好试验田,这就要求美术教师以身作则,发挥榜样的力量,制订灵活的教学方案,增强德育意识,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德育,既要懂得教书又要学会育人,这才是当今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的优秀品质和强烈责任感。

猜你喜欢

三观育人美术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你的三观,我很喜欢
你的三观,我很喜欢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五毛钱的“三观”
请告诉女儿,三观不合的人不能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