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毒品对个体前瞻记忆影响及经颅磁干预研究

2020-03-03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0年7期
关键词:吸毒者经颅毒品

张 雷

(蚌埠医学院精神卫生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2018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指出,截至2018年底,全国现有吸毒人员240.4万名(不含戒断三年未发现复吸人数、死亡人数和离境人数),同比下降5.8%。其中,35 岁以上114.5 万名,占47.6%;18~35 岁125 万名,占52%;18 岁以下1 万名,占0.4%。由此可见毒品问题是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多数吸毒人员是18~35岁的年轻人。特别是新型毒品的出现,在贩毒分子的包装下形容其没有不良反应,容易戒断,吸食成本低等特点。受到了很多青少年的追捧,其发展趋势大有超过传统毒品的趋势。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各类毒品的复吸率在八成以上,这也就意味着不仅要禁毒更要发现有效的干预措施。毒品对个体的影响有哪些,特别是对认知功能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前瞻记忆是个体认知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影响个体的日常生活,毒品会对其产生什么影响?重复经颅磁刺激在治疗部分精神疾病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对吸毒者认知功能和心理功能的矫治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本文将针对上述几个问题进行综述。

1 毒品对个体生理和心理影响

毒品对个体的影响从外部方面来说可以导致个体花费大量金钱购买毒品,从而容易导致经济问题、治安问题甚至是刑事问题。但从毒品的作用机制上来说,更容易对个体的生理和心理产生不可逆的影响。首先,容易对个体大脑造成器质性损伤。有研究者推测复吸的原因是毒品造成吸食者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留下持久的记忆痕迹。当不再吸食时,与毒品相联系的环境线索也有可能激发相同的或类似的大脑环路[1]。还有研究发现冰毒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造成额叶皮层、海马以及纹状体等脑区神经元的损伤[2]。龙江等[3]发现新型毒品滥用者的PE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显像各脑区均出现了有临床意义的改变。其次,毒品对个体认知功能的影响。大脑皮层的器质性病变容易造成个体认知功能的损伤,从而对正常生活产生影响。认知功能主要涉及到个体的知情意行等几个方面。王会等[4]发现冰毒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治疗前MR(心理旋转,Mental Rotation)成绩差,说明其存在着空间认知功能的损害,这与国外研究者MICHELLE 的研究结论一致。其中毒品对记忆的影响效果较为严重,海洛因的代谢物能影响海马内Ach(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的周转而使脑内Ach 和AchE(乙酰胆碱酯酶,Acetyl Cholinesterase)比率降低及胆碱能突触效能下降而损伤记忆功能[5]。再次,个体的性别、年龄等个体特征会和毒品种类产生交互作用。不同类型的毒品作用机制不同,对个体的认知损伤也不相同。海洛因滥用者与甲基苯丙胺滥用者在性格上有一定差异,有其特殊的人格特征[6]。男性和女性在长期吸食冰毒后,会对男性滥用者的空间认知速度和空间认知的准确性产生影响;而对女性滥用者主要影响其空间认知的准确性[7]。最后,毒品和其他疾病会产生交互作用。众所周知因为共用吸毒器具很容易导致艾滋病的发生。故很多瘾君子同时也是艾滋病人,艾滋病和毒品会对个体的身心产生双重影响。石川等证实静脉吸毒者比普通人群有更多的抑郁和自杀问题,而艾滋病的感染更进一步增加了抑郁和自杀的风险[8]。

2 毒品对个体前瞻记忆能力的影响

记忆是个体重要的一种认知能力,主要分为回溯记忆和前瞻记忆。这两种记忆类型参与到了个体生活的方方面面。回溯记忆主要针对以前发生事情的记忆,前瞻记忆是个体对未来事件的记忆。良好的前瞻记忆能力能提高个体的生活适应力和工作能力。禁毒工作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复吸率居高不下,导致吸毒者复吸的一个原因就是毒品影响了其认知能力,影响了他们的记忆能力、控制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等方面。很多戒毒者出了戒毒所之后无法适应正常的生活,只能再次从毒品那里寻求慰藉。而个体的前瞻记忆能力则是一种对生活有着重要影响的认知能力。

研究者对前瞻记忆的神经机制进行研究发现,海马、丘脑、前额叶等多个脑区均参与前瞻记忆的认知加工,尤其突出的是前额叶额极是前瞻记忆的关键脑区[9]。毒品与一些药品也可以对前瞻记忆产生影响,影响效果可能类似。食用迷幻药的个体与吸食大麻的个体和不吸毒的个体相比,在基于时间和基于事件的两种前瞻记忆上都表现出了劣势[10]。上述研究成果表明了毒品是造成吸毒者前瞻记忆能力低下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3 消除毒品影响的常见干预手段

由于毒品能够给个体带来快感,且快乐程度远超于其他方式方法,另外还容易导致大脑皮层病变,其抑制能力、转换能力和刷新能力等受到了损害[11]。故很多个体在戒毒所戒断之后很容易走上复吸之路。甚至有研究者认为吸毒者的复吸率大约在百分之八十以上。禁毒工作重点已经从早期的抓毒贩、扫毒窝转变为如何消除毒品对个体的影响,降低复吸率从而从根源上消除毒品的隐患。

为消除毒品对个体影响,在国家层面采取了在各地建立强制戒毒所、社区戒毒服务站等形式。但这种方式多是从外部惩罚的方式来进行戒毒。吸毒者可能由于慑于惩罚措施而暂时放弃吸毒,但其心瘾依然没有得到根除,一点点外部诱惑都有可能导致其复吸。郭英在其认知偏向实验中就发现了海洛因成瘾者对吸毒相关线索存在认知偏向[12]。故有效的干预手段应该是多种途径相结合形成合力,而不能仅靠一种方式。

首先,由于毒品也是一种药品,故早期干预手段中采用了替代疗法。用一种毒性和成瘾性较轻的药品来替代毒品。国外的研究者较早发现了在治疗毒品滥用时就可以采用其他药品作为替代[13]。但是毕竟替代品也是一种药品,其依然会对个体产生影响。其次,认知训练的方式逐渐成为近年来毒品干预方式的主流。其强调发挥主体的作用。因为有研究者发现在对抗由年龄导致的认知功能特别是记忆功能衰退时,个体的执行意向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手段[14]。通过提高个体的执行意向亦可以提高与心瘾抗争的能力。再次,主客体相结合,行为训练和认知控制相结合。个体之所以对毒品产生了依赖性,归根到底是由于毒品对大脑产生了刺激导致个体产生了大量的多巴胺。这些多巴胺一方面使得个体产生了欣快感,另一方面一旦停止吸食,缺乏多巴胺的感觉容易让个体产生强烈的抑郁情绪。周而复始使得个体很难摆脱毒品的控制。因为运动也可以使得个体产生多巴胺,同时也可以增强身体素质更好地对抗由于戒断导致的各种生理反应。另外通过运动还可以改变个体的认知技能,弥补由于吸毒造成的认知损伤。故国外研究者发现将运动和认知控制相结合能够减少毒品带来的吸引力,降低相关脑区的活动频率,从而有助于戒毒[15]。最后,由于个体毒瘾对个体有着影响,故相关的干预手段还需要借助于外力。CHAU-KIU CHENG 在香港地区开展的研究中就发现了传统的训练和治疗很难增加不吸毒的时间,但是如果可以将社工志愿者引入到戒毒工作中,特别是提高相关的专业技能,就可以大大提高禁毒和戒毒的效果[16]。但这也对社工和志愿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着较高的要求,推广和应用需要较长的时间。

4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消除毒品影响的启发作用

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是一种基于电磁感应原理,利用时变磁场产生感应电流,影响大脑皮层神经元动作电位、血流量、新陈代谢的生物刺激技术。rTMS在治疗精神疾病领域已有广泛应用。rTMS 作为一种无创、无痛、安全可靠的技术,在临床上,如帕金森病、抑郁症以及其他精神与神经性疾病的治疗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同时在神经康复学和精神心理学等领域,也显示出了很好的疗效[17]。有研究者发现采用经颅磁刺激维持治疗对复发性抑郁症患者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抑郁状况[18]。同时重复经颅磁刺激的一个优势在于调节刺激的部位、刺激的强度,从而可以为每一个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郑丽娜等在其研究中就采用了这种技术并发现rTMS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和精神症状的影响随刺激参数的改变而不同,提示rTMS 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途径[19]。

重复经颅磁刺激作为一种新兴治疗手段,现在在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特别是对认知功能损伤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而且无不良反应[20]。各种脑部疾病和毒品都会对个体的认知功能产生严重的影响。赵俊武在其研究中发现,rTMS可有效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认知功能及听觉词语记忆功能,尤其对于轻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疗效更为显著[21]。与此同时这种干预手段不仅有治疗功能还具有减少记忆衰退的功能。闫丽丽等发现重复经颅磁刺激能够改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记忆功能及脑电功率分布,且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脑波慢化和记忆减退[22]。个体前瞻记忆能力与前额叶皮层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重复经颅磁刺激就可以有助于提高前瞻记忆能力,而且这个研究成果在最近几年开始被逐渐推广应用。任艳萍在其研究中就运用此类技术并发现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可以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工作记忆[23]。还有研究者在运用这个技术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时也发现了对患者的前瞻性记忆损伤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24]。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还可以将这种技术与其他技术相融合,发挥合力的作用。万佳佳等在研究中就发现,通过rTMS、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可一定程度上改善MCI(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且联合治疗更为有效[25]。

将经颅磁技术运用于成瘾者的矫治是最近几年才开始兴起的研究领域。国内的相关研究较少,成果也不丰富。常宇等发现经过1个疗程经颅磁刺激后,毒品依赖者的N270 振幅和潜伏期都更接近正常人,故经颅磁刺激治疗对于海洛因依赖者有一定的疗效[26]。不同的刺激区域和不同的刺激频率也会对成瘾者产生不同的影响和治疗效果。梁琼丹发现1 Hz 的rTMS 作用于左侧背外侧前额叶对冰毒成瘾者的冲动性抑制控制有积极的作用,对其降低渴求度的水平也有促进作用[27]。刘晓丽却发现经颅磁刺激会对冰毒成瘾者的渴求度产生影响,实验组成瘾被试渴求度较对照组被试有显著下降;其中10 Hz 组渴求度下降最大,治疗效果显著,应用价值较大[28]。

5 小结和展望

毒品作为一种社会性问题,不仅仅是公安机关的一家之责,更需要各个部门形成合力。医疗卫生部门首先要弄清楚毒品对个体的影响和成瘾机制。特别是要了解清楚对个体的认知功能会产生什么影响。复吸率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认知损伤,而现阶段毒品对个体的认知损伤研究开展的较少,成果也不丰富。单就一个记忆方面来看,不同的记忆类型,不同的毒品类型,不同毒品之间的交互作用,毒品和疾病之间的交互作用都会产生不同的记忆损伤。

对于毒品影响的干预研究,现阶段已经摆脱了将成瘾者关进戒毒所就万事大吉的思想。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从主观和客观,个人和社会多个层面开展了干预研究,以期发现更优的干预手段,提高干预效果。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器质性病变需要更多的重视。例如,很多研究者通过对老年痴呆、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的研究中发现了认知功能损害的共同病理和生理基础,而这又对改善吸毒者的认知功能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重复经颅磁治疗最初运用在精神疾病的治疗中,而认知功能损害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可能成为其改善认知功能的关键基础[29]。

以往对于吸毒者的认知功能研究开展较少,多是因为被试不便获取、被试文化程度较低、被试配合度较低等原因。但随着心理学的发展特别是脑科学和人工智能逐渐成为科研的主流方向,完全有必要针对这类群体开展相关基础性和矫正性研究。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我们认识到毒品会对个体的大脑皮层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个体的认知功能。但是由于吸毒者多是在戒毒所或监狱,这些地方缺乏相关的医疗设备。国内鲜有研究者采用rTMS 技术进行对吸毒者的治疗研究。同时针对其他精神疾病的良好治疗效果启发广大研究者完全可以这个技术引入吸毒成瘾治疗。一方面可以提高干预效果,有效地降低复吸率;另一方面也可以为相关脑科学和精神卫生学研究开辟新领域。

猜你喜欢

吸毒者经颅毒品
销毁毒品
经颅电刺激技术对运动性疲劳作用效果的研究进展
抵制毒品侵害珍惜美好年华
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火烧毒品
拒绝“毒”侵要打持久战
吸毒者
经颅磁刺激定位方法的研究进展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酒依赖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影响
远离毒品珍爱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