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地药材研究近况系列(18)道地药材山楂的研究近况*
2020-03-03郑绍明杨建宇范竹雯柳越冬祝庆明严雪梅陆锦锐张朝杰张德鸿祝之友
郑绍明 杨建宇,,△ 李 杨,, 范竹雯 柳越冬 祝庆明 严雪梅 陆锦锐 张朝杰 张德鸿 祝之友※
山楂,其名首见于《本草经集注》,又名山里红,属蔷薇科,落叶乔木。归脾、胃、肝经。有降血脂、降血压、抗心律不齐之功效。主治肉积、痰饮、吞酸、肠风、腰痛、恶露不尽、胃脘胀满、泻痢腹痛、产后瘀阻、疝气疼痛等病症。山楂的药用历史悠久,在疾病治疗中效果肯定,属于中医学者常用的大宗药材[1]。然而,相关学者提出,近几年来山楂出现品种混乱、质量标准较低等情况,影响山楂的正确应用以及病人的治疗效果[2]。鉴于此,笔者即就山楂相关知识进行检索,综述山楂于本草中历史沿革、采集与炮制方法、品鉴手段、药理作用以及应用效果,以期望在指导临床应用的同时,为本药材的新应用提供依据。
1 山楂的历史沿革
山楂,始载于《本草经集注》。根据产地、炮制方法的不同,山楂又名朹、鼠查、羊梂、棠棣子、赤枣子、酸枣、鼻涕团、山里果子。此外,还有北山楂朹、酸枣之称。既往中医学者均就山楂的药用进行了分析和记载,《本草纲目》载其可“化饮食,消肉积、癥瘕、痰饮、痞满吞酸、滞血胀痛”。《得配本草》记载“核能化食磨积,治疝,催生。研碎,化瘀;勿研,消食;童便浸,姜汁炒炭,去积血甚效”;《本草经疏》载其“又为收敛药;诸种出血之止血药;鱼类中毒之解毒药;漆疮之解痒药”[3-6]。李建忠等[7]用山楂降脂汤治疗65例血脂异常病人表明,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TC、LDL-C显著下降,临床有效率达89.2%,效果显著。陆红等[8]用山楂降脂汤治疗84例高脂血症病人,其中显效44例,有效28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达85.7%。直接体现了山楂在高血脂症中的积极作用,而山楂“健脾开胃”的作用亦不可或缺。然而,即便如此,历代本草中对于山楂原本植物形态的描述并未详尽,关于其药材流通、临床应用中也存在诸多混淆情况,直至近代方有多番考证证明。
2 山楂的采集、炮制、品鉴方式以及产地变迁近况
山楂作为一种传统道地药材,主产黑龙江、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陕西、江苏等,在朝鲜和西伯利亚也有分布[9]。山楂的生长环境主要在山坡林边或灌木丛中,海拔100~1500 m。山楂适应性较强,喜阴凉、湿润环境,既耐寒又耐高温,在-36~43 ℃之间均能生长。喜光也耐荫,通常分布于荒山、阳坡、山谷,坡度以15°~25°最好。水分过多时,枝叶容易徒长。在土层深厚、疏松、排水良好的微酸性砂壤土生长良好。主要繁殖方法包括种子繁殖、扦插繁殖、嫁接繁殖,其中以种子繁殖为主。
关于山楂的炮制方式,古代炮制品主要包括不加辅料的炮制(包括炒、蒸)和加辅料的炮制。加辅料的炮制方法主要有酒制、姜汁制、童便制等。山楂的现代炮制法主要包括炒山楂、焦山楂、山楂炭等。董凯茹报道[10],使用不同炮制方法对山楂中黄酮的定性、定量进行观察,发现山楂在炮制时,由于受热时间长和温度高,导致黄酮大部分被破坏。张洪坤等[11]研究证明,生山楂中熊果酸含量高于焦山楂,说明焦山楂中的熊果酸被破坏。蔡琳等[12]经试验表明,山楂炮制品中枸橼酸的含量均比生品要低。周艳[13]研究指出,随着炮制温度的增高和炒制时间的延长,山楂中总磷脂含量下降明显,其中炒炭品最为突出。
在品质鉴定方面,药用北山楂多为栽培品,呈梨形或球形,以皮红、肉厚者为最佳,直径1~2.5 cm,表面为鲜红色至紫红色,布满灰白色细斑点,果肉绿黄色;药用南山楂多为野生,果实呈球形,个瘦小、色浅、肉薄、棕红色,直径1~1.5 cm,有细皱纹。《本草纲目》中载“郭璞注尔稚云:梂树如梅。其子大如指头,赤色似小柰,可食……赤爪、棠梂、山楂,一物也”。“其类有二种,皆生山中。一种小者,山人呼为棠梂子楂,可入药用。”目前山楂品质良莠不齐,个别地区有将同属植物的果实伪充药用山楂。甘肃、陕西及西南地区的山楂以次充好作为药用,还有林檎、花楸等果实与山楂外形较为相近,另外,不同生态环境、产区、栽培等因素对山楂的品质优劣也有直接影响[14,15]。所以,在鉴别山楂品质时,单纯依靠理化鉴别、性状鉴别、指标性成分含量鉴定等传统鉴别方式,已经无法全面评估药材质量。根据市场、科研需求,如何建立高度敏感、完善的品质鉴别方式、质量标准体系,未来有待解决。
道地药材,指的是在特定自然生态环境下生产的药材,并具备量大、质优、稳定均一、效果突出特点[16,17]。国内常用的500种中药中道地药材占比40%,而山楂作为驰名国内外道地药材,药用历史悠久,但近几年来质量标准较低,主要因素包括:①山楂主产于河北承德、山东沂蒙山区、河南林州等地。由于产地不同,栽培、加工方式均有差异,药材质量也不一样;②不同品种药材的质量也会有所差异。品种会直接影响山楂的种类和抗氧化活性;③产地加工及苗育的过程也会对山楂的质量造成影响[15,18]。
3 山楂药理作用和应用效果
关于山楂的药理作用,历代说法不同,对其功效存在争议。唐代《新修本草》记载:“汁服主水利,沐头及洗身上疮痒”。《重订孙真人海上方》“难产山楂核七七粒,百草霜为衣,酒吞下”。元代朱丹溪则用山楂、半夏等创立了消食和胃方剂保和丸。宋代《是斋百一选方》中记载:“肠风下血……独用山里果干者为末,艾汤调下,应手即愈”。山楂在明清时期被医家广泛应用。明代《本草纲目》“老人腰痛及腿痛。用棠梂子、鹿茸(炙)等分。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百丸,日二服”;《危氏得效方》中:“痘疹不快干山楂为末,汤点服之,立出红活。”近代《医学衷中参西录》关于山楂的功效描述为:“山楂,若以甘药佐之,化瘀血而不伤新血,开郁气而不伤正气,其性尤和平也”。可见我国历代中医学者对于山楂的药用功效尚无一致描述[19,20]。
山楂的临床应用较为广泛。外用多煮汁擦洗患处,内服时则与他药配伍煎汤,也可入于丸散。其主治饮食积滞、泻痢腹痛、心腹积血、产后恶露等,也用于治疗水湿疮痒等外科疾病。山楂与青皮、莱菔子等药配伍可治疗饮食积滞、嗳腐吞酸;与荔枝核、橘核配伍则主要治疗疝气痛;与木香、槟榔等药联用则主治腹痛下痢、纳谷不馨[21,22]。
山楂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类、黄烷及其聚合物类、有机酸类,另外还有三萜类和甾体类等,从中发现且分离的物质有150多种。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山楂主要药理作用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①降血脂。黄酮为降血脂的主要成分,山楂黄酮能够降低高血脂大鼠血清中TC、TG和LDL-C水平,升高其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②保肝。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对肝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③降压。王仁广等[23]研究证明黄酮苷和多聚黄烷类,可以显著扩张血管、降低血压。④助消化作用。山楂中所含的VC及有机酸等成分,能增加胃中消化酶的分泌,促进消化吸收。另外山楂中的淀粉酶,能促进肠蠕动,增强食欲。⑤强心作用。相关实验证明[24],山楂中的提取物,可以增强心肌收缩力和冠脉流量,从而达到保护心脏局部缺血的作用。⑥抗氧化作用。王玉茹等[25]研究结果表明楂叶提取物可以增加大鼠血清中GSH-Px活性,减少荧光物质的产生,抗氧化作用显著。⑦抑菌作用。王巍等[26]研究显示,山楂原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大肠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⑧抗肿瘤。山楂提取物可以阻断体内合成苄基亚硝胺及其诱癌细胞,达到抑制肿瘤细胞的作用。⑨免疫调节作用。常陆林[27]研究证明山楂煎剂对小鼠胸腺和脾质量及红细胞免疫复合物(IC)花环率均有明显增高作用,具有促进小鼠细胞免疫的作用。陈浩生等[28]用山楂消脂胶囊治疗冠心病,结果显示,治疗组心绞痛总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能使合并高血压病患者血压降低。中药方剂的拟定要求遵循“辨证施治”原则,因而每一味药材的应用均有特殊意义,而上述研究可证明,山楂亦可用于心脑血管疾病中,印证了上述有关山楂擅治疗“化浊降脂”等病症的分析。目前市场上已将山楂开发成了各种产品,如益心酮软胶囊、心胺胶囊、复心片、山楂食品等。如山楂片开水冲泡,可用于煎汤或煲菜,具有软化血管、降血压的作用。
4 结语
本文对山楂在本草中的历史沿革、品鉴、炮制等情况进行了简要叙述,着重分析了本品药理作用,并提出了品鉴系统不完善、质量标准低等近况,旨在汇总山楂的药用价值,并研究山楂当前的一些近况,应引起医学工作者重视,积极做出相应解决对策,保证山楂品质优良、合理应用于疾病治疗中,改善患者治疗效果。